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课程与高考改革:走向多样化 978756758168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中课程与高考改革:走向多样化 9787567581685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9.2 6.0折 3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生尧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81685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1201838410

上书时间2024-10-01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部分 理论探讨 奠定基础 

 

*章 高中与高考何去何从:文理分合抑或专业分化? 3

 

一、文理合科的思想 3

 

二、文理分科的思想和体制 5

 

三、专业分化思想之萌芽 6

 

四、总结与展望 9

 

第二章 专业分化的含义和必要性 12

 

一、高校专业和高中课程分化的含义 12

 

二、从理论视角看专业分化的必要性 15

 

三、从实际成效看专业分化的必要性 18

 

第三章 专业分化之意义:兼容超越文理分合,培养各类通才专才 22

 

一、专业分化:培养各类文理通才 23

 

二、专业分化:培养各类文科通才或理科通才 25

 

三、专业分化:培养各类精深人才 26

 

 

 

第二部分 全球视野 开拓思路 

 

第四章 美国高中课程专业分化及其配套措施 33

 

一、美国高中和该考专业分化的思想源远流长 33

 

二、美国高中专业分化课程体系的特点 37

 

三、美国高中课程专业分化的配套措施 41

 

四、启示与借鉴 45

 

第五章 英国高中课程专业分化及其配套措施 48

 

一、英国的学制和考评机构 48

 

二、GCSE考核要求和中四、中五课程 49

 

三、GCE考核要求和大学预科课程 51

 

第六章 日本高中课程专业分化及其配套措施 55

 

一、 高中课程的国家标准 55

 

二、 高中课程的学校特色 61

 

三、 日本高中课程多样化的启示 66

 

第七章 俄罗斯高中课程专业分化及其配套措施 69

 

一、 侧重专业式教学的政策缘起 69

 

二、 侧重专业式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课程结构 71

 

三、 侧重专业式教学的组织模式和实施进展 76

 

四、 侧重专业式教学与国家统一考试 77

 

五、 总结 78

 

第八章 中国香港地区高中课程专业分化及其配套措施 79

 

一、 课程设置和高考科目的理念与架构 79

 

二、 共同基础课程的必修与必考 81

 

三、 专业导向课程的选修与选考 83

 

四、 结语 85

 

第九章 中国台湾地区高中和高考的多样化及其配套措施 87

 

一、 强调共同基础的普通高中课程 87

 

二、 适性选才高考制度的破冰之旅: 甄选入学 89

 

三、 适性选才高考制度的全面推行: 大学多元入学 91

 

四、 适性选才制度的深化完善: 大学多元入学改进方案 97

 

 

 

第三部分 学科视角 母语为例

 

第十章 专业分化下中美两国高考母语考科与作文 101

 

一、 中国单一考科与美国专业分化下的多样化考科 101

 

二、 中国全国统考语文之作文 103

 

三、 美国SAT母语考科与作文 104

 

四、 美国AP英语语言与作文 105

 

五、 美国AP英语文学与作文 108

 

六、 美国AP拉丁文与作文 109

 

七、 结论与启发 110

 

第十一章 专业分化下中英两*语课程与高考 111

 

一、 中国的单一考科与英国的多样化考科 111

 

二、 中国全国统考基础性科目语文之考核 112

 

三、 英国基础性科目GCSE英语或英语语言之考核 114

 

四、 英国专业性科目GCSE英语文学之考核 116

 

五、 英国专业性科目GCE英语语言之考核 118

 

六、 英国专业性科目GCE英语语言与文学之考核 120

 

七、 英国专业性科目GCE英语文学之考核 122

 

第十二章 专业分化下中国香港地区母语课程与高考 124

 

一、 中国语文、中国文学的定位: 共同基础与专业定向 124

 

二、 共同基础课程中国语文的课程设计与高考评核 125

 

三、 专业定向课程中国文学的课程设计与高考评核 128

 

四、 启示 130

 

 

 

第四部分 本土变革 走向未来

 

第十三章 2003年高中课程方案下高中选修课程实施困境溯源 133

 

一、 高中定位模糊不清 135

 

二、 选修模块的操作性、专业性不足 136

 

三、 各省市的高考方案轻视选修模块 137

 

四、 缺乏各种配套措施 139

 

第十四章 全球视野下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多样化的对策建议 142

 

一、 进一步明确我国的高中定位和课程设置原则 142

 

