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资本主义时代 9787220122668
  • 后资本主义时代 9787220122668
  • 后资本主义时代 9787220122668
  • 后资本主义时代 978722012266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后资本主义时代 978722012266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9.36 7.0折 42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广井良典,译者:张玲 后浪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22668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29207854

上书时间2024-11-15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言  后人类与计算机资本主义

2014 年,一部名为《超验骇客》(Transcendence)的电影上映后引起了人们热议。在这部电影中,约翰尼·德普饰演了一名人工智能科学家,这名科学家的妻子在他死后将他的意识上传到电脑,没想到他的大脑开始疯狂进化。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当然故事的结尾具有“生命回归自然或宇宙”的一面,也不能完全归为荒诞不经。

其实,这部电影的主要概念部分来源于美国未来人类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 关于“ 技术奇点” 的观点。雷·库兹韦尔认为,在后现代,各种技术(特别是遗传学、纳米技术、机器人工程)将彼此融合,带来技术上的飞跃性突破(也就是所谓的“技术奇点”),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与身体机能得到改造的人类互相结合,能成为强大的存在。此外,人类的意识作为信息软件永久保存,人类便可以超越死亡,获得精神上的永生(Kurzweil,2007)。他的这些观点又叫计算机的“2045 年问题”。

这种畅想似乎比电影里的更荒诞。不过,除了库兹韦尔,美国还有许多相关的研究,广泛讨论人类进化的下一个阶段,而这些观点被称作“后人类论”。其中关于使用医疗技术改造人体的问题,还曾经作为具体的生命伦理课题,在布什政府的美国总统生命伦理评议会报告《超越治疗》(2003 年)中加以讨论,例如精神医疗领域中,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的“记忆抑制剂”和有助于控制情绪的“情绪调节剂”等精神类药物的使用范围等问题。科幻作家菲利浦·K. 迪克(Philip K. Dick)在其畅销作品《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es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Sheep?)中也曾写道,在未来世界,人类会依靠“情绪调节器”来随意调控自己的情绪。

在日本,这类主题常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动漫中—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往往是学生教给我的,听说《 攻壳机动队》等作品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里说一些我个人的经历,我曾经在1988年至1989年及2001年分别以研究生和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20 世纪80 年代末,“人工智能”在美国是热门话题,支持和反对的人针对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展开了激烈讨论。这方面的话题后来虽然热度有所降低,但近些年来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比如库兹韦尔等人的观点即为其中的代表。

这些讨论可以扩展为一个更普遍的问题,即在下面详细介绍的背景下,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能给人类带来什么?或者说科学技术与经济及资本主义是什么关系?

回望过去(本书也将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20 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环境与资源问题,开始讨论“增长的极限”。但20 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大规模扩张,并且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进步融为一体,同步诞生的还有互联网上的无限金融空间—能在一秒钟之内实现数千次金融交易。这一发展方向是脆弱的,也有其极限,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将它的缺点暴露无遗,但之后却出现

了库兹韦尔的“技术突破论”。

放眼日本,不难发现,安倍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以金融政策为主导的增长战略。我们会在后文看到,安倍经济学所追求的是金融市场上的“无限网络空间”,这与库兹韦尔所描述的“意识无限化”构图在本质上方向是相同的。

可见,现代科学与资本主义在追求无限“扩张和增长”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它们互为支撑,相辅相成。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敏锐察觉到,追求无限的“扩张和增长”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人类渴望的幸福,也无法解决地球资源存在极限的问题与贫富差距加剧的问题。

如果我们从相反的角度(与库兹韦尔的“技术奇点”相反)来看,当前的时代可以看作人类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是一个从“扩张和增长”转变为“成熟和稳定”的过渡期。这一看法将会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机会和希望。

如果说“扩张和增长”是资本主义体系必不可少的前提,那么过渡期就需要一个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原理和价值的社会体系。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回溯思考的根源,去探索一种社会构想,称之为“后资本主义”,我们也需要去探索与其融为一体的新的科学与价值方式。

日本已经率先进入了“人口减少社会”,我们尚不清楚这是幸运还是不幸,但正因为如此,日本应该成为先锋,去探寻成熟社会下的“富足”的全新形式。

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描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全书大致内容如下:

首先,序章将提出贯穿全书的主题和框架。接下来,在部分中,从何为资本主义展开讨论,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与科学联系起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对其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在“计算机资本主义和超资本主义”与“后资本主义”的坐标轴上分析资本主义今后的发展。第二部分从科学史的角度,深入分析科学的发展方向及其中蕴藏的人类观、自然观和生命观,这些内容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和后资本主义的状态。

在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第三部分从时间政策、资本主义社会化及社区经济等方面详细介绍我们今后应该实现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后,终章将论述科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后资本主义”或“稳定社会”的价值体系—“地球伦理”。

那么,现在让我们开始旅程,去探索全新的社会构想和科学的发展方向吧。



导语摘要

当增长遭遇瓶颈,人们能指望人工智能和奇点带来转机吗? 

