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7.83 7.0折 ¥ 39.8 全新
仅1件
作者肖复兴 著;林帝浣 绘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4818633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25162046
上书时间2024-11-27
二十四节气,
中国古老文明的“时间智慧”。
二十四节气,
漫长农耕时代的田园牧歌。
肖复兴的清朗文笔,赋予岁时节序浓郁的文学色彩。
民俗乡情,涉笔成趣,盎然了时光。
林帝浣的淡彩浓墨,描绘山川花鸟灵动的物我情长。
寥寥水墨,灵动跳脱,惊艳了岁月。
南腔北调,一笔一画,
从天地万物的细节里,记录了光阴的故事。
这本文艺清新的节气书,让每一个朴素的日子,
有了独具的中国滋味和诗意。
肖复兴,北京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在北大荒插队六年,在大中小学任教十年。曾先后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一百余部。曾获全国、北京及上海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多种。近著有《肖复兴文集》十卷、《我们的老院》等多种。
林帝浣,广东湛江人。中山大学教师,人文纪实摄影师,畅销书作家,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务院新闻办图片库(CFP)签约摄影师。中国二十四节气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遗资料国画作者,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背景国画作者及动画设计者。著作《我想给你拍张照》获南方都市报2015年度十佳好书奖,《等一朵花开》获2016年度十佳好书奖。
二十四节气,
中国古老文明的“时间智慧”。
二十四节气,
漫长农耕时代的田园牧歌。
肖复兴的清朗文笔,赋予岁时节序浓郁的文学色彩。
民俗乡情,涉笔成趣,盎然了时光。
林帝浣的淡彩浓墨,描绘山川花鸟灵动的物我情长。
寥寥水墨,灵动跳脱,惊艳了岁月。
南腔北调,一笔一画,
从天地万物的细节里,记录了光阴的故事。
这本文艺清新的节气书,让每一个朴素的日子,
有了独具的中国滋味和诗意。
肖复兴,北京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在北大荒插队六年,在大中小学任教十年。曾先后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一百余部。曾获全国、北京及上海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多种。近著有《肖复兴文集》十卷、《我们的老院》等多种。
林帝浣,广东湛江人。中山大学教师,人文纪实摄影师,畅销书作家,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务院新闻办图片库(CFP)签约摄影师。中国二十四节气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遗资料国画作者,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背景国画作者及动画设计者。著作《我想给你拍张照》获南方都市报2015年度十佳好书奖,《等一朵花开》获2016年度十佳好书奖。
明刘若愚著《酌中志》中记载,京城
“立春前一日,顺天府于东直门外迎春,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赴春场跑马,比较优劣。至次日立春,无论贵贱,皆嚼萝卜,曰‘咬春’”。可见那时的风俗与风情,迎春、踏春、咬春、讨春,是在一起进行的,透着格外的热闹。
迎春、送春、打春,说的是一回事;踏春、邀春、讨春,说的是一回事;咬春,说的又是另一回事。
先来说咬春。立春这一日,民间是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的,这叫“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这个风俗自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清楚;皇宫内,要不要咬春,御膳单里有没有记载,我也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在民间,这一日却是人人要咬春的。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这是我小时候还能够听到的声音,见到的场面。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北京卖的是那种心里美萝卜,都是经过了一冬储存的,哪怕便宜得糠了心呢,也是要咬一咬的。
清人专有《咬春诗》:“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佐酒暗香生匕?,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可以想象,那时咬春的风俗还是很好浓郁,也是很好时尚的。诗中所描绘的咬春吃萝卜,有点像是万圣节里美国人吃南瓜的劲头,花样翻新,且分外精细,乡园味十足。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踏春、邀春和讨春,是指踏青郊游。皇都佳丽日,春日艳阳年,这是皇宫内外一律都要的推荐节目。明诗专有记述:“东风渐次步青阳,龙过抬头蛰不藏。水出御河凝鸭绿,柳摇金屋变鹅黄。中官走马珠为勒,艳女寻花锦作装。自笑宦闲无一事,经旬携酒为春忙。”这是官宦人家的踏春。“燕市重逢燕九,春游载选春朝。寒城旭日初丽,暖阁微阳欲骄……书传海外青鸟,箭落风前皂雕。翟?烟尘骤合,马蹄冰雪全消……宝幢星斗斜挂,仙乐云?碎敲……”这大概是宫廷郊游的豪华版了。而民间流传的“高梁桥踏青,万柳堂听莺”,则是普通百姓人家了。高粱桥在城北,万柳堂在城南,是那时的一片旷野,清风朗日不花一文钱的,当然是穷人家的优选去处。
在老北京,百姓人家的踏青郊游,在每年的三月三蟠桃宫庙会,达到高潮。清末震钧写的《天咫偶闻》中说蟠桃宫“庙极小,庙市很盛”,形容它“地河?(?即河边空地),了无市语;春波泻绿,软土铺红;百戏竞陈,大堤入曲;衣香人影,摇飚春风,凡三里余”,并盛赞它是“一幅活《清明上河图》也”。春天在这里,降下了帷幕。这里所说的踏春、邀春和讨春,无论皇宫,还是贵族,还是百姓,体现的都是人们对土地的亲之情,以及与土地那种水乳交融的天然状态。
再来说迎春、送春和打春。三个词,打春的“打”字很抢眼,很生动。打春的风俗,很早来自皇宫,到底自什么朝代开始,我不清楚,只知道传说立春这,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的。很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史书上记载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京都风俗志》一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那时,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这里说的芒神,就是春神,主宰一年的农事,这在《礼记》和《左传》里都有记载。立春这一日,老北京的庙会里,一般都会卖春牛图,前面牵牛的那个男人,画的就是芒神。一般人家,哪怕已经进了城,不是农民了,也会把春牛图请回家,和那些拿回家里的春牛的碎片的意义是一样的,自己对自己祈祷,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收获的保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