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 新家风 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风尚 978751950549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时代 新家风 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风尚 978751950549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2.1 6.4折 50 全新

库存1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向亚云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ISBN9787519505493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29679712

上书时间2024-11-23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所谓家风,又称家声、门风,是由一个家庭或家族所奉行的道德规范、所崇尚的风骨气节、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所追求的价值标准、所沿袭的生活方式,以及家庭中特有的精神信仰、文化氛围、生活习惯、言行规矩和禁忌等,共同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并世代承袭的文化风尚。因其产生于家庭,又有着鲜明的家族特色,因而称之为家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建设、家教训诫、家风养成,家庭、家教和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不仅是身体安居、灵魂栖息的温柔乡,也是国家安宁、民族兴旺的源流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治国必先齐家,家齐才能国治。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和道德源头。一个人奉行什么、遵守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崇尚什么、摒弃什么,都与其家风息息相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子孙。大凡家风严正、清明、优良的家族,子孙也都会贤良、文明、有成。更重要的是,家风是党风、政风、民风和世风的基础,家风正,则党风端、政风清、民风淳。故而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弘扬传统美德,建设良好家风,以家风引领民风、世风、国风,也成为一种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要求“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为新时代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原则。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新时代家庭文化和良好家风建设水平,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特编写此书。从弘扬传统美德、建设良好家风的角度出发,以建设新时代良好家风为重点,本书全面梳理了中华家风历史发展脉络,阐述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家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并从弘扬忠厚善良、诚实守信、谦恭有礼、勤俭节约、好学上进、清白正直、修德立身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建设新时代良好家风的方法和途径。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会有错漏之处,敬望读者批评指正。



导语摘要

内容介绍: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本书紧扣党中央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依托中华民族丰厚优良的传统文化,结合新时代的家风家教特征,将家庭教育中的孝道、礼仪、文化、婚恋、财富,以及人生观等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书中引经据典,有闻名遐迩的历史名人故事,更有新时代红色家风家教智慧,从传统好家风到新时代新要求,全书融知识性、思想性与实践性于一体,是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新时代风尚的优良读本。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向亚云,文学硕士,专栏作家,从事传统国学、家庭文化建设、职业素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出版过《弘扬中华文化,建设良好家风》《国学润家风》《时代女性,百年风华》《怎样创建廉洁家庭》等图书。



