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社会的人类学视野 9787520377904
  • 乡土社会的人类学视野 978752037790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乡土社会的人类学视野 978752037790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31.84 7.0折 188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兆荣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77904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8元

货号29228404

上书时间2024-12-0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农业人类学的使命是用人类学知识体系,以传统的中华农耕文明为背景,探索乡土社会的内部规律,包括天地人和、宗法社会、土地伦理、小农经济、耕读传家等,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配合乡村振兴,寻求中华社稷推展中的文化和历史法则。本书基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收集梳理古今文献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力图从 “乡土社会”“农仪农艺”“城乡多维”“乡村振兴”等方面,以人类学的方法论解释和呈现中国特有的“农之道”。



作者简介

彭兆荣,厦门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人文与艺术学部委员、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旅游人类学、仪式研究、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艺术遗产、饮食人类学等。



目录

导言 丰足的粮食 永远的农业 1
部分 乡土社会
章 认知乡土与乡土知识
节 乡土之义疏
第二节 乡土与五行
第三节 乡土与地方
第四节 乡土与田地
第五节 乡土与宗族
第六节 栖居与家园
第七节 乡土与风水
第八节 乡土与城邑
第九节 乡野与田园
第十节 人类学与家园研究
第二章 天时、物候与和土
节 天时与气候
第二节 地辰与物候
第三节 嘉禾与和土
第三章 乡土社会中之诸二元关系
节 定义乡土社会
第二节 认知乡土社会
第三节 乡土景观的学科维度
第四节 新乡土景观之悖
第四章 振兴乡土 回归民俗
节 “活态”民俗
第二节 俗者,圣也
第三节 新民俗景观
第五章 乡土社会·家园遗产·村落公园
节 乡土社会
第二节 家园遗产
第三节 村落公园
第六章 魂之归兮,乡土中国——费孝通的乡土情结
节 何以表述“中国”于乡土
第二节 何以宅兹“中国”于乡土
第三节 何以中国“乡土”于贫困?
第二部分 以农为本
第七章 我侬 我农
节 农—社之协
第二节 田—疆之政
第三节 农商之间
第四节 中西之范
第八章 土地哲学:中国农耕传统中的乡土智慧
节 农夫哲学
第二节 地方之田
第三节 生命之托
第九章 “生态”三农:含混中的坚守
节 生态:母题与命题
第二节 田土:生态与形态
第三节 形势:造化与景观
第十章 嘉禾之诉与耕读之说——兼说江西稻作文化
节 禾谷之说
第二节 禾—和之缘
第三节 江西与稻谷
第四节 耕读传统
第十一章 永远的“有机” 永续的农业——“农家肥”的人类学解读
节 固我社稷 沃野千里
第二节 有机农业 制肥技术
第三节 永续农业 世界榜样
第十二章 农业遗产的生态智慧:梯田的例子
节 农业遗产
第二节 水土沟浍
第三节 造化梯田
第三部分 农仪 农艺
第十三章 君仪田方——古代天子亲耕之耤田礼
节 耤田礼综述
第二节 耤田礼之仪轨
第三节 耤田礼之仪表
第十四章 蚕、桑、丝绸与线路遗产
节 认知农桑
第二节 表述桑蚕
第三节 丝绸之路
第四节 南方佳物
第十五章 艺者 农也
节 “藝”“農”之辨
第二节 文化逻辑
第三节 风土知识
第四节 经验技艺
第十六章 农家器乐:王祯《农书》之叙体
节 农事诗体
第二节 图画耕织
第三节 农器乐来
第十七章 “农—工”:中国传统工具中的农业背景
节 从一本书说起
第二节 “工”之简谱
第三节 农耕智慧
第四节 农工协作
第十八章 器二不匮:再述农器之重
节 耒耜述评
第二节 器之形制
第三节 器之识谱
第四部分 城乡多维
第十九章 西方城政我乡政
节 中西方的城乡模式
第二节 正—政之同与异
第三节 乡土与乡政
第二十章 农正之政
节 粮农—社稷—世界
第二节 方正—井田—田政
第三节 农正—乡政—礼治
第二十一章 邑,城在乡土——中国城镇化的自我逻辑
节 邑之溯源
第二节 城邑之政
第三节 邑之乡野
第二十二章 城镇化/逆城镇化:新型的双向对流
——以厦门城中村曾厝垵为例
节 城与乡
第二节 城中村:“村落的终结”?
第三节 大传统/小传统
第二十三章 黄土文明之“介休范例”的民族志表述
节 “黄土”之义
第二节 以“社”之名
第三节 “后土”之制
第二十四章 家园筑在边境上——京族的例子
节 真实的共同体:家
第二节 真实—想象的共同体:村落
第三节 想象的共同体:国家
第五部分 乡村振兴
第二十五章 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路线图
节 乡村振兴认知结构
第二节 乡村振兴落实路线图
第三节 乡村振兴微观构件及名目
第二十六章 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三农化”
节 农民公民化
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
第二十七章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层面
节 江村: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第二节 曾厝垵:变迁中的坚守与维持
第三节 桑日麻:村落(部落)的传统恢复与修正
第二十八章 回归 弥合 传承:新耕读传统中的家园遗产
节 回归:农耕传统中的文化基因
第二节 弥合:耕读传统中被撕裂的因素
第三节 传承:新耕读传统中的家园遗产
第二十九章 乡村振兴战略中“新耕读传家”的家园遗产
节 释义耕读
第二节 认知耕读
第三节 耕读与宗族
第四节 耕读基因
第五节 新耕读
第三十章 走回“三野” ——荒野 原野 田野
节 荒野之诉
第二节 原野放歌
第三节 物我田野
第四节 田园牧歌
第五节 找寻农家乐
第六节 到乡野去
参考文献
后  记
 
