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51.73 5.3折 ¥ 98 全新
库存88件
作者章剑华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87878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667053
上书时间2024-11-22
序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终生仰望: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我们头顶上的星空既异常美丽又神秘莫测。人类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对它充满好奇,产生种种遐想,并用有限的想象力编织出许多神话故事,如我国古代神话“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
如果说,这些古代神话是出于人们对于星空的想象,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古代天文学的萌生,则是人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测宇宙的结果,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需。
为了耕种,人们需要了解季节和气候;为了出行,人们必须辨别方向;为了起居和休息,人们需要掌握时间。而这些都与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有关。于是,人们仰望星空,把对天象变化的观察同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产生了人类最古老的科学——天文学。
中国古代天文学相当发达。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中,开始观察和探究宇宙的奥秘。为了观测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相传黄帝设灵台,夏朝建清台,商代筑神台,至周代,周公下令在登封建测景台,以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早在23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就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著名“天问”。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高峰时期。司马迁《史记》中的《天官书》可称得上中国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司马迁之后,又出现了“汉代论天三家”:扬雄和桓谭先后提出“盖天说”和“浑天说”,蔡邕提出“宣夜说”。而张衡的《灵宪》和他研制的浑天仪,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成果之一。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祖冲之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影响深远。元代郭守敬完成的《授时历》,在元明两代使用了364年,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精密的历法,也是世界古代历法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
明代徐光启最早吸收西方先进天文学知识,对中国传统历法进行改革,完成了《崇祯历书》,使我国天文学汇入世界天文学发展的潮流。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我国辉煌的古代天文学就此衰落,拉开了与世界的距离。
进入近代,我国天文学家站到了新时代的门槛,在寻找先进天文之路上苦苦求索。
以高鲁、余青松、张钰哲为代表的老一辈天文学家,为改变中国天文学的落后状况,孜孜求学、身体力行、奔走呼号,使中国现代天文学开始起步。1922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1928年中国第一个现代天文研究所诞生,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建成,成为中国第一座国立现代天文台。先进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开启我国天文学的新局面。即使是在战争年代,我国近代天文学的先驱们仍坚持天文观测和研究,取得不俗成绩,使沉寂已久的中国天文学开始复苏。
新中国成立后,紫金山天文台获得新生。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国家天文台相继成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时代以来,中国天文学全面复兴,建成了完整的现代化天文台站运行体系,并在人造卫星、天文仪器、天文观测、天文研究上取得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
1989年11月1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落成——“千里之眼”正式投入运行,使我国天文观测由银河系的“河内”进入“河外”,由以测光为主进入光谱观测。这标志着我国天文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直冲太空,开启了中国的奔月之旅。之后,我国嫦娥二号、三号、四号、五号任务成功实施,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既定目标。
2008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大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LAMOST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2015年12月,由紫金山天文台牵头研制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开始用“火眼金睛”探寻太空中尚未被人类发现的秘密。
2016年9月,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黔南州的喀斯特洼地中落成,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当下的极限。
2017年6月,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首颗Ⅹ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顺利升空,飞向苍穹。
2020年7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乘着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开启了漫长的行星际探测征途。
2021年10月,伴随着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破空之声,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空间探日时代的序幕。
2022年10月,中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连续4年、每天24小时对太阳进行不间断、多波段、高质量的观测。
2023年3月,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首届科学年会在北京怀柔举行。更为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内,一个高约14米、长20米、约有3层楼高的大型真空罐及其配套光学测试系统正在建造之中……
我国天文事业如同航天事业一样,在复兴、在追赶、在超越,在社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天文观测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断深化着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识;天文科学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极大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天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对基础科学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现实的和长远的深刻影响。天文学的发展,是全人类认识宇宙的智慧结晶。天文学的发展历程,给予我们不少宝贵而深刻的启示。
为了全面回顾我国天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新时代天文事业的巨大成就,作者章剑华历时三年,进行了大量的寻访和采访工作。在行程万里寻访古代天文遗迹的同时,查阅上千万字的有关资料,先后采访了方成、苏定强、崔向群、常进、李惕碚、叶培建、欧阳自远、陈建生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甘为群、赵海斌等首席科学家,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向苍穹——中国天文发展三部曲》。
上部:“裸观时代”的回望。追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史,记载古代先贤的天文探索和天文仪器制作、天文历法的成就。
