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74.41 5.4折 ¥ 13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崔铭 著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888156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28524176
上书时间2024-11-01
在中国文学史上,张耒是一位值得关注的作家,在北宋中后期名列“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陈师道等齐名。据中华书局整理本《张耒集》(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1990年出版),今存赋32篇,诗2200多首,文240多篇,词6首,另有逸文断句若干。苏轼曾称赞他酷似苏辙,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答张文潜县丞书》,《苏轼文集》卷49)。“晚岁诗务平淡,效白居易,乐府效张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乃“宋人之有唐音者”(钱锺书《谈艺录》)。其诗歌及散文在当时皆足名家。宋徽宗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后,“苏门”诸人相继谢世,张耒独存,士人从学者众,故其对北宋后期文学影响深远。现就几个重要问题略加概述,其余详细情况请参阅年谱。
一、张耒人生和创作的几个阶段
张耒生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卒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享年六十一岁。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读书应举时期:仁宗至和元年(1054)至神宗熙宁五年(1072)。此时,张耒随父宦游,“西走巴蜀,南尽吴会,陆困于周秦而水穷于江淮”(张耒《投知己书》,《张耒集》卷55),足迹遍及东西南北。这一时期,主要是读书应举,未见确切可考的诗文作品存留。
(二)辗转州县时期:神宗熙宁六年(1073)三月,张耒年方弱冠,首战告捷,登余中榜进士,自此步人仕途,此时乃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执政时期。张耒先后担任临淮主簿、寿安县尉、咸平县丞、毫州教授等职,直到元祐元年(1086)春末,辗转州县十二年。这一时期,张耒留下大量作品,有几类题材较为突出:其一,抒写沉沦下僚的寥落况味和抑郁情怀;其二,表达对友情的热烈渴望;其三,描写农家生活,反映民生疾苦;其四,吟咏山川景物、自然风光。
(三)任职汴京时期:元丰八年(1085)三月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反变法人士,翌年改年号为元祐,废除熙丰新法,史称“元祜更化”。元祐元年(1086)春末,张耒进京任太学博士。同年十一月,因范纯仁推荐,参加学士院考试,擢为馆职,任秘书省正字。此后历任著作佐郎、集贤校理、秘书丞、起居合人等职。这一时期张耒多酬唱赠答之作,且多题咏茶、砚、石、书画、宴饮等。
(四)外任与贬谪时期: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重新起用变法派大臣。绍圣元年(1094)四月,张耒以直龙图阁出知润州,同年秋移知宣州。绍圣三年秋除管勾明道官,寻便居住。绍圣四年闰二月落直龙图阁,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1099)徙复州监酒税。元符三年正月哲宗崩,徽宗即位,神宗皇后向氏垂帘听政,大赦天下。二月,张耒复黄州通判;四月,移知兖州;十二月以太常少卿奉召进京。建中靖国元年(1101)夏,出知颍州;冬,移知汝州。崇宁元年(1102)五月,诏禁元祐党人,张耒坐党籍落职,主管毫州明道官,七月,责授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崇宁五年(1106)正月,以彗星之变,诏毁元祐党碑,大赦天下。张耒得以叙复承议郎,监南山岳庙。三月诏许任便居住,十一月离黄州。这一时期,张耒生活极为漂泊动荡,但所作甚丰,效法白居易、陶渊明,叙写日常生活,诗风愈见平淡自然。