导言 丰足的粮食 永远的农业 1
部分 乡土社会
章 认知乡土与乡土知识
节 乡土之义疏
第二节 乡土与五行
第三节 乡土与地方
第四节 乡土与田地
第五节 乡土与宗族
第六节 栖居与家园
第七节 乡土与风水
第八节 乡土与城邑
第九节 乡野与田园
第十节 人类学与家园研究
第二章 天时、物候与和土
节 天时与气候
第二节 地辰与物候
第三节 嘉禾与和土
第三章 乡土社会中之诸二元关系
节 定义乡土社会
第二节 认知乡土社会
第三节 乡土景观的学科维度
第四节 新乡土景观之悖
第四章 振兴乡土 回归民俗
节 “活态”民俗
第二节 俗者,圣也
第三节 新民俗景观
第五章 乡土社会·家园遗产·村落公园
节 乡土社会
第二节 家园遗产
第三节 村落公园
第六章 魂之归兮,乡土中国——费孝通的乡土情结
节 何以表述“中国”于乡土
第二节 何以宅兹“中国”于乡土
第三节 何以中国“乡土”于贫困?
第二部分 以农为本
第七章 我侬 我农
节 农—社之协
第二节 田—疆之政
第三节 农商之间
第四节 中西之范
第八章 土地哲学:中国农耕传统中的乡土智慧
节 农夫哲学
第二节 地方之田
第三节 生命之托
第九章 “生态”三农:含混中的坚守
节 生态:母题与命题
第二节 田土:生态与形态
第三节 形势:造化与景观
第十章 嘉禾之诉与耕读之说——兼说江西稻作文化
节 禾谷之说
第二节 禾—和之缘
第三节 江西与稻谷
第四节 耕读传统
第十一章 永远的“有机” 永续的农业——“农家肥”的人类学解读
节 固我社稷 沃野千里
第二节 有机农业 制肥技术
第三节 永续农业 世界榜样
第十二章 农业遗产的生态智慧:梯田的例子
节 农业遗产
第二节 水土沟浍
第三节 造化梯田
第三部分 农仪 农艺
第十三章 君仪田方——古代天子亲耕之耤田礼
节 耤田礼综述
第二节 耤田礼之仪轨
第三节 耤田礼之仪表
第十四章 蚕、桑、丝绸与线路遗产
节 认知农桑
第二节 表述桑蚕
第三节 丝绸之路
第四节 南方佳物
第十五章 艺者 农也
节 “藝”“農”之辨
第二节 文化逻辑
第三节 风土知识
第四节 经验技艺
第十六章 农家器乐:王祯《农书》之叙体
节 农事诗体
第二节 图画耕织
第三节 农器乐来
第十七章 “农—工”:中国传统工具中的农业背景
节 从一本书说起
第二节 “工”之简谱
第三节 农耕智慧
第四节 农工协作
第十八章 器二不匮:再述农器之重
节 耒耜述评
第二节 器之形制
第三节 器之识谱
第四部分 城乡多维
第十九章 西方城政我乡政
节 中西方的城乡模式
第二节 正—政之同与异
第三节 乡土与乡政
第二十章 农正之政
节 粮农—社稷—世界
第二节 方正—井田—田政
第三节 农正—乡政—礼治
第二十一章 邑,城在乡土——中国城镇化的自我逻辑
节 邑之溯源
第二节 城邑之政
第三节 邑之乡野
第二十二章 城镇化/逆城镇化:新型的双向对流
——以厦门城中村曾厝垵为例
节 城与乡
第二节 城中村:“村落的终结”?
第三节 大传统/小传统
第二十三章 黄土文明之“介休范例”的民族志表述
节 “黄土”之义
第二节 以“社”之名
第三节 “后土”之制
第二十四章 家园筑在边境上——京族的例子
节 真实的共同体:家
第二节 真实—想象的共同体:村落
第三节 想象的共同体:国家
第五部分 乡村振兴
第二十五章 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路线图
节 乡村振兴认知结构
第二节 乡村振兴落实路线图
第三节 乡村振兴微观构件及名目
第二十六章 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三农化”
节 农民公民化
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
第二十七章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层面
节 江村: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第二节 曾厝垵:变迁中的坚守与维持
第三节 桑日麻:村落(部落)的传统恢复与修正
第二十八章 回归 弥合 传承:新耕读传统中的家园遗产
节 回归:农耕传统中的文化基因
第二节 弥合:耕读传统中被撕裂的因素
第三节 传承:新耕读传统中的家园遗产
第二十九章 乡村振兴战略中“新耕读传家”的家园遗产
节 释义耕读
第二节 认知耕读
第三节 耕读与宗族
第四节 耕读基因
第五节 新耕读
第三十章 走回“三野” ——荒野 原野 田野
节 荒野之诉
第二节 原野放歌
第三节 物我田野
第四节 田园牧歌
第五节 找寻农家乐
第六节 到乡野去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中国农业人类学的使命是用人类学知识体系,以传统的中华农耕文明为背景,探索乡土社会的内部规律,包括天地人和、宗法社会、土地伦理、小农经济、耕读传家等,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配合乡村振兴,寻求中华社稷推展中的文化和历史法则。本书基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收集梳理古今文献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力图从 “乡土社会”“农仪农艺”“城乡多维”“乡村振兴”等方面,以人类学的方法论解释和呈现中国特有的“农之道”。



主编推荐

彭兆荣,厦门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人文与艺术学部委员、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旅游人类学、仪式研究、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艺术遗产、饮食人类学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