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2.49 7.2折 ¥ 4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9224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8992181
上书时间2024-11-17
编译说明
柏拉图的短制对话《吕西斯》或许是西方文史上篇关于友爱论题的哲学文本,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问“谁是朋友?”——这一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后哲人的友爱观。
深谙柏拉图思想精髓的亚里士多德对《吕西斯》的研读用力深,也细致,并将友爱问题视为自己的实践哲学思考的起点。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用了两卷的篇幅来讨论友爱,试图回答柏拉图在《吕西斯》中提出的问题,继续先师在友爱论题方面未竟的讨论。
然而,在现代政治哲学思想中,友爱已然没有了应有的位置,友爱论题在现代哲学中的弱化,也许是古今哲学差异的重要表征之一。重拾古人思绪,回到古典语境中探问古人探寻何为友爱的理由,思考友爱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意义,对于今天的研究者来说殊为不易,现代之后的我们与古人的生命感觉已然隔膜——这些都预示了重读《吕西斯》的艰难。尽管如此,友爱问题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要紧、切己的重要伦理问题之一。
《吕西斯》被称作柏拉图“迷人同时也让人困惑”的对话之一。对话中的苏格拉底与他的青年朋友们终也没有解决“谁是朋友”的问题。在现代研究者眼中,这篇小对话常常被视为“一次失败的哲学推演”。果真如此吗? ?何以离柏拉图近的亚里士多德会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以两卷的篇幅继续何谓友爱的讨论,持续关注这个对于政治共同体而言严肃且重要的论题?
本稿依据Burnet 编辑的希腊文本迻译,并参考B. Joweet英译本、Penner & Rowe英译本、Bolotin英译本和Dorion法译本。注释主要采自这四个现代西文译本,亦适当采编其他西文译本的注释,如Lamb英译本、Cooper英译本、Alfred Croiset &J-F Pradeau法文笺注本。其他主要参考文献有:A. W. Price, Love and Friendship in Plato and Aristotle,Clarendon Press,Oxford,1989;M. P. Nichols,Socrates on Friendship and Community:Reflections on Plato’s Symposium, Phaedrus, and Lysis,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贺方婴编,《哲学与友爱:柏拉图〈吕西斯〉研究论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008年初稿
2009年第二稿
2019年第三稿
《吕西斯》被称作柏拉图“迷人同时也让人困惑”的对话。这篇对话或许是西方思想史上*篇关于友谊论题的哲学文本。“什么是朋友?”这一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后哲人的友谊观。
《吕西斯》的情节是苏格拉底与两位青年讨论什么是朋友。整件事情由苏格拉底对一个无名的谈话者讲述,他回忆,自己那天从学园出来后,本来打算直接前往吕喀昂。令人困惑的是,苏格拉底选择了一条沿雅典城外墙走的路线,结果“巧遇”希珀塔勒斯和克忒西珀斯一伙人。希珀塔勒斯主动邀请苏格拉底一同去新建的摔跤场,还故作神秘地说,那里有一个苏格拉底心仪的美人。苏格拉底好奇,一再追问美人的名字,害羞的希珀塔勒斯却言语闪烁,不肯明说。僵持之下,他的友伴克忒西珀斯忍不住出言相讥,令希珀塔勒斯大为尴尬。随后,善解人意的苏格拉底接受了希珀塔勒斯的邀请,打算亲自示范如何说话和行事来讨意中人的欢心,由此引出了这场关于何谓朋友的对话。苏格拉底与两位青年默涅克塞诺斯和吕西斯展开了5场谈话,8次论证,*终并没有得到什么是朋友这一问题的答案。
本书为《吕西斯》中篇注疏。译者依据Burnet编辑的希腊文本迻译,并参考B. Joweet英译本、Penner& Rowe英译本、Bolotin英译本和Dorion法译本。注释主要采自这四个现代西文译本,亦适当采编其他西文译本的注释,如Lamb英译本、Cooper英译本、Alfred Croiset&J-F Pradeau法文笺注本。阅读经典文本,完全没有注释,正如漂泊茫茫海洋而没有向导;注释疏解太过细密繁杂,又难免坠入注释的迷宫。本书译者力求译文准确,适当注释以发明幽晦。在《吕西斯》这篇对话中,苏格拉底与他的青年朋友们*终也没有解决“什么是朋友”的问题,但是他的青年朋友们亲自探究了这个问题,经历了其中的矛盾与困境,对这个问题的复杂有了*直接的体察,问题的答案已不那么重要。柏拉图作品中篇注疏提供了问题与解答的适当比例,还原了阅读的适度紧张,使得读者更可能受益于经典。