(五)闲居时期:大观元年(1107)张耒抵达淮阴,大观二年(1108)定居陈州,直到政和四年(1114)去世。这一时期,张耒的创作基本延续上一时期的发展趋势。政治的重压、生活的贫困、老境的侵凌,皆使其晚年诗作于平和通达中难免透露出悲凉之感。
前言
张耒传略
张耒年谱
卷一读书应举时期
宋仁宗皇祐六年、至和元年甲午(1054),一岁
至和二年乙未(1055),二岁
至和三年、嘉祐元年丙申(1056),三岁
嘉祐二年丁酉(1057),四岁
嘉祐三年戊戌(1058),五岁
嘉祐四年己亥(1059),六岁
嘉祐五年庚子(1060),七岁
嘉祐六年辛丑(1061),八岁
嘉祐七年壬寅(1062),九岁
嘉祐八年癸卯(1063),十岁
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1064),十一岁
治平二年乙巳(1065),十二岁
治平三年丙午(1066),十三岁
治平四年丁未(1067),十四岁
宋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十五岁
熙宁二年己酉(1069),十六岁
熙宁三年庚戌(1070),十七岁
熙宁四年辛亥(1071),十八岁
熙宁五年壬子(1072),十九岁
卷二辗转州县时期
熙宁六年癸丑(1073),二十岁
熙宁七年甲寅(1074),二十一岁
熙宁八年乙卯(1075),二十二岁
熙宁九年丙辰(1076),二十三岁
熙宁十年丁巳(1077),二十四岁
元丰元年戊午(1078),二十五岁
元丰二年己未(1079),二十六岁
元丰三年庚申(1080),二十七岁
元丰四年辛酉(1081),二十八岁
元丰五年壬戌(1082),二十九岁
元丰六年癸亥(1083),三十岁
元丰七年甲子(1084),三十一岁
元丰八年乙丑(1085),三十二岁
卷三任职汴京时期
宋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三十三岁
元祐二年丁卯(1087),三十四岁
元祐三年戊辰(1088),三十五岁
元祐四年己巳(1089),三十六岁
元祐五年庚午(1090),三十七岁
元祐六年辛未(1091),三十八岁
元祐七年壬申(1092),三十九岁
元祐八年癸酉(1093),四十岁
卷四外任与贬谪时期
绍圣元年甲戌(1094),四十一岁
绍圣二年乙亥(1095),四十二岁
绍圣三年丙子(1096),四十三岁
绍圣四年丁丑(1097),四十四岁
元符元年戊寅(1098),四十五岁
元符二年己卯(1099),四十六岁
元符三年庚辰(1100),四十七岁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四十八岁
崇宁元年壬午(1102),四十九岁
崇宁二年癸未(1103),五十岁
崇宁三年甲申(1104),五十一岁
崇宁四年乙酉(1105),五十二岁
卷五闲居时期
崇宁五年丙戌(1106),五十三岁
大观元年丁亥(1107),五十四岁
大观二年戊子(1108),五十五岁
大观三年己丑(1109),五十六岁
大观四年庚寅(1110),五十七岁
政和元年辛卯(1111),五十八岁
政和二年壬辰(1112),五十九岁
政和三年癸巳(1113),六十岁
政和四年甲午(1114),六十一岁
建炎四年庚戌(1130)
《张耒集》作品编年表
《张耒集》未收佚文
《张耒集》人名述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张耒年谱及作品编年》:
