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胎合曼:密宗及其祖庭 978756064337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胎合曼:密宗及其祖庭 978756064337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3.8 8.5折 28 全新

库存5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心苑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643373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24248719

上书时间2024-11-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佛教文化方面的丛书已经出版很多了,但既全面系统又通俗易懂地阐释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的丛书这还是部。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了解佛教就不可能对中华文化有透彻而准确的理解。而一提起佛教,大家往往都会说,中国佛教有三论宗、唯识宗、净土宗、律宗、华严宗、密宗、禅宗、天台宗等八大宗派,不懂这八大宗派就难以理解中国佛教。此言不虚,八大宗派是中国人选择和理解印度佛教的结晶,不但代表着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形成了中国佛教深厚的理论支撑,是塑成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灵魂。直到今天,任何人学习佛教,只要稍微一深入,无论是探讨《金刚》《法华》《坛经》《华严》《楞严》《圆觉》《深密》《大日》《阿弥陀》及三论等经典,还是领会慈悲、智慧、中道、不二、止观、圆融、唯识、净土、三密等理念,都绕不开八大宗派。

与宗派相伴生的则是祖庭,因为宗派是由祖师创立的,而祖师创宗立派都是在某个寺院之内完成的,于是这个寺院便被奉为该宗的祖庭。一旦被奉为祖庭,便在该宗之中具有神圣的意义,源于儒家的寻根问祖也逐渐成为烘托祖庭地位、拓展祖庭内涵、激励祖庭发展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从而既留下很多美丽的传说,也成为当代各祖庭激发文化自觉、确立文化自信和实现文化自强的重要因素。如果说宗派塑成了中国佛教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灵魂,成就了中国佛教历史的精华,那么祖庭就是中国佛教空间载体中文化积淀为深厚的圣地,与五大名山、三大石窟等具有同样的地位。对所有想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人士来说,宗派与祖庭都是他们不能逾越的思想城池。拿下这座城池,才有机会进入佛教思想的王宫。

前些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佛教宗派丛书,八大宗派每宗一部通史,堪称宗派研究的里程碑,不过除了纯学术而不利于其价值的社会转化外,也没有对祖庭进行系统研究。近年来陕西省相继就祖庭文化的宣传推广做了很多工作,但始终只限于六大宗派,缺少了为流行的禅宗和完全由中国人创立的天台宗,而且呈现出注重祖庭而忽视宗派的倾向。将宗派与祖庭统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并进行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解读,这一工作一直未能取得重大进展,宗派与祖庭文化在激发智慧、净化灵魂、匡扶道德、提升人文等方面的现实价值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国人的精神不但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反倒出现了更多的空虚、焦虑、疲惫,信仰缺失,理想迷茫,道德滑坡,内心的紧张与现实的冲突不断增多,精神净化与伦理重塑的呼声日益高涨,从佛教文化中挖掘智慧的借鉴成为对治当代中国精神危机的重要途径。当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大众接触和吸收佛教智慧的途径还仅仅局限于“鸡汤型”传播路径,尽管实现了生活化和通俗化,但在理论的深刻性、完整性、逻辑性、神圣性等方面都远远不能与博大精深的佛教智慧相呼应,这也是很多有识之士深感可惜的现象。随着文化的昌盛与佛教传播的逐渐普及和日趋深入,告别文化凋敝时代饥不择食的“鸡汤”慰藉,突破浅显单薄的表层说教,为佛教信仰寻求更加厚重的精神给养,为文化交流与传播增添更多精深高雅的元素,为生活实践提供更加丰沛的智慧滋润,这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选择,也将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具有精湛而深刻的理论情趣的宗派以及诞生了宗派思想并不断走向复兴的祖庭将日益受到世人的青睐,这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深入宗派,走进祖庭,回味历史,反观人生,在八宗理论的鉴赏中理解中国佛教的微妙旨趣,在八宗修持的体验中领会佛教应对人生困惑的奇特方法,相信你的思维会得到训练,智慧会得到滋养,精神会得到重塑,心灵会得到净化,生命的品质也会获得提升。