中部:“天眼时代”的曙光。主要记述中国天文学会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建立、现代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和天文观测的成果。
下部:“巡天时代”的辉煌。从“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说起,详细记述216米光学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悟空号”卫星、“慧眼”卫星、“羲和号”卫星、“夸父一号”卫星、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以及“探月”“探火”“探日”等重大天文设施的研制和科学成果。
该作品全过程、全景式地记录我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书写伟大时代,展示丰硕成果,盛赞天文伟业,歌颂时代英雄,弘扬科学精神。这是一部主题鲜明、题材独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也是第一部中国天文发展的文学通史。
天文学与其他科学一样,是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天文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也是最前沿的科学。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证明天文学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相信这部通史式的中国天文发展三部曲,能为当今天文与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而深刻的启示,为科学知识的普及、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也是最前沿的科学。
3000多年前,中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观天测景台,成为最早的天文现象观测者和最完整的天文记录保持者。
如今,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面向苍穹,直抵137亿光年外的星空与浪漫,探索宇宙更深处的奥秘。
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即将伴飞“天宫”,成为新一代旗舰级空间天文望远镜,大大扩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场,推动当代科学前沿领域的突破。
作者章剑华历时三年,行程万里,查阅上千万字资料,采访数十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首席科学家,全过程、全景式展现中国天文发展壮阔历程,详细记述2.16米光学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悟空号”卫星、“慧眼”卫星、中国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羲和号”卫星、“夸父一号”卫星和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等重大天文项目研制和观测成果,生动书写新时代天文事业辉煌成就。
章剑华,笔名立早,江苏宜兴人,文学博士。现任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等校兼职教授。先后出版《故宫三部曲》《大江之上》《世纪江村》等专著12部。作品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获中国徐迟报告文学奖、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苏版好书等。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政府为其记个人一等功,授予紫金文化奖章。
序
上 部:“裸观”时代的回望
第一章 周公测景
华夏始祖处蒙昧期望苍穹神秘莫测
圣者周公筑测景台开先河源远流长
第二章 屈原问天
神话传说亦真亦幻难解宇宙之真谛
屈原落难仰天长啸发问苍天抒情怀
第三章 史记天文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作史记成无韵离骚
天官书集天文史料之大成乃百科全书
第四章 论天三说
汉代三家论天立说构筑天文学之高峰
张衡理论实践精进创制浑天仪之奇器
第五章 应时历法
农牧业赖于天时历朝历代重历法
祖冲之体恤百姓潜心创制大明历
第六章 巧制简仪
学究天人郭守敬吸取沈括经验用功极致
巧制简仪授民时倾心研制新历功在千秋
中 部:“天眼”时代的曙光
第七章 承古开今
天圆地方之宇宙观自古而然根深蒂固
中西会通之徐光启观念更新承前启后
第八章 古仪厄运
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挨打神州暗无天日
观象台名存实亡古仪命运多舛遭受浩劫
第九章 时序更新
旧时代终结中华古仪失而复得大快人心
有志者痛感落后探求新路追赶世界水平
第十章 点燃热望
折射望远镜发明标志近代天文学起始
重建观象台计划点燃振兴天文学热望
第十一章 紫金山上
台长余青松亲自考察选定台址在天堡峰
现代天文台几经曲折进入实质性新阶段
第十二章 拉开序章
紫金山天文台拔地而起建筑蔚为壮观
天文学新序章徐徐打开进程令人欣慰
第十三章 转危为安
日寇侵华战争阴霾笼罩北平岌岌可危
古代天文仪器抢运南京国宝暂且安全
第十四章 初透苍穹
先进天文望远镜成为天象观测之天眼
日食观测新方法开启天文科学之新局
第十五章 临危外迁
危急关头紫金山天文台被迫外迁凤凰山
多事之秋张钰哲冒风险组织观测日全食
下 部:“巡天”时代的辉煌
第十六章 旭日东升
新中国成立紫台喜获新生前景一片光明
张钰哲荣任台长立下壮志开辟一方天地
第十七章 中华之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苍穹国人扬眉吐气
张钰哲率先开展卫星轨道研究功不可没
第十八章 千里之目
自主研制大口径天文望远镜势在必行
潜心创研苏定强提出新方法志在必得
第十九章 巡天之镜
舟山夜谈萌生中国天文望远镜研制新计划
毅然归国投身天文事业崔向群勇于挑大梁
第二十章 中国天眼
时代楷模南仁东研制国之重器傲视苍穹
超级射电望远镜抢占科技高地领先世界
第二十一章 火眼金睛
科学无止境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远在路上
宇宙无边际悟空卫星巡视太空寻找暗物质
第二十二章 慧眼识天
从无到有我国空间天文望远镜构想天高路远
从地到空慧眼卫星展开空对空观测全新景象
第二十三章 探月征途
嫦娥奔月从古至今寄托着地球人美好向往
探月工程捷报频传实现了中国人千年梦想
第二十四章 祝融探火
人类走向深空走向行星际首选火星第一站
卫星天问一号搭载火星车而今漫步从头越
第二十五章 探日之梦
太阳乃地球之父揭开面纱有待科学先导
羲和开风气之先拉开我国空间探日序幕
第二十六章 逐日之旅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锁定综合探测新目标
夸父逐日迈出一大步实现空间物理新突破
第二十七章 地球卫士
居安思危通过天文观测密切关注天外来客
严防死守依靠现代科学努力确保地球安全
第二十八章 天宫巨眼
中国空间站为深空天文观测搭建至高平台
巡天望远镜为广域科学探索创造无限可能
后记
附录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也是最前沿的科学。
3000多年前,中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观天测景台,成为最早的天文现象观测者和最完整的天文记录保持者。
如今,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面向苍穹,直抵137亿光年外的星空与浪漫,探索宇宙更深处的奥秘。
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即将伴飞“天宫”,成为新一代旗舰级空间天文望远镜,大大扩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场,推动当代科学前沿领域的突破。
作者章剑华历时三年,行程万里,查阅上千万字资料,采访数十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首席科学家,全过程、全景式展现中国天文发展壮阔历程,详细记述2.16米光学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悟空号”卫星、“慧眼”卫星、中国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羲和号”卫星、“夸父一号”卫星和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等重大天文项目研制和观测成果,生动书写新时代天文事业辉煌成就。
章剑华,笔名立早,江苏宜兴人,文学博士。现任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等校兼职教授。先后出版《故宫三部曲》《大江之上》《世纪江村》等专著12部。作品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获中国徐迟报告文学奖、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苏版好书等。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政府为其记个人一等功,授予紫金文化奖章。
该作品全过程、全景式地记录我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书写伟大时代,展示丰硕成果,盛赞天文伟业,歌颂时代英雄,弘扬科学精神。这是一部主题鲜明、题材独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也是第一部中国天文发展的文学通史。
——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