目录

第一章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
——家风是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
1.文化孕育家风,家风承载文明  /  003
2.家风优良,子孙贤明  /  009
3.制定家规,好家风从家规开始  /  012
4.传承家训,吸收家训中的文化精华  /  017
5.严格家教,以身作则,做好家风榜样  /  021
6.潜移默化,把传统文化导入日常家庭活动中去  /  026
7.借鉴名人家风,打造特色家庭文化  /  030
第二章 孝老爱亲,爱国尽忠
——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忠孝家风
1.百善孝为先  /  037
2.孝敬父母,赡养老人  /  042
3.培育感恩之心,回报父母恩情  /  046
4.开展家庭爱国教育,从小培养爱国思想  /  049
5.以报效祖国为家庭愿景  /  053
6.参加爱国活动,把爱国落实到行动上  /  057
第三章 施仁布泽,行善积德
——弘扬善良美德,建设仁善家风
1.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061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065
3.乐于助人,陌生人有危难也要尽力相助  /  070
4.居仁由义,多做好事  /  073
5.修桥补路,热心公益  /  076
第四章 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弘扬诚实美德,锤炼诚信家风
1.言必信,行必果  /  083
2.把诚信作为家庭的最高原则  /  087
3.从家庭成员间做起,养成守信好习惯  /  091
4.家庭中拒绝任何谎言  /  095
5.说到做到,想尽办法履行承诺  /  099
6.从家教开始,锤炼诚信家风  /  103
第五章 行事谨慎,谦恭有礼
——弘扬谦虚美德,打造谦谨家风
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109
2.在日常生活中传承良好的礼仪风度  /  112
3.不论家里家外,都要礼貌待人  /  118
4.为人谦恭低调,不张扬不炫耀  /  123
5.行事小心谨慎,不狂傲不妄为  /  129
6.谨守法纪,不越规不逾矩  /  134
第六章 克勤克俭,不怠不奢
——弘扬勤俭美德,谨守勤俭家风
1.成由勤俭败由奢  /  141
2.劳动光荣,所有的劳动都值得尊重  /  147
3.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  /  150
4.坚决克服懒惰和懈怠  /  155
5.以俭为荣,不奢侈不铺张  /  159
6.杜绝浪费,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  163
7.正确看待金钱和财富,不盲目攀比  /  166
第七章 治家以严,居家以和
——弘扬和睦美德,建设和谐家风
1.治家以严,赏罚有度  /  173
2.居家以和,家和万事兴  /  176
3.夫妻恩爱是家庭和谐的主旋律  /  180
4.珍视兄弟姐妹手足亲情  /  184
5.邻里相处宽厚大度,互帮互助  /  187
6.教育子女忌打骂,棍棒下面出不了孝子  /  190
7.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  192
第八章 好学上进,笃学不倦
——弘扬进取美德,建立好学家风
1.父母带头,营造家庭学习氛围  /  197
2.制订家庭学习计划,有目标地学习  /  200
3.建立家庭“图书角”,让阅读成为习惯  /  203
4.处处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  205
5.三人行必有吾师,家中成员相互学习  /  209
6.克服骄傲自满,要不断学习  /  211
7.打造学习型家风,创建学习型家庭  /  214
第九章 一身清白,两袖清风
——弘扬廉洁美德,塑造清廉家风
1.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  /  221
2.父母带头,不该拿的一分不拿  /  225
3.不该收的礼不收,让送礼者在家门口止步  /  227
4.管住嘴不伸手,坚决不开后门  /  229
5.互相监督,让廉洁成为家庭习惯  /  231
6.家风清廉,幸福永远  /  234
第十章 以德为先,修身自立
——弘扬当代“四德”,建设良好家风
1.响应中央号召,重视家风建设  /  237
2.履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明礼知耻  /  241
3.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  246
4.弘扬家庭美德,助力家风建设  /  251
5.修炼个人品德,做家风建设的榜样  /  255
6.用良好家风筑就美好党风、政风和世风  /  259



内容摘要

内容介绍: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本书紧扣党中央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依托中华民族丰厚优良的传统文化,结合新时代的家风家教特征,将家庭教育中的孝道、礼仪、文化、婚恋、财富,以及人生观等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书中引经据典,有闻名遐迩的历史名人故事,更有新时代红色家风家教智慧,从传统好家风到新时代新要求,全书融知识性、思想性与实践性于一体,是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新时代风尚的优良读本。



主编推荐

作者介绍:
    向亚云,文学硕士,专栏作家,从事传统国学、家庭文化建设、职业素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出版过《弘扬中华文化,建设良好家风》《国学润家风》《时代女性,百年风华》《怎样创建廉洁家庭》等图书。



精彩内容

第一章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
——家风是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

中华家风源远流长。从早期的“周公诫子”到今天的“家家有家风”,家风是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散发着传统美德的芬芳,一代一代绵延接续,一代一代传承至今,世世代代浸润着华夏儿女的精神和心灵,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风骨,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支撑。在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时代的今天,家风依然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1
文化孕育家风,家风承载文明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家教和家风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孕育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文化和以人伦大道为主的传统美德,更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家庭文化和优良家风。不同的家风之中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德。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清白正直、忠厚善良、谦恭有礼……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从千千万万家中随便选取一家来感受家风,都足以窥见传统文化的缩影。
 