说起宗派,在中国它总是和学派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佛教的学派主要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宗派则出现于隋唐时期。学派是对印度佛教的学习与筛选,宗派则是对印度佛教的筛选与改造,从学而后选,到选而后改,完成了从学派到宗派的转换,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完成了印度佛教的输入与域外佛教中国化的基本进程。相对于学派来说,佛教宗派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通过对传入中国的域外佛教的学习与理解,既完成了经典的鉴别与学说的筛选,也完成了理论的融会与修法的创新,不但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理论解读,也形成了契理契机的总体改造,代表着佛教中国化在文化深层的终实现。

二是在筛选、改造的基础上,形成本派内部公认的、完整而相对定型的理论体系和修行体系,并依赖这种相对统一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划清宗派的界限,形成固定的信奉人群,铸造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框架,沉淀各自不同的

宗风。

三是师徒相承,恪守理论与实践体系的代代相传,形成相对完整的传法体系,确保宗派理论与实践的正统性和权威性,并以这种传法体系为核心,形成文化的认同与情感的亲近,进而凝聚师徒人心,链接同修同道,在传法谱系的延伸中,尽力维系宗派的代际传播。

四是通过判教对在中华大地上生根的外来佛教的各个不同学说进行次第与关系的安顿,在协调宗派关系的同时,完成对自身学说正统性和崇高性的论证,把自己宗奉的学说和其他学说区别开来,并确定为佛法的境界。这种判教思想与实践是世界宗教史上的创举,不但带来了佛教派系直接和平友好的相处,而且激发了相互之间的互补呼应与圆融统一,更重要的是确立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并不断激发出文化自强,奠定了八大宗派分立共处的基本格局。

五是因为传法体系的建立和师徒关系的维系,以及同门同修之群体的相对稳定,各宗派均形成自己的传法、修持和弘教中心,一般表现为一处或多处相对稳定的道场,有些寺院因为创宗祖师或中兴祖师的驻锡而形成被后世追奉为祖庭的寺院。

六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派别意识,主要表现为对不与他同的教义和修持的热爱与宗奉,对创宗和传承祖师的认定与崇拜,对道统的认可与维系等。这种派别意识与判教思想相互联系,判教重在处理与其他宗派的关系,而派别意识则重在自我爱护与自我维系。

当然,不同宗派在以上六个方面的表现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宗派在学理与修行方面的个性极强,信仰认同性也非常突出,但在传承体系等方面很弱,如净土宗;有的宗派虽有建立在理论认同性基础上的僧团与学说的纵向传承,但在学理的普适性方面极强,以致缺乏个性,很快如雪融化,普润了大地,促使了新的生命诞生并茁壮成长,但不断地消解了自己,如三论宗;有的宗派尽管学理传承明晰,个性也很浓郁,但为整个中国佛教尤其是出家群体所吸收,成为规范性极强的基础性文化体系,从而减弱了独立存在的意义,如律宗;有的宗派理论个性分明,宗奉的群体也相对稳定,但仅仅在极少数精英分子中有短暂的流传,哲学性超过了宗教性,高雅性超过了通俗性,文人性超过了民众性,虽然魅力无穷,但影响面很小,如唯识宗;有的宗派尽管体系严密完整,理论独具特色,但信仰的神圣性与修行的复杂性使其局限于上层,难以在民众中完整推行,后来常规的传承谱系中断,在被迫转型后以另外一种弥散的形态大面积地延续着自己的顽强生命,如密宗。另外,天台宗、华严宗即使在隋唐时代也缺乏强烈的宗派意识。因为学理的认同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群体以及相对明确的师徒传承是隋唐时代中国佛教宗派的重要特征,寺院财产与管理的专属性继承、学修群体的组织性排他意识、传法谱系的宗法性沿袭,所有这些严格意义的宗派特性,除了晚唐之后的禅宗之外,隋唐时代的其他宗派都不太明显。

