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首辅张居正 9787517601067
  • 大明首辅张居正 978751760106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明首辅张居正 978751760106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6.59 4.4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志琴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1067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3606324

上书时间2024-10-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改革家素来是以政绩作为评判的依据,政绩都产生于当朝,何以要认为改革家的评价重在身后而不在当朝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历史上改革家的结局往往都很悲壮。他们为了富国强兵而鞠躬尽瘁,立下丰功伟绩,可个人的下场却非常惨烈:商鞅被五马分尸,王安石在孤独中郁郁而终……他们都是位极人臣的宰相,即使贵为至高无上的君王,在改革中难逃覆灭的也大有人在。赵武灵王为了军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却被反对派包围,活活饿死。这些显赫一时的帝王将相都挡不住反对派的反扑,又何从指望当朝对他们有公正的评价?在大多数改革家功败垂成、惨遭不测的情况下,却有一个例外,他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是十六世纪后期载誉青史的宰相。他从寒微门第中奋起,历经科举考试,从秀才、举人、进士步步进阶,官至内阁大学士,在万历王朝初年(1573 ~ 1582) 当了十年首辅,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新政,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史书上称他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救时”这是很高的评价,这不仅表明他在王朝颓败之际是一位临危制变的大政治家,更以威震一时的非常举措彪炳史册。他因其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负盛名的三大改革家。
   张居正是四百多年前明代万历王朝的首辅,王安石是一千年前北宋熙宁王朝的宰相,商鞅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孝公的宰辅,他们都是远去的历史人物,可说起他们的改革业绩,却万古流芳,于今不衰。这三人分处于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是封建社会创始、发展和振兴颓势的三大功臣。张居正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得病而亡,是在生前改革获得成功而得以善终的改革家,可他身后也遭遇不幸,全家被围困,饿死十多人。尽管历史的发展证明,他们力筹富国强兵,功效卓著,惠及后世;他们的改革思想足以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璀璨的一页;当政的统治者又无一例外地享用了改革的成果,而他们却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商鞅废除井田制,按军功授爵,奖励耕织,奠定了秦国中央集权制和统一中国的基础,此种变革影响之深远,足以使商鞅成为开创封建社会的人。商鞅时代是从周代的分封制转化为秦代郡县制的创始期,这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的次社会大转型。不同社会体制的转型与同一体制下的变革不可相提并论。王安石和张居正的改革与商鞅变法不同的是,他们都属于同一体制内部的革故鼎新,具有同一体制改革评价的可比性,可他俩身后的是非荣辱却大不相同。
    王安石实施青苗、均徭、农田、保甲、雇役等多项制度,使得国库转亏为盈,摆脱财政危机;张居正整顿官府,考察名实,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税法,振兴了衰弱的王朝。诸多创制都在后世得到延续和发展,直到封建王朝的终结。不论是北宋的王安石还是明朝的张居正,都以他们的丰功伟绩改写了当朝的历史,在后世也都受到毁誉不一的评价,但终其封建王朝的历史,无论是当权者还是文人学士,对两者的评论都很不一样,也使他们承受的荣辱并不相同。
    以王安石来说,在从十二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七百年间,除偶有慧眼识俊杰者为其才能表白外,大都给以指责和抨击,《宋史》把王安石变法视为北宋祸乱之由,这一看法几乎盖棺论定,对后世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清代的《四库全书》不仅对变法全盘否定,而且凡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都给以“彰善”的美誉,遇有为王安石变法辩护的则概以“瘅恶”论定,以致有“受谤七百有余年”之说,直到十九世纪末,严复、梁启超才为之彻底翻案。
    张居正死在任上,虽然得以善终,但身后家族的命运要比王安石悲惨。
万历十年( 公元1582 年) 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同年年底即遭弹劾,次年“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家产籍没,其兄弟张居易、次子张嗣修被流放,家人被围困饿死的有十多人,长子张敬修以血书鸣冤,愤而自尽。
