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5.66 7.1折 ¥ 36 全新
仅1件
作者(日)酒卷井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6693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23331770
上书时间2024-12-04
单元式生产方式在日本制造业得到关注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制造业所面临的市场状况和市场环境。它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和传送带生产方式相比,单元式生产方式更有利于应对频繁的生产模式变化,更容易适应市场所要求的品种多、产量小的要求。
2、单元式生产方式减少了产品库存和半成品库存,增加了现金流。
3、比起新建和转移车间等传动带方式,设备投资更少。
4、用一句话来概括单元式生产方式的效果的话,那就是“消除车间的无用功”。
每当提到利用单元式生产方式成功进行公司结构改革的企业,佳能堪称表率。佳能不仅将单元式生产方式引入了所有的生产车间,而且将这种思维模式扩展到了研发和销售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单元式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佳能构筑利益体系的基础。
单元式生产方式经常被拿来和传送带生产方式作比较,其实二者并没有孰优孰略,只是在应对不同的社会需求时各有所长。传送带生产方式适合品种少、产量大的生产模式;单元式生产方式适合品种多、产量少的生产模式,而这也正是如今社会的消费特点。
单元式生产方式不仅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削减占地空间,它的*效果体现在劳动者的意识的变革上。也就是说,引入单元式生产方式的成败在于员工意识的高涨是否带来了自发的改善行为。反过来,意识改革也将单元式生产方式中的优点彻底激活。一条每个员工都带着主体意识进行劳动的制造生产线,是单元式生产方式的起点,要想建立起这样一条生产线,干部的意识首先要有所改变。当管理人员的意识发生变革了,生产线也会开始改变。
作者在本书中以佳能的两所工厂为例,介绍了单元式生产方式的现状。这两所工厂自1990年起开始实施单元式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劳动者意识和职场风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一家制造企业中,除了制造部门,还有研发部门和销售部门。单元式生产方式不仅仅适用于制造部门,也可以运用到办公室中,提高全公司的生产效率。这就形成了以工厂为起点的单元式生产系统。工厂的生产革新如果终不能演变为全公司的改革,就毫无意义。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发展单元式生产系统就意味着建立利润体制,壮大公司。
酒卷久:1976年进入佳能电子株式会社,任职于研发部门。曾从事VTR的基础开发、复印机研发、传真机(G3、G4)研发、打字机研发、PC研发、综合企划等工作。1989年任佳能电子公司董事、系统事业部部长;1996年任常务董事、生产技术部部长;1999年3月任佳能电子株式会社社长。就任社长期间,佳能电子的利润增长了10倍,因其使佳能电子一跃成为高利润公司而备受关注。
单元式生产方式在日本制造业得到关注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制造业所面临的市场状况和市场环境。它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和传送带生产方式相比,单元式生产方式更有利于应对频繁的生产模式变化,更容易适应市场所要求的品种多、产量小的要求。
2、单元式生产方式减少了产品库存和半成品库存,增加了现金流。
3、比起新建和转移车间等传动带方式,设备投资更少。
4、用一句话来概括单元式生产方式的效果的话,那就是“消除车间的无用功”。
每当提到利用单元式生产方式成功进行公司结构改革的企业,佳能堪称表率。佳能不仅将单元式生产方式引入了所有的生产车间,而且将这种思维模式扩展到了研发和销售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单元式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佳能构筑利益体系的基础。
单元式生产方式经常被拿来和传送带生产方式作比较,其实二者并没有孰优孰略,只是在应对不同的社会需求时各有所长。传送带生产方式适合品种少、产量大的生产模式;单元式生产方式适合品种多、产量少的生产模式,而这也正是如今社会的消费特点。
单元式生产方式不仅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削减占地空间,它的*效果体现在劳动者的意识的变革上。也就是说,引入单元式生产方式的成败在于员工意识的高涨是否带来了自发的改善行为。反过来,意识改革也将单元式生产方式中的优点彻底激活。一条每个员工都带着主体意识进行劳动的制造生产线,是单元式生产方式的起点,要想建立起这样一条生产线,干部的意识首先要有所改变。当管理人员的意识发生变革了,生产线也会开始改变。
作者在本书中以佳能的两所工厂为例,介绍了单元式生产方式的现状。这两所工厂自1990年起开始实施单元式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劳动者意识和职场风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一家制造企业中,除了制造部门,还有研发部门和销售部门。单元式生产方式不仅仅适用于制造部门,也可以运用到办公室中,提高全公司的生产效率。这就形成了以工厂为起点的单元式生产系统。工厂的生产革新如果最终不能演变为全公司的改革,就毫无意义。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发展单元式生产系统就意味着建立利润体制,壮大公司。