可以这么说,中国汉传佛教的宗派有三大类:类是传承认同性的宗派,传法谱系清晰,师徒关系严明,具有宗法性的特色,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存在,属于严格意义的宗派,其中以禅宗为典型,密宗也基本可以划归此类;第二类是法脉认同性的宗派,对学说的领会与传承,对思想的认同与坚守,对方法的推崇与遵行,呈现出思想文化的代际传播,以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为代表;第三类是信仰认同性宗派,建立在个性分明、心理趋同、修法统一的基础上,可以超越师徒直接传承的限制,属于松散意义的宗派,以净土宗为代表,律宗也基本可以划归此类。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分类,细究起来,各个宗派的特性识别及其相互关系的划分其实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对宗派划分的方法是很多的。不同的研究宗旨会选择不同的划分方法,不同的划分方法自然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按照我们这种分类方法进行观察,在中国佛教诸宗派中,只有禅宗的宗派传承意识强,并有长久的延续,且成为宋代以后中国佛教宗派传承体系的主要代表。

宗派曾经是隋唐时代中国佛教走向鼎盛的象征。两宋以后,八大宗派的原有光环逐渐暗淡,以致很多人认为宗派的地位已经让位于菩萨信仰、因果报应、地狱净土、行善积福、经忏法事等信仰性佛教和静避山林的禅修传统。其实,两宋之后的中国佛教远非这么简单,佛教的信仰化、生活化、简易化、功利化、神秘化、民众化成为这个时期佛教发展与存在的基本态势,但在佛教文化的深层存在中,源于宗派、成于宗派、基于宗派的文化主脉始终肩负着滋养佛教思想、框范佛教修行、塑造佛教形态的重任。宗派就像一条暗藏着的轴线,决定着中国佛教的生存与发展走向。可以这么说,宗派不但象征着隋唐时代的佛教繁荣,也支撑着隋唐之后中国佛教的基本体系并始终引领着中国佛教的发展变化,直至今天并将继续下去。总体上看,宗派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汉传佛教的宗派是中国人引进、筛选、理解、吸收印度佛教的成果,是中国佛教理论探索与创新的结晶,既反映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归宿,也代表着中国佛教辉煌的理论成就,其不但使印度佛教的思想得以继承和延续,实现了续佛慧命、保存文明的伟大使命,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彰显了中国人的理论勇气与卓越智慧,为后世中国佛教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和修行实践的基本依据,是中国佛教至今无法逾越的历史荣耀。

第二,中国佛教八宗并存,相互呼应,共成一体,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这些宗派各有其据,各显其长,各传其法,各守其道,因其强烈的个性而形成彼此的分立与呼应,相互的激发与补充,并终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由此也决定了整个中国佛教的基本体系。在这个多元一体的文化命运共同体内部,各宗派通过判教来解释彼此的分立,形成次第有序、相互包容、圆融会通的宗派关系,这既与中世纪天主教的异端裁判行为相异,也与伊斯兰教分派过程中的激烈对抗不同,中国佛教的宗派并立创造了一种彼此认同、和谐呼应、圆融一体的佛教文化生存与发展机制。这种内在机制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体的,所以这种宗派并立是和平友好的,是彼此相成的,是充满活力的。这既是解释中国佛教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之特色的秘密,也是理解中华文化基本特性的一个前提。

第三,宋代以后的中国佛教,尽管以禅修和念佛为主体,并呈现出浓厚的通俗性、信仰性和生活性,但纵观这段历史,真正具有理论意义的史实依然可以从宗派中找到发展的线索,各个宗派的著作及其所宗奉的经典始终是中国佛教注释与研习的热点,尽管缺少了隋唐时代的理论创新,但佛教自古以来并不以理论创新为追求,而是以佛法的正统为前提,以理论的支撑为基础,以实践的引领为目的,也正是由于宗派经典与学说的持续流行,才足以框范中国佛教的发展趋向,保证中国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不致出现大的偏失与走形,中国汉传佛教的正统性才得以保持。