    从张居正家破人亡这一点来说,比王安石要不幸;若从身后的声名来说,王安石被诬七百余年,而张居正死后不足四十年即被昭雪,崇祯年间全面平反,恢复谥号荣衔,子孙袭职,并将张居正的故居改为张文忠公祠,以供后人瞻仰。《明史》盛赞张居正为政期间“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当张居正被诬之际,皇帝一声令下,群臣莫不胆战心惊,更何况人亡政息,对张居正群起而攻、落井下石的局势一度非常严峻。然而就在抄家籍没的当年,刑部尚书潘季驯、户部尚书王遴相继上疏追述张居正功不可没,虽然他们都被视为同党遭受贬抑,但为其鸣冤叫屈者仍然不绝于缕。当朝大儒李贽称张居正为“宰相之杰”;有的为他立碑称之为“社稷之勋”;有的刊刻遗集,自行出版;有的抚文追思,怆然泪下。由此可见,在张居正被诬后不久,官员、士大夫就自发地为其辩诬表冤。当然,这在历史上不乏先例,但令人玩味的是,为他平反的不仅有他的支持者,还有被他打击与他结怨的反对派,而且还不止一两个人,是一批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被张居正罢官的赵锦,直到张去世后才得以复职,但他一复职,即为张居正主持公道,要求宽恕张居正;翰林院侍讲学士于慎行复职后,适逢张家被抄,他义无反顾地致信执法人,要求执法时不要株连无辜,给张居正的家人留有生活的余地;当初得罪张居正而隐退的工部右侍郎陆光祖,复职后任吏部侍郎,又因为维护张居正,再次被降职;多次与张居正发生冲突,被连降三级的骆问礼,复职后以一首《哭张江陵》公诸于世,以示缅怀之情。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当初因为政见不同被张居正处以廷杖八十,被打致残的都御史邹元标称赞张居正“功在社稷,过在身家”。面对张居正,他竟然怀抱内疚,声称“奚愧矣! ”天启年间他已白发苍苍,拖着一条拐腿为张居正的昭雪奔走呼号。
    这不能不使人惊叹! 张居正何德何能,竟然使当年力图推倒他的反对派又呼唤他的归来,且不顾个人的恩怨,络绎不绝地为之鸣冤?论人品和学问,张居正并不在王安石之上,王安石默默地死去,反对派犹追打不息,使其受谤七百余年之久。而张居正被冤的身后,不仅有支持改革者的辩诬,还招来一批反对派的追思,哀叹世上已无张居正! 喜耶?悲耶?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在中国改革史上闻所未闻。
    可这历史上的事,竟然发生在明晚期! 是非荣辱的大颠倒又是这样令人不可思议!
    历史何以给了他这样的错位?
    后人的追叙,也许能为我们解开这历史的谜团。
    明代人说:
   “居正受遗辅政,肩劳任怨,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板荡之后,而念老成;播迁之余,而思耆俊。”
    清代人说:
   “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
   “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应该说,上述言论只是后人对张居正评价的很小一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却道出了足以发人深思的内容。他们都从“日久论定”“板荡之后”“封疆危日”等时间的检验和形势的变化着眼,重新评价张居正,这是超越个人恩怨对王朝安危存亡进行反思的肺腑之言。张居正逝世后,随着新政的废弛,时局急剧败坏,社会动荡,危机迭起,与张居正执政时的严明、富足与稳定形成极大的反差,面对这一动荡不安的局势,忧国忧民之士束手无策,又不甘心王朝的沉沦,梦想追回万历初年的盛景而又时不再来,张居正就成为“起衰振隳”的偶像。当初被张居正踢翻在地、遭到打击的官员宁可丢弃个人私怨,重新拜倒在他脚下,固然表现出了这一批官员对王朝的竭尽忠诚和憨直、无私的个人品节,却也是无奈而又无能的选择。
     晚明王朝不乏饱读经书、精明干练的能人志士,可他们所处的十六世纪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们要面对的已不仅是朱氏一姓王朝的衰败,而是整个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在王朝末年力图振兴颓势而鞠躬尽瘁的政治家有之,但在封建社会末世,以回天之力使衰老的体制再现活力的唯有张居正。十六世纪末的中国历史,给了张居正与历代改革不同的背景和机缘。
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从秦汉以来到明末,已经延续了一千八百多年,
它本身不仅有创立和完善的过程,而且在不断地加强和削弱的反复震荡中发展。多少次农民起义,推翻了一个又一个王朝,一次又一次造成封建统治系统的瘫痪,封建专制主义体制仍然沿袭下来、发育起来,愈到封建社会后期,愈强化。发展到明朝,政治上的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连宰相的权力都收归皇帝所有,一切都由皇帝独揽,因此后世都把明朝视为封建专制主义极度发展的一个王朝。然而就在这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王朝的末年,衰败的景象却远远超过汉末、唐末和宋末,这样一种极度强化和极度弱化的势态,共生在同一王朝的始末,是历代王朝从未有的境遇。这一强弱相间相随的现象,反映出封建专制主义体制本身蕴有不可克服的矛盾,标志着这种制度已经百病丛生,沉疴临绝,不变则亡。张居正就在这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走向政治舞台,以非常之举推行新政,争得了王朝短暂的复苏。在此之前,隆庆元年的首辅徐阶做过尝试,继任首辅高拱也有过努力,但都以失败告终,狼狈离职。只有张居正获得成功,而这一后的努力又遭到皇权的践踏,十年新政,顷刻间灰飞烟灭,这只能说明封建王朝所能留给改革的余地愈来愈窄,无论改革成功或失败,改革者都要遭受灭顶之灾,遂至无路可走,这个王朝的历史也就走到了尽头。
    晚明的历史证明,只有张居正能挽狂澜于既倒,所以清代人说:“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明代的皇帝有十七位,何以只有一帝?因为太祖是开国皇帝,是创建明朝之父;宰辅多达一百六十余人,何以只有一个?因为唯有张居正才扼制了王朝的颓败,成为“救时宰相”,对千疮百孔的王朝有再造之功,在这以前和以后都无人能超出其右。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断言:“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拥有二百七十六年历史的明王朝,也有过能人辈出、群星灿烂的辉煌,可在梁启超心目中的政治家只有一个张居正。以这样高的评价给予张居正,这不仅是看重晚明这特定的时代背景造就的一代人杰,也在于张居正确有过人之处。明末的刘芳节自述他阅读张居正遗集的心情是:“手舞足蹈而不能已。”盛赞其是“千古奇人,千古奇书”。这刊刻在万历末年的《张太岳集》,系张居正的奏疏、书牍、札记和诗文的汇编,算不上鸿篇巨著,也不是刻意为文之作,却被明代思想家吕坤评为“庄雅冲夷,真醇正大”! 盛赞这是典雅、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的精明之识,字里行间充满钦羡之情。张居正非有极大的思想魅力,不足以赢得后人如此倾倒。如果说这“奇人”是指他人生经历,那“奇书”当指他的胆识和思想。
    兼有奇人和奇书的张居正,生于嘉靖四年( 公元1525 年),终于万历十年( 公元1582 年),在五十八年的岁月中,有三十五年参与内阁政务,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王朝,并在万历初年,以十年首辅的政绩,登上他人生的高峰。