当全球化发展前途未卜,还有哪里能发掘到新的价值和机遇?

当年轻人高失业率和贫富差距已经显而易见,何种机制才能保障*起码的平等?

本书从人类史的宏大视角出发,指出目前正处于人类诞生以来的第三个重要转折点,即将从“增长和扩张”阶段迈向“成熟和稳定”阶段。作者通过梳理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科学观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深入阐述了应如何克服经济、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诸多困境,并详尽地展示了“后资本主义”时代*理想的社会图景。

作者认为日本作为全球率先步入人口减少社会的国家,理应在经济、社会保障、人与社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及生死观和价值观等多个领域探索新的可能,相信我们也同样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启示和思索。



商品简介

当增长遭遇瓶颈,人们能指望人工智能和奇点带来转机吗? 

 

当全球化发展前途未卜,还有哪里能发掘到新的价值和机遇?

 

当年轻人高失业率和贫富差距已经显而易见,何种机制才能保障*起码的平等?

 

本书从人类史的宏大视角出发,指出目前正处于人类诞生以来的第三个重要转折点,即将从“增长和扩张”阶段迈向“成熟和稳定”阶段。作者通过梳理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科学观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深入阐述了应如何克服经济、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诸多困境,并详尽地展示了“后资本主义”时代*理想的社会图景。

 

作者认为日本作为全球率先步入人口减少社会的国家,理应在经济、社会保障、人与社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及生死观和价值观等多个领域探索新的可能,相信我们也同样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启示和思索。



作者简介

广井良典,京都大学心灵未来研究中心教授,研究领域为公共政策和科学哲学。毕业于东京大学,曾在厚生省任职十年,后任千叶大学法经学部助理教授及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东京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客座助理教授及客座教授等,自2016年起任现职。期间曾多次在日本民间机构及政府部门主办的各项政策研究委员会中出任委员。著有《日本的社会保障》《生命的政治学》《全球化稳定社会》《生命与时间》《人口减少社会的设计》等,曾获经济学家奖、大佛次郎论坛奖等多个奖项。


 



目录

前 言 后人类与计算机资本主义 I


序 章 后资本主义的坐标 1


部分 资本主义如何走到今天


第1 章 资本主义是什么 17


第2 章 科学与资本主义 27


第3 章 后资本主义 43


第二部分 重新定义资本主义


第4 章 重新认识社会 63


第5 章 重新认识自然 77


第三部分 后资本主义时代


第6 章 资本主义的困境 95


第7 章 修正资本主义 113


第8 章 从全球化到地方化 133


终 章 我们可以留给未来什么 162


后 记 182


参考文献 187



内容摘要

当增长遭遇瓶颈,人们能指望人工智能和奇点带来转机吗? 


当全球化发展前途未卜,还有哪里能发掘到新的价值和机遇?


当年轻人高失业率和贫富差距已经显而易见,何种机制才能保障*起码的平等?


本书从人类史的宏大视角出发,指出目前正处于人类诞生以来的第三个重要转折点,即将从“增长和扩张”阶段迈向“成熟和稳定”阶段。作者通过梳理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科学观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深入阐述了应如何克服经济、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诸多困境,并详尽地展示了“后资本主义”时代*理想的社会图景。


作者认为日本作为全球率先步入人口减少社会的国家,理应在经济、社会保障、人与社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及生死观和价值观等多个领域探索新的可能,相信我们也同样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启示和思索。



主编推荐

广井良典,京都大学心灵未来研究中心教授,研究领域为公共政策和科学哲学。毕业于东京大学,曾在厚生省任职十年,后任千叶大学法经学部助理教授及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东京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客座助理教授及客座教授等,自2016年起任现职。期间曾多次在日本民间机构及政府部门主办的各项政策研究委员会中出任委员。著有《日本的社会保障》《生命的政治学》《全球化稳定社会》《生命与时间》《人口减少社会的设计》等,曾获经济学家奖、大佛次郎论坛奖等多个奖项。

 



精彩内容

社会的安全网

前面介绍了今后发展方向的两大支柱(1)抑制过剩和(2)加强和重组再分配中的前一项,那么后一项,即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分配”和保障平等呢?