第四,从宏观来看,当代中国汉传佛教,不论是佛教寺院,还是僧团组织,不论是日常法事,还是个体归属,除了禅宗、净土宗、密宗之外,其他宗派均不再具有中国佛教存在形态的支撑性意义。但是,各个宗派的理论成就与修行方法为当今佛教提供了活水源头,而且是取之不尽,历久弥新,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影响力,这是当今任何一位初具佛教文化的人都知晓的事实,可以说,离开了八大宗派,当代中国佛教的理论形象与信仰魅力将大为降低,所谓佛教理论体系的博大精深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第五,除了禅宗之外,其他宗派尽管已经退出了宗派原有的存在模式,但是,这些宗派的经典著述尤其是那些创宗祖师的学说在今天依然被很多人虔诚宗奉,从而形成具有宗派意义的法脉传承和特色僧团,如近代以来由月霞、应慈、真禅等人师徒相承的华严宗,由谛闲、倓虚、明哲等人师徒相承的天台宗,由杨文会、欧阳竟无、吕澄等人师徒相承的唯识宗,另外,弘一大师的律宗和印光大师的净土宗也有深远影响。而在当代,悟光、彻鸿师徒相承的密宗,普陀山妙湛大和尚弘扬的天台宗,台湾海云法师弘扬的华严宗,东林寺大安法师弘扬的净土宗,重庆惟贤长老弘扬的唯识宗,也均宗风鲜明,个性突出,堪称隋唐佛教宗派的当代延续,可见这些宗派的现实意义与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第六,在当代国内与国际的学术研究以及佛教界的各级各类佛学院的教学体系中,汉传佛教的各个宗派依然具有指引性意义。很多学者都将研究的兴趣指向宗派,相继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宗派研究将依然是中国佛教学术研究不会轻视的领域。中国佛教与东亚各国尤其是日本佛教的交往,宗派依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桥梁。而中国目前各个佛学院的专业划分往往也以八大宗派为指南,并形成以宗派为特色的教学体系。所有这些都显示了宗派在当代佛教中的重要影响,说明宗派不是逝去的辉煌,而是现实的存在。

宗派总是和祖庭联系在一起的。祖庭是宗派的载体,宗派是祖庭的灵魂。祖庭认定的因素是祖师,而且专指那些创宗祖师或中兴祖师。所以,我们要先讨论一下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作创宗祖师或中兴祖师。当然,祖师的认定主要是一个宗派内部根据公认原则的约定俗成,尽管政权、学术、文人、社会大众对祖师的认定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历史上,一个宗派的祖师序列是不同时代逐渐形成的,凡是在该宗派孕育、萌芽、形成、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做过重要贡献的人都可能被奉为创宗祖师。一般来说,这种重要贡献是指以下五个方面:,该宗派所奉经典的翻译者和初的弘扬者,如三论宗中土初祖鸠摩罗什,唯识宗中土初祖玄奘,密宗中土前三代祖师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第二,该宗派所奉经典的初和主要的注释与弘传者,如天台宗的智顗、律宗的道宣、三论宗的吉藏、华严宗的前三代祖师等;第三,该宗派所宗奉的思想与信仰以及修行方法的初倡导者或重要的推广者,如净土宗的慧远和昙鸾、道绰、善导及其后的各位祖师;第四,与该宗派理论情趣与修行风格一致或因为具有孕育、萌芽、促成等关联性而被后世奉为祖师,如禅宗的初祖菩提达摩及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和四祖道信;第五,为该宗派的转型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从而使该宗派取得巨大进展的,如华严宗的第四代祖师澄观,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等。