导语摘要
 不朽的功业 悲剧的性格
    明朝名臣张居正出身寒门,历经科考,从秀才、举人、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迁任内阁次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直至内阁首辅,兼帝王之师。十年宰相任上,张居正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新政,进行一系列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史书上称他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其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负盛名的
三大改革家。
然而这样一位深谙为官从政精髓、颇具治国安邦奇才的政治家、改革家,生前尊荣备至,死后却惨遭辱没;其临危制变、力挽狂澜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也付诸东流。这固然与一代改革家诞生在无法改革的时代有关,也与他复杂矛盾的性格有必然联系。一方面,他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勇于任事;另一方面,他独断专行,贪财好谗,酷烈严苛。兼具豪杰与泼皮的个性,集伟大与渺小于一身的性格,使他用人不当,遗患无穷,导致改革新政统遭废止,家族也惨遭戮没。备受推崇又饱受争议,这就是一代改革家张居正留给后人的无限思索。



作者简介

刘志琴

    江苏省镇江市人,1935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专长明清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著有《晚明史论》《张居正评传》《中国文化史概论》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思想文化卷)》《文化危机与展望—港台学者论中国文化》《中华智慧集萃》《都市潮》等丛书。此外还著有《悠悠古今》《思想者不老》《千古文章未尽才》等散文集。她的史论著作分析全面,见解深刻,文字流丽。

目录
序 言 改革家重在身后的评价..................................   1

篇 奇才出自平民之家...................................... 001

    张居正出生时,家中已是四世同堂,因此他自幼就在曾祖父、祖父、父亲的熏陶下生长。曾祖父的豪爽、祖父的放纵、父亲的执著,以及颇有军人气质的家族传统,造就了一个全新的生命,他不是军人,却是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大政治家。

第二篇 少年才俊初长成........................................ 005

    顾东桥大为震惊,立即召来张居正,当场出一偶句测试,曰:“玉帝行师,雷鼓旗云作队,雨箭风刀。”张居正脱口而出,对曰:“嫦娥织锦,星经宿纬为梭,天机地轴。”顾东桥一听,大喜过望,连呼:“小友,小友!”当场解下腰带相送,这是至交才能有的赠予,他竟然赠给初次见面的小孩子! 又说:“你是首辅之才,将来要佩戴玉带,我这犀带配不上你,不过聊表我们相识之情吧。”

第三篇 进退应对中的求索...................................... 013

    汉高祖刘邦本想废去太子刘盈,吕后迎来绮皓等四个老人,即著名的“四皓”辅佐太子,刘邦因为看到太子已经羽翼丰满,才不得不放弃废太子的打算。张居正也许受到这一故事的启示,窥测时机,应运而进,适时而退,不勉为其难。就这样,在风高浪急的嘉靖三十三年( 公元1554 年),他急流勇退了。

