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1.17 5.3折 ¥ 78 全新
库存51件
作者寂地 著 ,新经典 出品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51447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29550299
上书时间2024-11-18
《不属于我的城市》是绘本作家寂地暌违五年的全新作品。
八个温情故事,漫画与图像小说完美组合,献给每一个漂泊在巨型城市的渺小个体。
2006年到2011年间,寂地在她敏感单纯的年纪里,只身来到北京,住进了大望路一间90年代的老式公寓中。这五年的经历,成为了本作的主要素材——是《渺小的我们》里巨大又新奇的一切。是《失忆症》里漂浮的城市,人们在这里相遇又相忘。是《查无此人》背后因过劳倒下却无人问津的灯光师。是《影子的告白》中,我们与自我的纠葛……
在这座不属于她的城市里,寂地如同置身事外的过客,不曾想过要占据一席之地,因而毫无保留地热爱这里。
五年沉淀,打造208页温暖人心的故事。这部作品给了带给每个孤独的人一份希望:
我们终将告别青涩,褪去敏感和单纯。但总有值得付出的人和事,有可以坚守的梦想,铺就了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的幸福之路。
《不属于我的城市》是绘本作家寂地暌违五年的全新作品。
八个温情故事,漫画与图像小说完美组合,献给每一个漂泊在巨型城市的渺小个体。
2006年到2011年间,寂地在她最敏感单纯的年纪里,只身来到北京,住进了大望路一间90年代的老式公寓中。这五年的经历,成为了本作的主要素材——是《渺小的我们》里巨大又新奇的一切。是《失忆症》里漂浮的城市,人们在这里相遇又相忘。是《查无此人》背后因过劳倒下却无人问津的灯光师。是《影子的告白》中,我们与自我的纠葛……
在这座不属于她的城市里,寂地如同置身事外的过客,不曾想过要占据一席之地,因而毫无保留地热爱这里。
五年沉淀,打造208页温暖人心的故事。这部作品给了带给每个孤独的人一份希望:
我们终将告别青涩,褪去敏感和单纯。但总有值得付出的人和事,有可以坚守的梦想,铺就了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的幸福之路。
寂地
中国知名绘本作家、漫画家。现居云南大理。
以清新温暖的绘画风格,富有感染力的色彩,温暖忧伤的文字,被誉为“情感色彩魔术师”“温暖心灵的漫画家”。2004年起陆续出版绘本《我的路》系列,小说《踮脚张望的时光》等。作品畅/销百万,被译成多国文字,获得众多奖项。
寂地自述
热爱画画,并且准备一辈子都画下去。偶尔也会写小说。年少时平凡而自卑,因为对创作的热爱,渐渐成长为开朗自信的人。曾担任杂志主编,发起慈善活动,策划展览,设计字体、参与广告、纪录片拍摄等。因创作游历世界各地,现定居云南大理。2004年起陆续出版《我的路》系列绘本,小说《踮脚张望的时光》等作品。作品畅/销百万,被译成多种语言,获得众多奖项。
梦想是,画出美好的东西,让读过的人感觉幸福。
渺小的我们
躺在你身旁
失忆症
查无此人
缺氧
装在玻璃缸里的海
影子的告白
左手的决定
影子的告白·续
后记
《不属于我的城市》是绘本作家寂地暌违五年的全新作品。
八个温情故事,漫画与图像小说完美组合,献给每一个漂泊在巨型城市的渺小个体。
2006年到2011年间,寂地在她敏感单纯的年纪里,只身来到北京,住进了大望路一间90年代的老式公寓中。这五年的经历,成为了本作的主要素材——是《渺小的我们》里巨大又新奇的一切。是《失忆症》里漂浮的城市,人们在这里相遇又相忘。是《查无此人》背后因过劳倒下却无人问津的灯光师。是《影子的告白》中,我们与自我的纠葛……
在这座不属于她的城市里,寂地如同置身事外的过客,不曾想过要占据一席之地,因而毫无保留地热爱这里。
五年沉淀,打造208页温暖人心的故事。这部作品给了带给每个孤独的人一份希望:
我们终将告别青涩,褪去敏感和单纯。但总有值得付出的人和事,有可以坚守的梦想,铺就了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的幸福之路。
寂地
中国知名绘本作家、漫画家。现居云南大理。
以清新温暖的绘画风格,富有感染力的色彩,温暖忧伤的文字,被誉为“情感色彩魔术师”“温暖心灵的漫画家”。2004年起陆续出版绘本《我的路》系列,小说《踮脚张望的时光》等。作品畅/销百万,被译成多国文字,获得众多奖项。
寂地自述
热爱画画,并且准备一辈子都画下去。偶尔也会写小说。年少时平凡而自卑,因为对创作的热爱,渐渐成长为开朗自信的人。曾担任杂志主编,发起慈善活动,策划展览,设计字体、参与广告、纪录片拍摄等。因创作游历世界各地,现定居云南大理。2004年起陆续出版《我的路》系列绘本,小说《踮脚张望的时光》等作品。作品畅/销百万,被译成多种语言,获得众多奖项。
