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1 7.5折 ¥ 2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习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0043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23634435
上书时间2024-12-03
前言 白胡子老人讲古今
在我的老家,“故事”不叫“故事”,而叫“古诫”,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或者叫“古今”,相当于克罗齐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我小时候爱听人讲古今。
记得还在世的时候,有一天黄昏,我玩累了准备回家,看到两个白胡子老人蹲在老街街头,抽着烟袋,正眉飞色舞地讲古今。那时候人们都喜欢蹲着,可能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消耗吧;而且言多必失,蹲着目标要小一点儿。我悄悄凑过去,蹲下来偷听。
不知不觉天完全黑了下来,突然,其中一位老人家举起烟袋锅指着我说:“这孩子将来会看到不少大事,我们赶不上了。”
从此我幼小的心灵里满是期待和焦虑,好比填满了烟丝的烟袋锅,动不动亮一下冒冒烟:我到底会看到什么大事?什么时候才能看到?
后来“四人帮”倒台了,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整个社会从漫长的冬眠中苏醒,伸伸懒腰,动了起来。人们整天忙碌着,脸上洋溢着笑意,头发烫了,裙子短了,在电视机大声播放《射雕英雄传》的间隙,房子盖起来了,甚至开上了汽车——过去全县只有一辆,是县委书记坐的……这一切如同变戏法一样,是在慢吞吞的中国历史的一瞬间实现的,今天细细回想,仍然以为在
梦中。
有一天我终于恍然大悟:改革开放改变了亿万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中国历史,也改变了世界,这事还小吗?
其实这只是故事的开始。
政治家好比家庭主妇,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说邓小平做了一块大蛋糕,基本解决了效率问题,那下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公平问题,也就是如何把蛋糕做得更大、切得更合理。干部的作风问题和腐败现象既是社会不公的重要表现,又是社会不公的重要原因,成了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拦路虎。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严肃的历史课题。白胡子老人的预言再次应验:十八大之后,中国的改革列车陡然提速,正党风、反腐败风暴更是摧枯拉朽,速度和力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网上网下,一片欢呼!在人的思想渐趋多元的今天,这种一致并不多见,何况它更多来自于理性:一个国家只有安上了效率和公平两个翅膀,才能昂首飞翔于世界,所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非如此。
邂逅伟大的历史节点自然幸运,更重要的是参与。党的十八大闭幕距我写下这篇前言24个月了,我借《中国纪检监察报》讲了24个“古今”,以特写镜头,放大了古今中外不同类型公职人员的奇异形象。看起来我在说故事,其实也是在写时评,目的是与广大党员干部共同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共同加深对中央大思路的理解,共同增强创造历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不在同志所称的“输不起的斗争”中掉队或脱逃,不与历史车轮背道而驰。
同时,我也在悄悄告诉社会大众,对反腐风暴不能止于欢呼,更不能止于围观和猎奇,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民族的共同梦想,没有全民族群策群力就不可能实现。
24个“古今”里既有清官能吏忠臣,又有贪官懒官巧官;既有守规矩识大体的好党员,又有犯了低级错误的高级干部;既追溯了中共成功的历史文化根源,又透过表象挖掘了苏共溃败的深层原因。24个“古今”里的不同人物,有的伟岸得让人拍案叫绝,有的卑劣得让人不可思议,有的愚蠢得让人顿足捶胸,个个似曾相识、如在左右,不是成功的经验就是“历史的教训”。根据读者反馈和领导意见,现将报纸上的24个“古今”稍加修整,奉献于此。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用心的作者加上思考的读者,等于一本书的完整价值。读了这本书,如果你的头脑中闪现了这样的问号,我会深感欣慰:100年后,当白胡子老人讲述今天这段历史的时候,你会是24个“古今”里的哪个人?为了超越历史的教训,你做过什么呢?
习骅
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干部,法学博士。曾先后师从南京大学林仁栋教授、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
前言
部分
1 军机处的纪律
2 雍正治吏的非常举措
3 赵匡胤与官二代
4 朱元璋为何暴打茹太素
5 崇祯本可不上吊
6 雍正皇帝的另一面
7 慈禧收礼
8 庆亲王的作风问题
9 皇帝的伙食费
10 一把扇子与制度设计
第二部分
11 苏联政治笑话中的干群关系
12 共产党员是如何“买通”陈嘉庚的
13 高级干部的低级错误
14 谁是快乐的人
15 笨拙的行贿
16 苏联帝国的背影
17 巧官曹振镛
18 作风建设与历史周期律
19 御史的冤屈
20 张之洞借钱
21 布贩子买官
22 吴江县令的从政环境
23 将军的烟瘾
24 晚清的两个奇官
结语
习骅
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干部,法学博士。曾先后师从南京大学林仁栋教授、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
2015年的一本荐书,我们从反腐开始。《中国历史的教训》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它是一本鉴古知今的读史笔记,更在于作者习骅是一位在“反腐一线”工作多年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推荐这本书,是希望更多的读者以史为鉴,读史明智,从历史中寻找被尘封的华夏治理精义。——《人民日报》
拿习骅的小历史来说,他写出《中国历史的教训》,不是因为一拍脑袋找到了与众不同的新视角,也不单是取决于整整两年的写作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回望得远一些,他一直在时代大历史中进行着个人小历史的能量集聚——那是一些有新意的阅读、观察、体验、追问、思考和解答,进而形成了自己的故事和见解。——《解放日报》
窃以为,党员干部读《中国历史的教训》的尚佳方式,就是“对号入座”。如若不把自己摆进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那么,再好的历史老师也只能仰天长叹“对牛弹琴”了。——《中国纪检监察报》
这轻松的笔调,在我看来,那是熟读深思、删繁就简之后的举重若轻。
这24篇文章,毋宁说是作者以笔为剑,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文化担当。
这24篇,发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又经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发,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联合策划发行,即《中国历史的教训》。——长安街读书会公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