我们首先从“社会安全网”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

图7-1 对目前日本及各发达国家的“社会安全网”的构造做了简单概括。

位于金字塔的是“就业安全网”(C)。这一层意味着在资本主义体系或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中,拥有工作并获得工资是维持生活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自然不过的。

不过人们可能会生病或失业,老年人退休以后会失去收入来源。此时就需要位于金字塔中间的“社会保险安全网”(B)发挥重要作用,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金等都属于这一类。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保险的前提是需要有工作,以“社会保险缴费”的形式事先支付一部分收入,也就是说,它是与(C)“就业安全网”配套的。所以,没有工作的人、生病的人或失业时间较长的人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安全网。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后的安全网”(位于金字塔中下层的A)—生活保障—发挥作用了,它依靠税收为人们提供限度的生活保障。

以上是社会安全网的一般构造,这里要讨论的是下面这一点。

从历史来看,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安全网是按照金字塔由下向上的顺序依次构建起来的,与前面介绍的顺序相反。

社会安全网早的代表性事件为英国在资本主义初始阶段由伊丽莎白一世制定的《济贫法》,这一年碰巧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正如第2 章曾提到的,当时英国的毛纺织业等农村工业兴起,市场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但其负面影响也显现了出来,城市出现了贫困阶层并不断扩大,《济贫法》正是为应对这些情况而制定的慈善救济政策。

到了18 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带动工业化快速发展,也造成了大量城市劳动者,《济贫法》等事后救济政策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够用了,于是便出现了劳动者(在生病或失业之前)事先按期存入一些钱作为公共资金池,提前预防陷入贫困的体系。国家强制必须参加的“社会保险”由此诞生,正如大家熟知的,社会保险发源于当时迅速工业化并开始威胁英国地位的德国(普鲁士),由首相俾斯麦实施(在19 世纪70 年代设立了疾病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相当于社会安全网的中间部分(B)。

修正资本主义

但是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终于在1929 年发生了世界经济大萧条。

马克思主义阵营认为资本主义陷入了生产过剩,必须由国家对生产进行计划性管理,这时凯恩斯作为资本主义救世主出现了。凯恩斯提出,政府可以通过公共事业或社会保险介入市场,创造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需求,由此便能形成金字塔上层的“就业”。

政府直接创造就业是对资本主义核心的“修正”,正如第2 章介绍的,“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的理念和政策也被叫作“修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借由这些政策走出了恐慌和战争的阴影,实现了20 世纪后半期(尤其是20 世纪70 年代为止)的空前增长。

从这个过程可以发现,正如前文讨论的,资本主义是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构建出图7-1 所示的社会安全网的。

应该注意的是,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介入从资本主义体系的终端部分逐渐深入到更为核心的部分。

也就是说,初从《济贫法》等事后救济(第1 阶段)开始,发展为社会保险等事前介入(第2阶段),再到20世纪后半期以后,通过凯恩斯主义政策介入市场,直接创造就业(第3 阶段)。从更大的视角来看,上述过程可以理解为资本主义在每个阶段都面临着分配不平等或增长动力枯竭等危机,其应对措施或“修正”从“事后”和末端逐渐深入和扩大到了“事前”和体系“核心”(乃至中枢)的部分。

“修正”的内容是政府或公共部门不断扩大对市场的介入,这也是资本主义对其体系依次进行社会化或向体系中导入“社会主义要素”的过程。

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了空前增长(被部分社会化)的资本主义,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逐渐进入低增长期,如同第2章介绍的,经过金融化和信息化及全球化带来的一定程度上的复兴之后,遭遇了2008 年金融危机。

那么,资本主义今后的设想或构筑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呢?

我们需要新的安全网

按照前文论述的“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修正或社会化逐渐从体系末端深入核心”的大方向,那么从理论上来讲,今后的特征就应该是“深入体系核心(及中枢)的社会化”。

对照图7-1 所示的金字塔,这就意味着金字塔部分的社会化,或新型社会安全网的构建。我在以前的著作中也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广井,2009b,2011),总的来说我认为应该以下面几点为核心:

(1) 通过“人生较早阶段的社会保障”等进一步保证人生中的“共同的起跑线”或“机会平等”;

(2) “ 存量社会保障”或资产(土地、住宅和金融资产)再分配;

(3) 恢复社区安全网的作用。

这其中(1)和(2)与“社会化”的方向有关,(3)则略有不同,它与超越市场(私人)和政府二元论的共同领域有关,也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发展等理念密切相关(下一章我们将详细讨论这部分内容)。

首先看(1),其内容为加强包括教育和就业、住宅等与年轻人和儿童相关的社会保障及公共补助(充分应用遗产税等为财源),充分保证每个人能在人生的初阶段站在“共同的起跑线”上。

那么为什么说这是“深入资本主义体系核心的社会化”呢?