浙江临安望族钱氏的家风,以爱国、勤俭、忠厚、好学、有为为主,这正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这样的家风深刻地影响了钱氏子孙。钱家人才辈出,近代更是人才“井喷”、大师频现,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国学大师钱穆、钱锺书,外交家钱其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都属于这个江南望族。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家风是爱国、敬业、谦虚、俭朴。“刻苦学艺、戏比天大”是梅家的家训,这样的家训让梅家子弟在继承梅派艺术时格外认真,梅兰芳更是把梅派艺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爱国”更是梅家的家规。在日寇侵我河山、杀我人民、凶焰嚣张、肆无忌惮的岁月里,梅兰芳不惧生死,蓄须明志,表现了其崇高的爱国气节。梅兰芳一生严于律己,他不但把自己的表演艺术传给子弟,也把梅家勤奋刻苦、谦虚谨慎、俭朴随和、乐善助人的家风传给了子孙后代。
当代文学名家冯骥才的家风是仁爱、和顺、上慈下孝。从小到大,他的每个本命年,母亲都会亲手为他扎红腰带。冯骥才72岁本命年时,母亲已经98岁了,可除夕晚上,母亲还是按照以往本命年的惯例给他系上了自己亲手做的“本命年红腰带”,腰带上还专门绣上了“马年大吉”四个字,这让他感动不已,也幸福不已。退休后的冯骥才除了写作,还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在中国文化遗产和古村落保护之中,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只要他在天津,每周二和周五这两天的下午五点之后,他都会推掉一切工作,闭门谢客,陪着母亲吃饭、聊天,严寒酷暑,雷打不动。不在天津时,他每天都会给母亲打电话,问候、报平安,听她唠叨一会儿。他也把这种“上慈下孝”的好家风传承给了自己的儿女,和儿子相处极尽慈爱,儿子对他也格外孝敬。
  
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都是依凭家庭、家教和家风传承千年,并发扬光大的。通过家庭中一代又一代先辈的言传身教和一代又一代子孙的继承发扬,这些美好的家风把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刻印在华夏子孙的心底,深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家训、家规、家教和家风作为接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以一种静静融入日常生活的形式,无声而深刻地影响着华夏子孙的文明基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千千万万的个人和家庭。 
最早的家风,可以追溯到上古尧舜禹时代。尧为天下帝君,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却传给贤明、能干又孝顺的舜,这种公正无私、以天下为重的精神无疑是后世廉洁家风的滥觞;而尧舜的行为自然是忠孝家风的源头;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勤勉作风则是勤俭家风的开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文化流派、风格传承、思想道德以及社会观念都得以全面发展,儒家、道家、墨家、医家、农家、名家、阴阳家……百家学说林立,光芒万丈,文化发展空前繁荣。在这些文化成果的推动下,家风也受其影响,初步成形,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推崇和重视。在《论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春秋》等经典著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关家风的记载。如《孟子·公孙丑上》载:“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意思是说商纣离武丁时代不远,商朝世家大族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流传的良好风尚、优良的政策,都还有留存。这里的“故家遗俗”“流风善政”,指的就是一直在当时流传的商王朝的家风家纪。《论语》中也有对孔子家教训子的专门记述。 

孔子有一个儿子,叫孔鲤,字伯鱼,孔子对他管教很严,让他和自己的弟子一起读书。有一个叫陈亢的人就问伯鱼:“夫子有教你特别的知识吗?”伯鱼说:“没有。有一次父亲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我从庭前走过时,父亲叫住我问:‘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就告诉我:‘不学好诗,说话就难以高雅。’我便赶紧回去学诗。还有一天,又是父亲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我从庭前走过时,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父亲就告诉我:‘不好好学礼,就不会为人处世,不能好好立足社会。’我便赶紧回去学礼。只有这两回是父亲单独教我的。”陈亢回来后兴奋不已,高兴地说:“没想到我问一件事,竟然有三个收获:知道要学诗,要学礼,还知道了君子并不会偏爱自己的儿子。”

