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主持艺术概论 978750438857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媒体主持艺术概论 9787504388575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1.13 6.0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毕一鸣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ISBN9787504388575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783123

上书时间2024-09-21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新媒体主持艺术概论》内容共分为十章,涉及社会建构的媒介语境、传播学原理与主持艺术、节目语境中的讯息传播、节目语境中的交流、新媒体的主持艺术等,这本书并没有局限在传统学科的范畴内来探讨“主持人现象”,而是把它放在现代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中重新加以审视,提出主持人的岗位是大众传播岗位,主持人的专业是传播信息的专业,主持人节目是双向交流的节目形态,主持艺术是沟通与交流的艺术等观点。本书用传播学理论来指导主持艺术实践,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现代传媒的基本规律。



作者简介

毕一鸣,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曾担任*高等院校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岗位考核专家、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常务理事等,并在多所传媒院校任客座教授、研究员。

具有多年媒体实践工作经验,曾在新闻媒体从事播音、主持、采编以及管理工作。调入高等院校以后,主要从事新闻与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出版《现代广播电视论纲》《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语言与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传必求通》等20多部专著、主编4套系列丛书,以及30多部教材,在核心期刊发表100多篇专业论文。在媒体传播实践中,获得20多项国家和省级作品奖,主持策划的《晚间经济桥》节目获得江苏省“十大优秀专栏”称号。