在近代理念当中,社会由“独立、均等的个人”构成,个人(通过契约)组成社会。近代历史的舞台上产生的“福利国家”也拥有同样的社会观,因此福利国家在本质上以个人在市场经济中自由从事经济活动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在出现贫富不均等问题时)进行事后修正。

但这种社会观忽略了一个(在某种意义上不言自明的)事实,那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家庭或家族,个人并不是作为“赤裸的个人”以平等的条件出生的,而是存在于世代间的继承关系当中。

因此如果不以某种形式对世代之间继承的部分进行“社会介入”,或者不对“遗产继承”等私人行为进行某种再分配或社会化,前一世代的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就会原封不动地被下一代继承。

根本的问题是, 应该将这种现象视作“ 是” 还是视作“非”?这个主题关系到基本的人类观或社会观,并没有正确的答案,其关键在于将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看作是“个人”还是“家庭(或家族)”。

回归个体机会平等

前者认为应该使个人在出生时尽可能处于平等的环境中,确保“个人的机会平等”,而后者认为父母取得的成果或遗产理所当然应该由子女继承和享受,不应受到侵害或由政府介入。

正如前文确认的,近代理念原本以“个人”为基本的社会单位,所以简单来说比较接近前者。但实际上,继承或由父母到子女的传承却被作为“私人的”领域保留下来,政府的介入被控制在小范围(虽有遗产税等制度,但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生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措施的结果就是,现实中的“不平等的延续和积累(或贫困循环)”十分严重,现在已经到了无法再忽视下去的程度。近些年来在日本引发关注的“儿童贫困”问题,以及大学升学率与父母收入相关等事实(孩子所在家庭的收入越高,大学升学率越高)都与此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只有在这方面加强政府介入,由政府进行再分配,才能确保机会平等,同时(在保证每个人拥有均等机会的意义上)也有利于活跃社会和经济。

我曾讨论过其中有趣的一点(广井,2001),每个人在人生的初阶段站在“共同起跑线”上,这原本是自由主义或资本主义的理念。但在现实中放任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发展,便会导致不平等的延续和累积,而无法实现这种平等的起跑线,因此必须采取前面提到的相关政策措施,如对继承进行一定的社会化或加强人生较早阶段的社会保障等。

这里存在一个本质上的悖论,即为了实现个人机会平等这一资本主义理念,就需要某种意义上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换句话说,保障个人的自由无法靠自由放任实现,而必须积极地依靠社会创造。

世袭:不平等的延续

关于人生较早阶段的社会保障,我还想从具体层面做一些补充。基本的事实情况如图7-2 所示,日本的人生较早阶段的社会保障在国际上处于极低的水平。

此外,作为人生较早阶段的社会保障,教育对青少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比较各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可以发现,丹麦(7.5%)处于名,此外挪威、冰岛等北欧国家也位居前列,而日本只有3.6%,连续五年都在发达国家(OECD成员国)中垫底(OECD成员国平均为5.3%)。

尤其日本的特点是,上小学之前的学前教育和大学等高等教育中个人负担的比例极高,严重损害了机会平等。根据OECD在2011 年的数据,日本学前教育的个人负担比例为55%,而OECD成员国平均为19%;日本高等教育的个人负担的比例为66%,OECD成员国平均为31%(OECD,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4)。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战败以后在占领军主导下进行的主要改革有“农地改革(即土地的再分配)”和“中学义务教育”,这两项改革其实都具有大力保障人生初阶段共同起跑线的性质。农地改革也关系到下文将要讨论的“存量资产再分配”(广井,2009a)。

正是这些彻底的改革保障了个人的机会平等,同时也推动了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但同一体系在持续多年的过程中,不平等的延续和“世袭”特征会不断加强,这就是现如今日本社会的情况。日本的社会本身很容易固化,所以应该推出相关政策,强化遗产税,将其用于教育等“人生较早阶段的社会保障”,对此后文还会详细论述。

另外,关于人生较早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