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本书是著名报人,《新民晚报》原副刊部主任,现已93岁高龄的秦绿枝先生回忆与他交往的十数位师友的文章。作者上世纪40年代即参与上海著名报刊《新民报》的写稿和编辑工作,上海解放后创办《大报》,后并入《新民晚报》。“文革”后参与晚报复刊工作,直至退休。半个多世纪的报人生涯,加之长期跑文艺戏剧条线,和众多文艺名家多有交往,形成了亦师亦友的情谊。本书收录的回忆文章,涉及文学家吴祖光、冯亦代、李君维,曲艺家侯宝林、蒋月泉、金声伯,京剧艺人黄桂秋、陈大濩,报人唐大郎、龚之方,以及文化人魏绍昌。这些人物在作者笔下都有鲜明的个性,从一个朋友的眼中看来,和能查阅到的生平资料大不相同。特别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大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那种自身难保表面不能有任何表示内心却又相互牵挂并通过一些看似不动声色的举动以表达问候的情感,令人动容。作为经历太多世事,早已看透人生的九旬老人,作者的文字既是对自己的交代,也是给这个时代留下的宝贵史料,对今天的读者来说,除了感受历史人物的风采,更是增加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
秦绿枝,原名吴承惠,1926年出生。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高级编辑。1949年正式进入上海新闻界,先后在《大报》《亦报》《新民晚报》任记者。1978至1981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任编辑,创办《艺术世界》杂志。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后任副刊部主任、报社编委,在副刊“夜光杯”撰写“休息时断想”“不拘小记”小品专栏。出版著作有《保持真实的我》《人生看戏》《平凡的断想》《海派商人黄楚九》《戏迷说戏》《开封府》,与魏绍昌合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作品选辑》等。
内容摘要
本书是著名报人,《新民晚报》原副刊部主任,现已93岁高龄的秦绿枝先生回忆与他交往的十数位师友的文章。作者上世纪40年代即参与上海著名报刊《新民报》的写稿和编辑工作,上海解放后创办《大报》,后并入《新民晚报》。“文革”后参与晚报复刊工作,直至退休。半个多世纪的报人生涯,加之长期跑文艺戏剧条线,和众多文艺名家多有交往,形成了亦师亦友的情谊。本书收录的回忆文章,涉及文学家吴祖光、冯亦代、李君维,曲艺家侯宝林、蒋月泉、金声伯,京剧艺人黄桂秋、陈大濩,报人唐大郎、龚之方,以及文化人魏绍昌。这些人物在作者笔下都有鲜明的个性,从一个朋友的眼中看来,和能查阅到的生平资料大不相同。特别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大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那种自身难保表面不能有任何表示内心却又相互牵挂并通过一些看似不动声色的举动以表达问候的情感,令人动容。作为经历太多世事,早已看透人生的九旬老人,作者的文字既是对自己的交代,也是给这个时代留下的宝贵史料,对今天的读者来说,除了感受历史人物的风采,更是增加人生智慧。
主编推荐
秦绿枝,原名吴承惠,1926年出生。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高级编辑。1949年正式进入上海新闻界,先后在《大报》《亦报》《新民晚报》任记者。1978至1981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任编辑,创办《艺术世界》杂志。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后任副刊部主任、报社编委,在副刊“夜光杯”撰写“休息时断想”“不拘小记”小品专栏。出版著作有《保持真实的我》《人生看戏》《平凡的断想》《海派商人黄楚九》《戏迷说戏》《开封府》,与魏绍昌合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作品选辑》等。
媒体评论
秦绿枝的文章 “接地气、有书卷气、无官气,如同亲家阿叔般亲切”,充分体现了“杂、实、精、新”的特点。——新闻晨报
秦绿枝以敢说真话、善于评论著称,他的文章贴近生活,细碎却又理性客观。——凤凰网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