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首席专家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9787520734226
  • 听首席专家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978752073422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听首席专家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978752073422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1.73 5.3折 9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巍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34226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629958

上书时间2024-11-23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以兼具通俗性和学术性的方式,对国家重大战略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自2002年开展以来近20年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以距今5500年至3500年我国各地区文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主体内容,图文并茂地对探源工程的宗旨、方法、过程、成果、结论作了精彩还原和概括阐述,内容涵盖自上个世纪考古学界的研究成果直至近期刚刚评定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最新考古动态;对各大遗址的古城遗迹、考古现场、出土文物等作了精彩呈现。本书使探源工程的综合性成果首次以著作的形式呈现于众,在研判我国文明起源、增进文化自信、探索中华文化基因、展示考古前沿动态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科普价值和出版意义。

 



作者简介




★王巍,汉族,1954年生于长春。1982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考古》杂志主编。现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日本双博士。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美洲考古研究院终身外籍院士,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黄河文化研究院院长,国家“十五”到“十三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下简称“探源工程”)项目执行专家组组长,《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第三版、《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中国考古学百年史》主编,三星堆遗址发掘考古咨询专家组组长。迄今发表、主编论著近十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自2012年以来,先后率队赴乌兹别克斯坦、洪都拉斯和埃及实施对古代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


 







目录




 


绪论  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  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第一节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背景与缘起 


第二节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宗旨与特点 


第三节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明曙光 社会分化 


第一节  中原地区——河南灵宝铸鼎原遗址群 


第二节  长江中游——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 


第三节  长江下游——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 



第三章  文明初成 古国四起 


第一节  黄河中游——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甘肃大地湾遗址和庆阳南佐遗址 


第二节  黄河下游——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焦家遗址、滕州岗上遗址 


第三节  辽河流域——辽宁喀左牛河梁遗址群 


第四节  长江中游——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湖北城河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第五节  长江下游——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 



第四章  高潮迭起 古国文明 


第一节  长江下游——江苏苏州草鞋山和赵陵山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第二节  长江中游——湖北石家河城址 


第三节  长江上游——四川成都宝墩遗址 


第四节  黄河下游——山东城子崖遗址 


第五节  黄河中游——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 


第六节  黄河上游——齐家文化青海乐都柳湾遗址  

第五章  王朝建立 文明转型 


第一节  广域王权——河南二里头遗址 夏朝建立 


第二节  王国兴盛——河南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遗址 商朝建立  


第三节  异彩纷呈——四川三星堆遗址、江西新干遗址 王国文明 



第六章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成果 


第一节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 


第二节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 


第三节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环境背景与生业基础 


第四节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和机制的认识 


第五节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结语



后记  王巍:我亲历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鸣谢


 







内容摘要




 


★本书以兼具通俗性和学术性的方式,对国家重大战略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自2002年开展以来近20年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以距今5500年至3500年我国各地区文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主体内容,图文并茂地对探源工程的宗旨、方法、过程、成果、结论作了精彩还原和概括阐述,内容涵盖自上个世纪考古学界的研究成果直至近期刚刚评定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最新考古动态;对各大遗址的古城遗迹、考古现场、出土文物等作了精彩呈现。本书使探源工程的综合性成果首次以著作的形式呈现于众,在研判我国文明起源、增进文化自信、探索中华文化基因、展示考古前沿动态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科普价值和出版意义。


 







主编推荐

★王巍,汉族,1954年生于长春。1982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考古》杂志主编。现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日本双博士。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美洲考古研究院终身外籍院士,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黄河文化研究院院长,国家“十五”到“十三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下简称“探源工程”)项目执行专家组组长,《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第三版、《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中国考古学百年史》主编,三星堆遗址发掘考古咨询专家组组长。迄今发表、主编论著近十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自2012年以来,先后率队赴乌兹别克斯坦、洪都拉斯和埃及实施对古代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

 



精彩内容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延绵至今未曾中断,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华文明也是中国历史研究和世界文明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融入

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 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彰显中华文明的成就和对人类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对于增强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但古史文献中关于炎黄时代的记述带有不少神话色彩,属于古代传说,不能作为信史。事实上,直到20 世纪末,国内和国际学术界都有一些学者对中华民族拥有5000 多年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国内史学界很多学者认为,中华文明开始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而部分国外学者和个别国内学者怀疑甚至否定夏朝是一个真正存在过的王朝,认为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代只能从被甲骨文所证明的商朝后期开始算起。

    面对这些质疑,验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出路只有一个——考古发现!因此,开展一项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综合性、多学科大型考古研究工程项目实为刻不容缓之举,以解答如下几个关乎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问题:

    一、中华文明是何时形成的?有多久的历史?

    二、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的?中华文明从“多元起源”

        到“以中原王朝为引领的一体化趋势”是如何形成的?

    三、中华文明为何会走出一条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

        道路?

    四、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道路和机制有何特点?

    五、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如何?

    为了解答这些无疑是当代中国人最为关切的中华文明起源问题,2001 年春季,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之后,一些参加“断代工程”的学者积极向科技部建议,支持开展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多学科综合研究。2001 年底,科技部决定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2 年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启动了为期两年的预备性研究。这项先后作为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研究,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的人文科学重大问题国家级科研项目,到今年春季已经进行了整整20 年。在这20 年间,探源工程在科技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在参加工程的近20 个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自然科学一级学科)的近400 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评价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20 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科学研究的辉煌成果,笔者编撰了这一部《听首席专家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读本力图对探源工程的宗旨、思路与方法及其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进行深度阐释;同时,配合考古现场和出土文物的实物照片等一手材料,真实再现探源工程对我国距今5500 年至3500 年间各地区重要文明遗址的考古发现;用见证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的一处处遗址和一件件珍贵文物,实证中华民族5000 年文明历史。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艰苦卓绝的考古发现与系统、严谨的科学研究,揭示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我国各地区史前文明演进的状况,并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中国方案——这无疑是探源工程最为重要的使命之一!本书对这些内容作了详细介绍,竭力以探源研究向世界昭示的这条源远流长而光耀千古的煌煌五千年华夏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飨读者朋友。

    …………

    探源工程从实际材料出发,主要基于良渚、陶寺、石峁、石家河、二里头等都邑遗址的考古发现,结合其他中心性遗址的考古成果,并参考了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情况,经过深入、详尽的探究,提出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

    我国学术界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历史文献和古史传说为参考,更重要的是,百年考古获得的极为丰富的考古材料揭示出中华文明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有独特的发展道路,我国学术界理应提出相应的文明标准。根据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关于“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观点,探源研究提出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

    一、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

    二、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

    三、出现王权和国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