卷10《别外甥杨克一》、卷19《别外甥杨克一二首))、卷21《寄杨克一》、卷24《题外甥杨克一诗篇末》),四篇称“道孚”(卷7《昨夜月中一睡殊有秋色觉书所见戏呈道孚》、卷8《自淮阴被命守宣城复过楚雨中过道孚因同诵楚词为书此以足楚词》、卷53《题道孚墨竹》、卷55《与杨道孚手简》),三篇称“念三”(卷13《和杨念三自武昌至京师》、卷13《大风与杨念三饮次作此》、卷21《送杨念三监簿侍行赴鄂渚》),一篇称“念三道孚”(卷7《赠杨念三道孚》),一篇称“吉老”(卷10《喜吉老甥见过》)。且,叙述某某“其子”时,一般称名而不称字,如:苏轼《李宪仲哀词并叙》:“同年友李君……轼不及与之游也,而识其子廌有年矣。”李廌字方叔,此处称“庸”而不称“方叔”。苏轼《陈公弼传》:“当荫补子弟,辄先其族人,卒不及其子一慥。”陈慥字季常,此处称“慥”而不称“季常”。张耒<潘奉议墓志铭》:“求其世家历官行事于其子大临而次叙之。”潘大临字敛老,此处称“大临”而不称“敛老”。黄庭坚《晁君成墓志铭》:“病卧昭德坊,呻吟皆诗,其子补之榻前抄得。”晁补之字无咎,此处称“补之”而不称“无咎。”《张耒集》卷23有《奉议杨君予姊丈也廉静乐道不交世俗造道微妙自得不耀未六十而终予实铭其墓其子克一又纂其遗文求书卷末怀想平昔不知涕之横集也》-诗,其称谓方式当与上引作品同例。此外,晚辈称长辈,则当称字而不称名。吕本中《紫微诗话》云:“杨廿三丈道孚克一,吕氏重甥,张公文潜之甥也。”称杨克一为“丈”,可知其年辈较晚,故《紫微诗话》其他各条叙及杨氏,皆称“道孚”而不称“克一”,如:“元符初,荥阳公谪居历阳,道孚为州法曹掾。”“杨道孚深爱义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以为作诗当如此学。”“崇宁初,杨丈道孚见寄数绝。”第三,“杨介吉老”与“杨克一吉老”似非同一人。《张耒集》卷8有《秋日喜杨介吉老寄药》,诗曰:“闲坊远市声,终日掩衡门。惟有风中叶,萧萧终日闻。午枕不成寐,起坐无与言。喜开故人书,珍药幸见存。其方受仙圣,其效未易论。岂惟蠲沉疴,庶可辅本根。珍重复珍重,厥价万玛瑶。永年未可有,庶保无天昏。”称杨介吉老为“故人”,味其语气,殊不似为外甥所作。又,黄庭坚《杨子建通神论序》曰:“余有方外之友日杨介,尝为余言《本草》《素问》之意。……余涉世故多未能从介学之。”此杨介或即张耒赠诗之杨介,显然决无可能是张耒之甥。另,贺铸《庆湖遗老诗集》卷4《游盱眙南山示杨介》题下原注:“杨善方药,著书甚多,癸酉十一月与之同游赋。”癸酉乃元祜八年(本年张耒之甥在汴京,详见本谱元祜八年纪事)。此杨介当与黄庭坚、张耒、贺铸年辈相近。今所见宋人文献,论及杨克一者皆称其擅画,仅张耒《奉议杨君予姊丈也廉静乐道不交世俗造道微妙自得不耀未六十而终予实铭其墓其子克一又纂其遗文求书卷末怀想平昔不知涕之横集也》诗中自注间接提到他亦懂医学。而北宋后期有名医杨介,字吉老,著有《存真图》一卷(见《郡斋读书志》后志卷2),有关其记载颇多(如:《春渚记闻》《挥麈录》《郡斋读书志》《医说》《医经溯洄集》《普济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等),却并无一条提及其与张耒的亲属关系,亦未述其能画。此名医杨介当即张耒、黄庭坚、贺铸诗文中所提及者。就本人所见文献,较早将名医杨介(吉老)与张耒甥杨克一(吉老)混为一人的是《盱眙县志稿》。
刘一止《苕溪集》卷7《题杨吉老知军玉辉亭二首》。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宣和三年进士,绍兴初召试除秘书省校书郎,历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事迹具《宋史》本传。仲并《浮山集》卷1《建昌守杨吉老得居湖州山间作亭于上名日弁辉为长句以记之》。仲并,字弥性,江都人,绍兴二年进士。
《郡斋读书志》后志卷2:“《印格》一卷。右皇朝杨克一撰。克一张文潜甥也,文潜尝为序之,其略日:克一既好古印章,其父补之爱之尤笃,悉录古今印玺之法,谓之《图书谱》,自秦以来变制异状,皆能言其故,余颇爱其用心不移,致精于末务,使有传焉。”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