目录

新媒体的主持人节目

第一章 理解新媒介…………………………………………………………………002

第一节 新媒体语境 ……………………………………………………………… 005

一、新媒体语境中的主持人节目 ……………………………………………… 006

二、新媒体主持人节目的交流性和互动性 …………………………………… 008

第二节 主持人在新媒体语境中的传播 ………………………………………… 010

第二章 传播学原理与主持艺术…………………………………………………… 015

第一节 主持人节目的传播学原理 ……………………………………………… 015

一、面向大众的人际交流 ……………………………………………………… 017

二、面向大众的群体交流 ……………………………………………………… 023

三、面向大众的复合交流 ……………………………………………………… 026

第二节 主持节目的艺术 ………………………………………………………… 027

一、善解人意的交流协调 ……………………………………………………… 028

二、善自为谋的综合分析 ……………………………………………………… 029

三、善为说辞的口头表达 ……………………………………………………… 031

四、善与人交的社会活动 ……………………………………………………… 034

第三章 主持人节目的讯息整合……………………………………………………036

第一节 整合讯息的传播学原理 ………………………………………………… 036

第二节 人际讯息+大众传播 …………………………………………………… 040

第三节 群体讯息+大众传播 …………………………………………………… 043

第四节 人际讯息+群体讯息+大众传播 ……………………………………… 046

第四章 主持人节目的交流形式……………………………………………………053

第一节 交流与互动 ……………………………………………………………… 053

一、语言交流 …………………………………………………………………… 054

二、非语言互动 ………………………………………………………………… 064

第二节 “沟通”的途径 ………………………………………………………… 068

一、人相知,众相望 …………………………………………………………… 069

二、言相通,心相照 ………………………………………………………… 074

三、习相近,趣相投 …………………………………………………………… 079

四、礼相随,情相融 …………………………………………………………… 081

五、意相会,理相同 …………………………………………………………… 082

第五章 营造和谐共振的舆论场……………………………………………………088

第一节 主持人节目形成的社会场 ……………………………………………… 088

一、主持人节目能够形成“公共领域” ……………………………………… 089

二、“公共领域”汇聚舆情民意 ……………………………………………… 090

三、“公共领域”引导社会舆论 ……………………………………………… 091

第二节 富集民意的“交流场” ………………………………………………… 093

一、建立良好传受关系 ………………………………………………………… 093

二、树立公众形象 ……………………………………………………………… 095

三、讲求引导沟通艺术 ………………………………………………………… 096

四、营造信息共享的空间 ……………………………………………………… 097

第三节 凝聚共识的“舆论场” ………………………………………………… 098

一、舆论场的形成 ……………………………………………………………… 098

二、舆论领袖的引导 …………………………………………………………… 101

PART 2

新媒体的主持艺术

第六章 广播媒介的主持…………………………………………………………… 106

第一节 广播的传播规律 ………………………………………………………… 106

一、语言要素 …………………………………………………………………… 107

二、音乐要素 …………………………………………………………………… 109

三、音响要素 …………………………………………………………………… 110

四、广播要素的混成 …………………………………………………………… 114

第二节 广播讯息的主持艺术 …………………………………………………… 115

一、虚拟情境,真情交流 ……………………………………………………… 116

二、声情并茂,感心动耳 ……………………………………………………… 120

三、“热媒介”的“冷运作” ……………………………………………… 123

四、无所不至的电子媒介 ……………………………………………………… 126

第三节 “媒介融合了,广播会‘去哪儿’?” ……………………………… 130

第七章 电视媒介的主持…………………………………………………………… 134

第一节 电视的传播规律 ………………………………………………………… 134

一、视听符号系统 ……………………………………………………………… 135

二、声画结构艺术 ……………………………………………………………… 139

第二节 电视讯息的主持艺术 …………………………………………………… 143

一、主持人即讯息 ……………………………………………………………… 143

二、交流是主持的形式 ………………………………………………………… 146

三、引导是主持的内涵 ………………………………………………………… 149

第三节 融入新媒体的电视 ……………………………………………………… 154

一、网络化生存 ………………………………………………………………… 154

二、互补式集纳 ………………………………………………………………… 154

三、交互式传播 ………………………………………………………………… 155

第八章 网络化媒体的生存方式与主持艺术……………………………………… 157

第一节 媒体融合的基本规律 …………………………………………………… 157

一、传播关系的交互性 ………………………………………………………… 159

二、传播内容的广泛性 ………………………………………………………… 161

三、传播形式的多样性 ………………………………………………………… 162

四、传播速率的快捷性 ………………………………………………………… 165

五、传受方式的个性化 ………………………………………………………… 166

六、网络文本的链接性 ………………………………………………………… 167

七、传播地域的共享性 ………………………………………………………… 168

第二节 网络媒介主持艺术 ……………………………………………………… 169

一、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 ………………………………………………… 170

二、网络信息中的“导航人” ………………………………………………… 173

三、网络舆论中的“意见领袖” ……………………………………………… 178

第九章 媒体融合的主持艺术……………………………………………………… 181

第一节 新媒体的应用前景 ……………………………………………………… 181

第二节 新媒体的功用性质 ……………………………………………………… 184

第三节 新媒体主持人的传播艺术与技术 ……………………………………… 188

一、新媒体主持人节目的传播艺术 …………………………………………… 188

二、新媒体主持人的传播技术 ………………………………………………… 192

第十章 不同时期著名的媒介人物………………………………………………… 195

第一节 广播媒介人物 …………………………………………………………… 195

一、爱德华·默罗 ……………………………………………………………… 195

二、尤里·列维坦 ……………………………………………………………… 198

三、绿川英子 …………………………………………………………………… 199

四、齐越 ………………………………………………………………………… 201

第二节 电视媒介人物 …………………………………………………………… 202

一、新闻评论主持人 …………………………………………………………… 202

二、谈话节目主持人 …………………………………………………………… 215

三、专业节目主持人 …………………………………………………………… 219

第三节 网络主持人 ……………………………………………………………… 221

一、网络主持人方兴未艾 ……………………………………………………… 221

二、虚拟主持人 ………………………………………………………………… 223

后 记…………………………………………………………………………………227


【书摘与插画】

第一章

理解新媒介

“媒介即讯息”是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因此,对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仅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还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传统广播电视所传播的内容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线性思维方式和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方法。虽然主持人节目,产生于传统广播电视时代,但是当人们运用新媒介技术进行这种传播时,就为这类节目所需要的讯息双向交流和信息共享方式,提供了技术条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主持艺术。

人类社会传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传播的基本价值在于沟通思想、增进理解、形成共识。不同媒介有不同的传播渠道,沟通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当然产生的传播效果也大不一样。口语传播一般是“面对面、一对一”的传播现象,文字传播则是“背对背、一对众”的传播方式,电子传播就是“一对众、我说你听”的方式,网络传播又回到了“一对一、面对面”的状态,但它大多是在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交互传播现象。

施拉姆认为“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a。它也是社会交流的过程,社会交流和沟通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交流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和深入。现代社会信息激增,社会交流的需求既迫切又无奈,因为受感官局限,视觉、听觉、嗅觉、肤觉等都不够用了,唯有依赖“人体的延伸”才能增强感知世界的能力。而现代电子媒介所具有的“延伸功能”就弥补了人们感知能力的不足。

著名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这些延伸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影响,大到民族主义复兴,小到康康舞在不同文化里受到的不同待遇。这些延伸在不同的国家里占据的主导地位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产生,英国和美国偏重视觉的延伸,东方和欧洲大陆偏重听觉、触觉等其他感官的延伸。而这种不同也导致了接受新媒介时的反应不同,“在偏重听觉和触觉的欧洲,电视强化了视觉,驱使听觉和触觉走向美国式重外观、重装潢的风格。在高度倚重视觉文化的美国,电视打开了听觉和触觉的大门,使感觉通向有声语言、膳食和造型艺术的非视觉世界”a 。

新媒体则会朝这个方向日益延伸和拓展,也许会以多媒体融合的形态,实现并进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理想境界。 随之交流方式也会大大改变,那种传统的“洗耳恭听”或“耳濡目染”的被动收受方式逐渐被摈弃,取而代之的是“面对面、一对一”的交互式网络传播。