讨论了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作创宗祖师或中兴祖师后,我们再来讨论什么寺院才能算作祖庭。根据我对中国佛教传统的理解,凡是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条件的寺院,均可视之为祖庭:,在历史上被奉为一个宗派之创宗祖师的人,生前著书立说、译经弘教、收徒传法、依法修行的寺院;第二,在历史上被奉为一个宗派之创宗祖师的人圆寂后批舍利供奉之地;第三,被奉为创宗祖师的人诞生、出家和圆寂等重大事件发生地的寺院;第四,在该宗派形成之后发生的重大转型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直接作用,并被奉为该宗祖师的人,其重塑该宗之事的主要发生地。一般所说的宗派复兴主要是指这种具有一定创新性与拓展性的发展,有变化,有转型,有提升,有发展,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壮大,如该宗信众的增加,传播地域的扩大,实力的加强等。这样的标准,排除了以下几种情况:,虽然也被奉为祖师,但既非创宗也非中兴的祖师,这些人驻锡、著述、弘法、修持的寺院不在祖庭之列;第二,虽然被奉为创宗或中兴祖师,但所驻寺院不是成就该宗诞生或中兴之地(即不是著书立说、译经弘教、收徒传法、依法修行的寺院),也非这些祖师诞生、出家、圆寂之地,则不能算作祖庭;第三,创宗或中兴祖师圆寂后,舍利在次安奉供养之后,部分转移供奉之地,也不能作为祖庭。

祖庭在宗派发展乃至整个中国佛教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祖庭是祖师驻锡生活之地,养育了祖师生命,留下了祖师的足迹,辉映着祖师的身影;祖师舍利供奉地的祖庭则因为祖师真身常在而别有亲近温馨、神圣肃穆之气韵;同时,祖庭还是祖师灵感的迸发之地和祖师智慧的成就之地,见证了祖师的荣耀和思想的伟大,并因此印证了这块土地的神奇。所以,怀念祖师必然与崇敬祖庭相伴生,这也是与中国宗法制以及天人合一等理念接近的一种祖庭情怀。

第二,祖庭是中国佛教理论创新的基地,佛教中国化的核心园地。佛教传入中国五百多年之后,一种全新的佛教思想在这里孕育扎根,一种全新的佛教修法在这里破土而出,一种全新的佛教文化体系在这里茁壮成长,从而在这里矗立了中国佛教发展历程中直到今天都堪称之的里程碑,使这一空间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了神圣的意义。信仰和传承这种思想,必然对这种思想的诞生地产生情感的认同与精神的皈依。

第三,祖庭不但是宗派思想的诞生地,更是宗派思想传承与沉淀之地,蕴含着宗派的荣光,氤氲着宗派的气息,汇聚着宗派的底蕴。对学习和践行这些宗派理论与修法的人来说,回归祖庭,走进历史,犹如投身祖师的怀抱,沐浴宗派的慧光,在此氛围的感染下,体验祖庭的深厚文化积淀,感受古今贯通的滋味,必然会有意外的收获。

第四,祖庭是宗派的空间遗存,是宗派留存至今的鲜明的物质载体,凝聚着宗派的历史记忆,是宗派魅力在当代彰显的大本营,是宗派现代复兴的阵地。正是由于这些祖庭的存在,宗派的历史才不断被激活,宗派的学说才不断被传扬,宗派的记忆才会转化成新的篇章。今天的各个祖庭都以各自的宗派而树立起文化的自信与自豪,并在文化自觉中努力实现文化的自强。祖庭在这一过程中给他们信心,给他们力量,给他们支撑。如果说在历史上是宗派成就了祖庭,那么在今天却要借助祖庭去成就宗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获得陕西出版资金资助,出版了王宏涛著的《西安佛教祖庭》一书。王宏涛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应他的请求,我为该书作了一篇序言,从而与该书的策划编辑高樱及出版社相关人员也结下