作者简介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前347),生于希腊雅典,双亲皆来自重要的贵族家族。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受教于苏格拉底。他曾游学外地,约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创办学园,亚里士多德亦曾就学于此。柏拉图的学说对于欧洲的哲学与整个文化发展,影响深远。据亚历山大时期的忒拉绪洛斯,其作品有35部对话及书简,其中较为知名的有《理想国》《苏格拉底的申辩》《斐多》《法义》等。
译者简介
贺方婴,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古典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古典学研究》(辑刊)执行主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研究方向:古希腊思想(荷马、柏拉图)、古典政治哲学,法国近代戏剧。曾先后在《世界哲学》《国外 文学》《学术月刊》《哲学与文化月刊》(台北)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著有《荷马之志:政治思想史视野中的奥德修斯问题》,译有《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
《吕西斯》被称作柏拉图“迷人同时也让人困惑”的对话。这篇对话或许是西方思想史上*篇关于友谊论题的哲学文本。“什么是朋友?”这一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后哲人的友谊观。
《吕西斯》的情节是苏格拉底与两位青年讨论什么是朋友。整件事情由苏格拉底对一个无名的谈话者讲述,他回忆,自己那天从学园出来后,本来打算直接前往吕喀昂。令人困惑的是,苏格拉底选择了一条沿雅典城外墙走的路线,结果“巧遇”希珀塔勒斯和克忒西珀斯一伙人。希珀塔勒斯主动邀请苏格拉底一同去新建的摔跤场,还故作神秘地说,那里有一个苏格拉底心仪的美人。苏格拉底好奇,一再追问美人的名字,害羞的希珀塔勒斯却言语闪烁,不肯明说。僵持之下,他的友伴克忒西珀斯忍不住出言相讥,令希珀塔勒斯大为尴尬。随后,善解人意的苏格拉底接受了希珀塔勒斯的邀请,打算亲自示范如何说话和行事来讨意中人的欢心,由此引出了这场关于何谓朋友的对话。苏格拉底与两位青年默涅克塞诺斯和吕西斯展开了5场谈话,8次论证,*终并没有得到什么是朋友这一问题的答案。
本书为《吕西斯》中篇注疏。译者依据Burnet编辑的希腊文本迻译,并参考B. Joweet英译本、Penner& Rowe英译本、Bolotin英译本和Dorion法译本。注释主要采自这四个现代西文译本,亦适当采编其他西文译本的注释,如Lamb英译本、Cooper英译本、Alfred Croiset&J-F Pradeau法文笺注本。阅读经典文本,完全没有注释,正如漂泊茫茫海洋而没有向导;注释疏解太过细密繁杂,又难免坠入注释的迷宫。本书译者力求译文准确,适当注释以发明幽晦。在《吕西斯》这篇对话中,苏格拉底与他的青年朋友们*终也没有解决“什么是朋友”的问题,但是他的青年朋友们亲自探究了这个问题,经历了其中的矛盾与困境,对这个问题的复杂有了*直接的体察,问题的答案已不那么重要。柏拉图作品中篇注疏提供了问题与解答的适当比例,还原了阅读的适度紧张,使得读者更可能受益于经典。
作者简介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前347),生于希腊雅典,双亲皆来自重要的贵族家族。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受教于苏格拉底。他曾游学外地,约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创办学园,亚里士多德亦曾就学于此。柏拉图的学说对于欧洲的哲学与整个文化发展,影响深远。据亚历山大时期的忒拉绪洛斯,其作品有35部对话及书简,其中较为知名的有《理想国》《苏格拉底的申辩》《斐多》《法义》等。
译者简介
贺方婴,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古典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古典学研究》(辑刊)执行主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研究方向:古希腊思想(荷马、柏拉图)、古典政治哲学,法国近代戏剧。曾先后在《世界哲学》《国外 文学》《学术月刊》《哲学与文化月刊》(台北)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著有《荷马之志:政治思想史视野中的奥德修斯问题》,译有《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