酒卷久:1976年进入佳能电子株式会社,任职于研发部门。曾从事VTR的基础开发、复印机研发、传真机(G3、G4)研发、打字机研发、PC研发、综合企划等工作。1989年任佳能电子公司董事、系统事业部部长;1996年任常务董事、生产技术部部长;1999年3月任佳能电子株式会社社长。就任社长期间,佳能电子的利润增长了10倍,因其使佳能电子一跃成为高利润公司而备受关注。
单元式生产系统改变意识
若要引入单元式生产方式,员工自发意识的改革势在必行。
如章所述,引入单元式生产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清除传送带时代厚厚污垢般的“无用功”。后的确也取得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削减占地空间的效果。
不过,光改变生产方式并不能消除工厂的“无用功”。单单采取废除传送带、由少数多能化工人组装的形式,并不能充分发挥出单元式生产方式原本所具有的优势。甚至可以说,单元式生产方式的弱点之一就是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形式主义。
我们反复在说,单元式生产方式的效果体现在劳动者的意识上。劳动者重新找到了劳动主体性,体会到了做产品的成就感,提高了工作带来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劳动者的意识高涨之后,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会自发地进行操作改进和业务改进。由此可以进一步塑造出可实现高度发达的生产活动的制造生产线。这种意识上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工厂的终目的——利润,这才是成功的单元式生产方式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引入单元式生产方式的成败在于员工意识的高涨是否带来了自发的改善行为。
在引入单元式生产方式的企业中,有时也会由于员工缺乏积极主动的努力,从而无法发挥原有的优势。单元式生产方式没有发展为全公司性的改革,工厂也无法提升利润。
佳能电子也不例外。在我就任社长之前,单元式生产方式已经在各工厂的生产线上推广了。可是生产效率也仅仅比传送带生产线高一点点。虽然是单元式生产方式,工厂中的无用功部分非常多,速度迟缓,不良品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原因在于管理层以下即劳动者的意识。此外,公司内部也没有意识到单元式生产方式是意识改革的利器。
当时的佳能电子仅仅是勉强赢利的公司,但实质上和亏损企业差不多。各个工厂都没有精益求精的习惯,包括非生产部门在内的全公司都是如此。在我看来,这种缺乏紧张感、温吞水般的风气真是病入膏肓。
从生产方式的观点来看,这也是传送带遗留下来的组织作风。
如章所述,使用传送带的生产方式并不比单元式生产方式差。单纯进行比较的话,二者之间并没有效率差。
不过,长年持续一种生产方式的话,劳动者的意识就会被框框所局限。这种局限对全体组织都有影响,它妨碍了自由思想——而这种思想适合达到目的,从而导致僵化。
当时的佳能电子需要的是将淤积了近三十年的组织中的毒脓一口气挤出来。这是重新打造高利润企业的步。
为此有必要推进意识改革,让每个人都自发地思考、行动。就算自己不是社长,每个人也都对组织管理有自己的见解,只是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的问题。
我认为,意识改革将单元式生产方式中的优点彻底激活了。提升员工自发性的单元式生产方式能带来全工厂的变革。进一步,它会由工厂开始,发展为全公司的风气改革。这正是佳能的御手洗社长实践并终取得成功的“路线图”。
从单元式生产方式到单元式生产系统
制造业公司大致分为研发、制造、销售等三个部门。其中能直接增加销售额的是研发和销售部门。制造部门无论怎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如果研发部门设计不出有魅力的产品,就无法被市场所接受。还有,将产品送到真正有需要的消费者手中的是销售部门。如果这个部门不给力的话,销售额也不会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造业的竞争力源泉是研发和销售。从全公司来看,制造部门的附加值不过百分之十几。产品的质量80%是由研发部门决定的,制造环节中可以改善的也不过两至三成。
那么,单元式生产方式引起的生产革新是如何发展为全公司性的结构改革呢?
工厂的风气改革有目共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厂能体现人事管理的水平高下。
研发和销售的改革是变化的曲线,很难用肉眼来观察。而在工厂中,改革的进程体现在制造生产线上。每天的改善都直接地反映在生产线的人员和生产量上。
工厂的改革波及效果显著
制造部门在全公司中位于研发和销售之间,这也加大了它对全公司的波及效果。制造业的人一定有所体会,研发部门的人、销售部门的人经常会去工厂亲自目睹改革的过程。为此,进行全公司改革的准备之一就是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这样在工厂中已经取得成果的意识改革就会很容易波及其他部门。在制造业中,从工厂开始进行“公司大变革”是非常有成效的。
人们很容易将引入单元式生产方式仅仅误解为制造部门的生产革新。其实,工厂的生产效率提高之后,研发和销售部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此外由于大量人员剩余,调往其他部门,经历过意识改革的人员就会产生流动。这样单纯的制造部门的改革就会扩大为全公司的结构变革。为了区别于工厂的单元式生产方式,我将以工厂单元式生产方式为起点的全公司的结构称为“单元式生产系统”。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