二、 调整和降低必修必选学分,合理布局,腾出空间 144

 

三、 构建我国课程设置多样化的模式和机制 146

 

四、 建立若干模块组成的选修科目,并拓宽、加深选修科目 149

 

五、 建立与高中课程多样化相协调的各种配套措施 151

 

六、 建立与高中课程多样化相协调的高考招生制度 153

 

第十五章 2014年高中课程修订与高考改革 156

 

一、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 156

 

二、 国家高考改革实施意见 159

 

三、 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 161

 

四、 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 162

 

五、 高考新政简要评价 163

 

第十六章 上海中学的实验: 高中专门课程的构建与专业取向选择 165

 

一、 高中生专门课程促进学生专业取向选择的内在机理 166

 

二、 高中生专门课程促进学生专业取向选择的构建初探 168

 

三、 高中生专门课程促进学生专业取向选择的理性思考 175

 

 

前 言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高基础、文理分化的高中课程和高考招生体制,共同要求过高、个性发展匮乏,在高中教育逐步大众化、普及化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新世纪以来,高中课程推行学分制改革和专业性选修科目制度,试图解决上述矛盾,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近几年关于文理分合的争论表明,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大众,普遍持文理分科或者文理兼通的观点,对多样化人才的培养体认不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核心,便是课程体系的多样化。唯其如此,才能“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发挥高中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关键时期”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才能赢得高中,赢得人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人才培养的先机和制高点。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申请并展开了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高中课程多样化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 11JJD880007)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理路和内容设计,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三重视角、一大归宿”,即围绕高中课程多样化这一问题,从理论基础、全球比较、本土现状三重视角出发,相互印证,同时以全球比较研究为重心,总结出全球范围内高中课程多样化的类型和特征,*后以本土的对策和具体建议为归宿。为此,本书也从理论篇、全球篇及其学科篇、本土篇四个相应的板块加以构思和布局。

 

在理论部分,本研究明确提出并深度阐述了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专业分化选修选考的理论,这是对长期以来占主流的文理不分观、文理分科观的突破。

 

关于专业分化的含义,本研究指出,高中专业分化选修选考制度主要是指高中学生在学习适量的共同基础课程之外,根据其意向的高校专业和方向、自己的能力兴趣以及未来的社会需要选修选考科目,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多元分化。高中专业分化是初步的、试探性的,它指向并衔接于大学专业教育,但两者并不等同。高中专业分化以意向专业方向(intended major)为依据之一,但是也不等同于大学的确定专业(declared major)。

 

专业分化理论背后的理论依据在于: 其一,心理学理论。霍兰德(J.C. Holland)的人格性向类型、职业类型和以加德纳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都支持多元分化。其二,社会分工理论。如亚当·斯密、涂而干、马克思等人的观点。马克思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才都能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此外,他认为在一定时期,“增加劳动生产力的首要方法是更细的分工”,“现代社会内部分工的特点,在于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其三,学科发展趋势。综合化与精深化并行不悖的学科发展趋势,也要求学生沿着各种通才型专业、精深型专业适性发展。

 

关于专业分化与人才类型之间的关系,在仔细剖析专业分化的概念内涵,考察国际上专业分化的成功做法和举措之后,本研究得出了出乎意料的结论: 犹如高级软件与低级软件之间的关系,专业分化兼容并超越文理分合。专业分化下,通过科目组合和选修,自然地形成若干学生组别,形成、培养和选拔各类文理通才,包括各类文科内的通才、理科内的通才以及各类精深化的人才。总之,专业分化不但是培养各类精深化专才的摇篮,甚至也是培养各类通才的*途径。

 

以上系统化的理论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比较研究的产物,且一旦形成理论体系之后,又反过来对比较研究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和定向。

 

长期以来,我们的比较研究都未能全面系统地把握世界范围内高中课程多样化的类型和趋势,未能提炼出专业分化的概念和思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方法上的缺陷。本研究在方法上作了不少创新突破。以往的比较研究,往往聚焦于面上,即对涉及整体教育制度、所有学校的政策和举措进行研究;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更强调点上的研究,即选择个案,如选择个案高中研究其课程设置,选择个案高校及其院系研究其招生制度如何与高中课程相协调。方法学上的革新,符合国际上高中课程多元化、高中类型特色化、教育体制分权化的现实,有助于更加深入精确地把握国际趋势,有助于观点的创新、对策的创新。