佛缘。

一次,我陪西北大学朱益平老师前往香积寺参访,高樱正好也要送刚刚出版的《西安佛教祖庭》一书给本昌法师,于是我们便一同前往。在这次交谈中,我提到翻阅该书的一些感受。我认为祖庭的灵魂在宗派,讲祖庭必须讲宗派。而要想把每个宗派及其祖庭讲清楚,一本书实在是太小了,很多问题只能一笔带过,无法深入。我们过去在祖庭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不进行全面系统的祖庭文化解读,任何祖庭资源的保护与祖庭文化的宣传以及其他一些工作都是难以准确到位的。过了不久,高樱突然邀请我来出面组织学者重新编写一套有关祖庭的书,每个宗派及其祖庭一本,共八本,形成一套丛书。我开始比较犹豫,但鉴于她的鼓励与期待,当然也有我自己以及我的团队在宗派与祖庭研究方面长期积累所建立起来的自信,于是就答应了下来。我很快安排人力,以我指导的在校或业已毕业的博硕士研究生为主,共调集了十位青年才俊来承担这项任务。

写作过程中,每本书都遇到了很多问题。大家多次集中,一起讨论,每次讨论高樱都全程参加,每个人都激发出自己的智慧,在协同作战中表现了可贵的合作友爱精神。具体的撰写工作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好在这支队伍不但是有水平的,也是有担当意识的,更重要的是亲和而默契的。大家经历了艰辛的写作体验,也为自己的生命时光刻下了独特的记忆。九月中下旬,八本书稿相继定稿并交付出版社。在编辑过程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胡方明社长、阔永红总编辑、陈宇光副总编辑等领导都给予了全力的支持,不但开启了绿色通道,特事特办,而且调集了出版社强的编辑力量,节假日不休息,沉稳而快速地推进相关工作。其策其法,有胆有识;其情其义,令人

感动。

从目前完成的书稿来看,本丛书总体上有以下七个特点。

一是八宗兼备,每宗一册。本丛书的主线是纵向勾勒,横向分类,体系清晰,结构完整。

二是时空落实,主要体现在宗派与祖庭兼备,既有对宗派的介绍,也有对祖庭的描述,有助于实现时空的定位。

三是古今贯通。从渊源讲起,在追溯历史的同时,关注当下的状况,实现了古今的呼应,避免了学术界常见的重古薄今。

四是史论结合。宗派的历史与宗派的学说同等重要,祖庭的沿革与祖庭的神韵均受到关注。

五是解行并重,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注重对宗派理论的解析,也注重宗派理论的当代价值,对于那些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借鉴价值的学说给予重点介绍。

六是内外同观。佛学也称为内学,佛教以外的学说则被称为外学。从佛教信仰的视角观察,宗派的历史与宗派的信仰一般会更加丰满,而从佛教以外的视角观察,则可能更加客观。二者结合起来,才可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再现宗派和祖庭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七是雅俗共赏。本丛书不追求观点的创新,尽管也有很多创新,而重在追求通俗化的呈现。尽管在通俗化方面也并未达到我的期望,但总体上看,通俗易懂依然可算作是本丛书的一个亮点。

由于时间紧张,本人水平有限,本丛书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渴盼读者慈悲为怀,不吝赐教,帮助我们不断进步。

 

 

 

2016年10月5日 于心苑书屋



目录



一、印度渊源
  001

    (一) 从大日如来到金刚手 004

    1. 西天初祖大日如来 004

    2. 西天二祖金刚手 007

    (二) 两部传承 009

    1. 胎藏界祖师 009

    2. 金刚界祖师 010

    二、中土流传 015

    (一) 陀罗尼密教的流传 017

    1. 竺律炎 017

    2. 支谦 019

    3. 竺法护 020

    4. 佛图澄 022

    5. 帛尸梨蜜多罗 024

    6. 佛陀跋陀罗 025

    7. 鸠摩罗什 027

    8. 昙无谶 029

    9. 菩提流支 032

    (二) 持明密教的流传 03
  • 金胎合曼:密宗及其祖庭 978756064337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