孔鲤两次于庭院中走过时被父亲叫住,吩咐他学习诗(即《诗经》)和礼(即《礼记》),并且训斥他,不学习诗,就不会说话;不学习礼,便不能立身处世。“诗”是立言之本,“礼”是立身之本,这就是孔子传达给儿子的家风。“诗礼传家”正是孔门家风的重要内容,一直到现在,都是孔家子孙所坚守的“圣人门风”,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谨守的优良家风。
春秋时期,贵族之家大多非常重视家风建设,家训、家规也逐步形成。子女有失,父母一定会及时教导。
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对家风建设的重视有增无减,出现了专门集中记载家庭教育经验的读本——“家训”,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都非常有名。
唐宋以后,家风建设已经成为家庭道德建设的必*内容,专门的家训、家规也大量涌现。唐代有李世民传给子孙的《帝范》、宋若莘和宋若昭姐妹所著《女论语》、李恕所作《戒子拾遗》,宋代有司马光给儿子司马康的《训俭示康》、陆游的《放翁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陆九韶的《居家正本制用篇》,都是齐家教子的典范之作。
这一时期的家风也更趋严厉,治家犹如治国一般,一犯家规,就会按家法处置,绝不容半丝情面。很多大族之家都对子孙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譬如北宋包拯立下遗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由此框定了包家的家风以清廉为主。司马光定下的《温公家范》,不仅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封建家庭伦理关系、治家方法、子弟的身心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还告诫族人,一定要“以德业遗子孙”,而他的另一部家训《训俭示康》则给司马家的家风定下了“俭朴”的基调。
明清以来,家训、家规更加普遍,不仅皇室贵胄有严格的家法,普通百姓家庭也都有自己的家训和家规,流传后世的家法和家训也更加丰富。如明代有姚舜牧的《药言》、杨继盛的《杨忠愍公遗笔》、何伦的《何氏家训》、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清代有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张英的《聪训斋语》、汪辉祖的《双节堂庸训》、郑板桥的《家书十六通》、曾国藩的《教子书》、甘树椿的《甘氏家训》、邹岐山的《启后留言》、胡达源的《弟子箴言》等。还有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弟子规》。在民间百姓千家万户当中,那些文字或口头上的《诫子书》《训子令》《谕子规》《教子经》《示儿帖》等家训、家规更是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在各个家庭、家族、宗族中世代流传。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中国古代公开印行的家训共有120多种,而且明清最多。从中可见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家规家训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当代家庭、家族的家风更讲究与时俱进,不仅继承了传统家风的优秀内容,如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勤劳节俭、知书守礼、孝敬父母、忠于国家等,而且又增添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如自由民主、团结友爱、幽默风趣、庄重正派、善良感恩、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许多名人的家风家训也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的榜样,如万里“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家风,彭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家规,陈云“家财不为子孙谋”的家训,还有像《傅雷家书》这样深深地影响和感动了几代人的家教
经典。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摘编。《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贯穿其间的是对家国荣辱的教导,对艺术之美的热爱,对父子亲情的阐释。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和家风家教建设的肯定和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和弘扬传统文化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极力倡导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全社会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良好家风的新高潮,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迈进了崭新时代,适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家风文化正在形成。
文化孕育了家风,家风又承载了文明。培育良好家风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其倡导和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文化内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教育子孙后代最基本的凭照。良好的家风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蔚然大观。


2
家风优良,子孙贤明

那么,什么是家风?
家风,又称家声、门风,是由一个家庭或家族所奉行的道德规范、所崇尚的风骨气节、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所追求的价值标准、所沿袭的生活方式以及家庭中所特有的文化氛围、生活习惯、言行规矩和禁忌等,共同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并世代承袭的文化风尚。因其产生于家庭,又有着鲜明的家族特色,故而称之为家风。家风通常以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的形式蕴含于家训、家规、族谱等文献载体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日常行为中。

发祥于山西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的裴氏家族,自古以来就是山西望族,是三晋名门,人才辈出、声名显赫。据《裴氏世谱》等资料记载,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两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

  • 新时代 新家风 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风尚 978751950549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