 

方法上的创新还在于注重高中课程、高校招生、高考制度三者的互动研究。以往对高中课程的研究,就事论事,没有意识到高中课程、高校招生、高考制度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研究以高中课程为研究对象,在选择个案学校作为突破口的同时,也将高校招生、高考制度作为突破口,以此回溯到高中课程,从而揭开了长期悬而未决的高中课程专业分化之谜。

 

本研究发现,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在文字表述上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其实际的含义大相径庭。本课题提出了划分基础高低的指标,即统计母语、外语、社会、数学、科学这五个学术领域的共同必修学分以及高校考生的*必选学分,据此划分低基础、中高基础、高基础三种类型。由此,英国、澳大利亚等属于低基础类型。英国在中四、中五(相当于我国的高一、高二)阶段,要求母语、数学、科学三个学科,各选一个9学分的科目,共27学分。美国属于中高基础类型,由于实行分层分类的高考要求和课程体系,不同层次的高校要求不一,处于56—96学分之间;而且,根据美国知名大学的学分要求,其中很大部分课程为大学预修科目,同时计算为高中、高校学分,以后可豁免大学学分,因此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高中学分和课程。高基础的国家和地区较少,以德国为例,而我国准备升学的高中学生的*要求为106学分,也属于高基础类型。

 

在高基础之余,我国实行文理分科体制,而世界各国各地区则是在或低或中或高的基础之余,再实行专业分化,其专业分化的类型和方式也是不同的。本研究在国内*次系统地梳理了专业分化的类型和划分。包括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府计划下的专业大类分化体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政府计划下的专业中类分化体制;以英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低基础、市场化的多类型专业分化体制;以美国、中国香港地区为代表的包括国际文凭课程的中高基础、多类型专业分化体制,等等。这个分类体系,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全球趋势,也有助于我们设计课程改革的对策和路径。

 

随着高中课程的多样化、专业分化,各种配套措施的设计和落实必不可少。包括建立高中高校学分互认、科目豁免制度;推进高中类型的多样化,创办专业分化基础上的各类特色学校;改革中考中招,允许特色入学;完善和强化高中生涯辅导制度;改革高考招生制度,以专业分化为理念重构考试科目;考核科目多样化,考核机构统一化;推行标准参照,允许随考多考,配合个性化的修课进展,等等。

 

*后,本研究比较了各国各地区的课程改革和整个教育体制后发现并指出,长期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加速构建的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体制,既培养广博化人才又培养精深化人才,既培养拔尖型人才也培养实用型人才,才是真正的大众化教育。

 

在理论探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本土化对策。本研究指出,我国未来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是实行中高基础 市场化的多类型专业分化体制,同时也鼓励实验其他类型的专业分化体制,从而逐步地摸索和构建起我国的新型课程体系,同时进行系统的配套改革和体制改革,*终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教育体制。

 

本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高中课程及其教育体制长期以来实行文理分科,而在思想上只是片面地、过分地强调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所以仅仅一次历时三年的研究,还不能彻底动摇和扭转现有的体制和思想,需要更加深入、彻底、长期的研究和倡导。总之,围绕高中课程多样化、专业分化,是一场持久、全面的体制改革,有关的研究也将是持久的、艰巨的。

 

 
 
 
 

商品简介

《高中课程与高考改革:走向多样化?》从理论基础、全球比较、本土现状三重视角出发,通过国际比较分析,广泛总结全球范围内高中课程多样化的类型与特征,深度阐述了专业分化与人才类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别于传统文理分科或文理合科观点的高中专业分化选修选考制度。本书认为,专业分化兼顾了文理分合,有利于学生获得适性发展,也符合综合化与精深化并行不悖的学科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多样化高中课程体系必然要求相应的配套措施与落实政策,从而推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的良性化变革与发展。只有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体制,既培养广博化人才也培养精深化人才,既培养拔尖型人才也培养实用型人才,才是真正的大众化教育。

作者简介

冯生尧(主编),香港中文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哲学博士,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理论、比较课程、高中课程与高考改革。主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普通高中课程多样化国际比较研究”等课题。主编主撰《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课程改革:世界与中国》,与崔允漷教授合作主编《谁赢得高中 谁就赢得人才:全球视野下高中课程和高考变革的对策建议》等。

目录

前言 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