梦想是,画出美好的东西,让读过的人感觉幸福。
查无此人
“这个世界,我喜欢你。”
他寄给她的明信片发黄了,褪色了。他们长大了,失散了。
她寻着他的足迹来到这座迷宫一般的大城市,搬过好几次家,丢了许多重要的东西。那张明信片还一直夹在她的日记本里。她的日记里,还总是在写关于他的事情。
像那些曾与她挤在一间教室、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同学,毕业、离开家乡、游入更大的城市,就消失了踪迹。迷宫一般永远喧闹的大城市,吞没了一切微小的声音。
电话停机,消息没有回音,寄出去的信被退回,打上“查无此人”的印记。
她也想把他忘了,谈过几次恋爱,但总是无关痛痒地开始又结束。因为他们都是“正常人”。
年少时,他们会用“正常人”去形容周围的人,“正常人”在他们口中轻微带着贬义。像灰色的线条涂在白色的纸上,可以预料轨迹,令人安心却无聊透顶。
不正常,是他们一起对抗世界的证据。他是一团彩色的颜料,有旺盛的生命力、难以预料的未来,在别人眼里却一团糟,或许迟早毁了他自己。
他已从她的生活里消失那么久了,她却依然还在心里同他对话。走过喧闹的街道,她依然在人群中寻找着他的身影。一天一天,不曾放弃。似乎这是她来到这座城市的意义,也似乎是生活的意义。
如今,她大概也是一个正常人了,在写字楼里做一份普通的工作,过普通的生活,关心普通的事情。一个早晨,她发现自己想不起他的样子了。她试着在心里跟他对话,却听不见他的声音。
她紧张地坐起身来,一阵巨烈的疼痛从心脏蔓延开来,她胡乱穿好衣服,跌跌撞撞地从破旧的电梯下到一楼,奔入汹涌的人群,发疯地追着一个个看起来与他有一点相似的背影。
不是他,不是他,不是他。
一个可怕的事实开始在她心里显现,让她不能呼吸:他大概已经死了。
她找不到他,是因为他死了。这城市是一个巨大的齿轮,它飞速转动,年复一年,吞没着那些与世界格格不入的生命。
像一团缤纷的色彩,在灰色的城市里飞啊飞啊,变得越来越轻薄、透明。
清醒过来时,她坐在医院白色的房间里,医生用温和的眼神望着她,指指她的手说:
“别害怕,不是很严重的病。”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它看起来苍白得不可思议,她把手举到眼前,透过手掌,还模模糊糊看得见医生微笑的脸。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病,这座城市的很多人都得过这种病,可能是因为空气质量的问题。”
她留意到医生的耳朵看起来也有点透明,突然想起她刚到这座城市的时候,总觉得人群看起来有点不一样,很多人看起来都有点模糊,她以为是空气质量的原因,没怎么在意。
“你的病是轻症,对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影响,我给你开点抗抑郁的药就好,如果情况变得严重,再来复查。”医生轻快地说。
“变严重是什么样?”她问。
“比如早上起来照镜子看不清自己了,你就该来医院了,不要再等,否则,你可能就会消失。”
“消失的人会怎么样?”她一阵心悸,急切地问。
“不知道……也许他们曾经向周围的人求救,但已经没有人看得见,听得到了。”医生说。
“谢谢你。”她重重地握了握医生的手,飞奔出了医院,跳上出租车,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那张他来到这座城市后写给她的明信片,上面的地址,她还记得。繁荣的城市边缘,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小区,几栋快要拆迁的破败楼房,只剩几户等着搬走的居民。
她气喘吁吁地爬上七楼,这几年她来过好些次,问过好多人,那些模糊不清的面孔摇摇头,说14 号没住人。
今天,她又一次轻轻敲了敲门,然后固执地等在那里,不知道等了多久,天黑了,周围一片寂静。
她听见门把手轻轻地转动了一下。
她心怦怦跳着,站起来,推了推门。一道微弱的光线从室内流淌出来。
她走进去,未干的颜料,散发松节油的味道。飞鸟、走兽、自由的鱼、盛开的花。画布堆满了整个房间,在远处霓虹的暗淡光芒中,闪耀着缤纷的色彩。
这些年,他在被遗忘的角落,一个人,一直一直固执地画着,仿佛他把灰暗世界的一个角落涂成彩色的,生活就可以再一次变得缤纷了。
她感觉到他握住她的手,轻轻地说:“我本来希望你忘了我,去过正常的生活。”
“不可能。”她笑了,眼泪不停地往下掉。年少时,谁也不能阻止他们奔向彼此,谁也不能把他们分开,现在也一样。
他们紧紧拥抱着,他模糊而透明的躯体,她感觉得到真真切切的温度。她终于又看见那张她日思夜想的脸,微微透着城市深处灿烂寂寥的灯火。
一起消失也没关系。这个世界,我喜欢你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