第四篇 经受风云变幻的磨砺................................... 031

    在官场中一旦形成派系斗争,谁都会用放大镜挑剔对方的过错,谁有过错都逃不过对手的跟踪追击,当皇帝的往往通过操纵两派的长短,从平衡中巩固自己的统治。然而官官相护与官官相斗,很容易失去理性的审视,造成官场中是非混淆、黑白不分的黑暗斗争。

权力空当..................................................   032

内阁内讧..................................................   036

朝政的更新与失落..........................................   041

第五篇 在对外防务中初显身手.............................    047

    正是因为张居正的决心和斡旋,才使得戚继光得以在北方再展雄风。张居正力排众议,大破常规地任用谭纶与戚继光,从此改变了以文制武的传统军制。

从伸张将权启动军事改革.....................................  049

实行以防御为主的战略转移.................................... 051

封贡通市,改善蒙汉关系...................................... 052

第六篇 洞察时弊的对策...................................... 057

    然而,张居正的想法过于乐观了。官僚系统的改革要触动一大

批既得利益者,被整治的官员岂能就此罢休! 他所存身的内阁就是潜

滋暗长的火药库。

第七篇 在执政危机中胜出.................................... 069

    事态的发展说明,一朝得势、飞扬跋扈的,未必是后的胜利者,而冷眼旁观、审时度势的,终显出沉默是金的分量。

权力较量中后的角逐....................................... 070

以“铁三角”胜出..........................................  075

第八篇 从政治启动的改革模式............................... 085

    经济改革不是用简单的经济手段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牵涉到由什么人来组成班底,用什么规则来执行,仅此一项就与政治运作难分难解。张居正与王安石不同的是,他首先从整顿政府入手,进行政治改革,用五年的时间建成高效、严明的执法班子,使改革具有强有力的领导,有足够的力量以迅雷之势向全国推开,这才使得后五年能顺利地转向经济领域。

修明法度,示大信于天下....................................  089

强化监督,整肃官府........................................  100

第九篇 惠农利商的大手笔................................... 113

     张居正坚定地以“宜民”作为衡量新法的准则,突出“政以人举”的思想,把补弊救偏的希望,放在官员的选择和提高执政能力这一环节。事实上,一个正确政策的出台,并不能包打天下,关键是在于能否有得力的人才,正确地进行贯彻,及时纠弊补偏。

清丈土地,扼制兼并.......................................... 115

推行一条鞭法,惠农利商......................................... 122

第十篇 近民便俗为本.........................................  131

    在张居正变法中,有威力而又脍炙人口的思想是:“法制无常,近民为要,古今异势,便俗为宜。”以“民”的需要和“势”的不同,来阐明变法的正义性和合理性,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改革的指导思想。

因时顺势的变法观............................................. 133

功实为本、兼收并用的学风..................................... 137

第十一篇 以刚毅而决胜的品格................................  145

     改革要触犯豪强权贵的利益,冲击习以为常的陈规陋习,对不思改革者来说,要丢弃已经习惯的一切,放弃既得利益,是件翻江倒海的大事,这会频频引发社会震动。万历三年(公元1575 年)对张居正的发难,不过是小试牛刀,反对者不会就此罢休。

夺情、夺权与伦理风暴........................................... 146

以铁腕治国理政...............................................  152

第十二篇 多侧面的性格悲剧................................... 157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张面孔:一是淡然面对滚滚而来的财富,一是热衷于听取种种谄媚和谀扬。明智与浑噩、清醒与懵懂这相互悖反的性格都集于一身,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极的分裂?一言以蔽之,是张居正的权势欲。

寡情而重义................................................... 159

拒受贿,好谀扬............................................... 162

豪气、骄气和流气............................................. 168

第十三篇 新政理想的破灭..................................... 173

     对张居正来说,的痛苦莫过于眼看可能失败仍作困兽犹斗的挣扎。张居正虽然有远见之明,但纵使他有再多的智慧与权谋,也敌不过皇帝的变脸。人在政在,人亡政息,制度造就人治的必然规则,谁也逃不过这一场劫难。

神宗的变卦................................................... 175

君主观的成败................................................. 180

不可化解的矛盾............................................... 191

第十四篇 世上已无张居正..................................... 205

    张居正不惜摩顶放踵点燃的革新之火,为衰败的王朝赢得一度光华。明末有人说他是“救时宰相”,这是褒奖,也是不幸而言中,救时者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那发生在衰老肌体上蓦然一现的回光,并不能召回已经逝去的青春,匆匆就被扑灭了。

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