传统的“线性传播”将越来越多地被“交互共享”的方式所取代。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形态将发生重大的变革和改造,“你听我说”的播音方式不再是唯一的节目形式,将会更多以交流式的主持人节目而出现。毫无疑义,它是为了适应新媒体传播的需要而发生的深刻变化。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也因之而发生转变。他不再仅仅是媒介机构的转述者、代言人,他的主要职能是操持新媒介进入广泛社会交流的传播者。

是否能有效驾驭新媒介的传播规律,就决定了讯息的传播过程是否完整,传播效果是否有效。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新媒体和传统广播电视所承载的讯息显然是大不相同的。

正如加拿大传播学者罗伯特·洛根在《理解新媒介》一书中指出的:“总体上,我们所谓的‘新媒介’是这样一些数字媒介:它们是互动媒介,含双向传播,设计计算,与没有计算的电话、广播、电视等旧媒介相对。”他又引述波尔特和格鲁森用补救的概念给新媒介下定义:“我们将一种媒介在另一种媒介里的再现称为补救,我们认为,补救是新数字媒介的界定性特征。”有人描绘的“新媒介”能将许多要素集于一身,把文本、音频、数字视频、互动多媒体、虚拟现实、互联网、电子邮件、聊天功能、手机、掌上电脑、计算机应用以及任何个人电脑能获取的信息等结合起来。“‘新媒介’冲击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文化生活中,‘新媒介’初级教育和艺术各个领域,包括文学、视觉艺术、电影、音乐、戏剧、歌剧和芭蕾。在社会领域,它改变了如何互动、与谁互动和为何互动的方式。它重构了治人者和治于人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治人者如何被选拔的方式。”b

他继而指出:“融合是‘新媒介’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有一天,今天的所有媒介会合而为一,会成为一个汇总了一切媒介的媒介。博茨考斯基研究‘新媒介’和报纸后发现,‘初始条件和局部偶然性的结合导致不同的轨迹’,融合而成的媒介是不一样的。换言之,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世界是一种媒介独霸的世界,而是满足不同需求、各有侧重的许多设备。”

在各类信息交互融合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形成一种新的节目类型――现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与此同理,节目主持人的主要职能就是操作和把控节目要素的组合与传播。无论是早期形成的主持人节目形式,还是未来发展的这类节目,互动式传播都是这类节目的基本形态和传播方式。这与我们早期对这类节目的理解则大相径庭。

譬如,有人认为在距今1000多年以前的中国宋代,杂剧节目开演前有一个角色,出来向观众致辞,并作介绍,“宋代演艺活动中的这个角色,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名字——‘竹竿子’。那是因为他们在主持节目时手里拿着一支‘竹竿拂尘’。竹竿子多由教坊内的‘参军’担任。可能是因为他们擅演‘参军戏’(类似今天的相声),口齿伶俐,堪以承担这一举足轻重的任务。一个节目将上场,先由‘竹竿子’上前致语,表演结束时,‘竹竿子’还要再上台,念诗一首,然后以‘歌舞既阑,相将好去’之类的话语送别观众……戏剧演艺发端于祭坛,节目主持人的前身实为祭祀主持人”a。宋代人们尚不知广播电视为何物,没有主持人节目,哪儿来的“主持人”?在这里作者大概是把主持人看作类似现在“舞台司仪”的角色,这就是极大的误解。

还有人说这种节目形式源自国外,便从《辞源》意义上去进行考证。殊不知国外并没有“主持人”的固定词语,结果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譬如:在美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称为“anchorman”“anchorwoman”;现场播出活动的主持人称为“commentator”;谈话节目主持人称为“talk-master”;热线电话节目主持人称为“hot-liner”;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称为“disc jokey”;智力竞赛节目主持人称为“question master”;气象节目主持人称为“weathergirl”“weatherman”等。在英国用“Presenter”表示,意为“展示者”;在俄国用“Комментатор”表示,意为“注释者、评述者”;在日本,认为“播报员”(Caster)与“播音员”(Announcer)有区别,“虽然同样都是新闻的播报者,但播音员的主要任务是准确、清晰地朗读播出稿,而播报员在理解新闻的内容之后,不光是单纯地朗读原稿,还要将其大意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进行传播,因此就需要具备特殊的能力”b。



主编推荐

当前传统媒体正在发生新的嬗变,即新媒体中“全媒体”“融媒体”等制作方法的广泛运用。本书从如何认识新媒体中的主持人节目和如何运用新媒体中主持传播艺术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新媒体主持艺术概论》第一到第五章主要阐述新媒体主持人节目的传播学特征,第六到第九章则对不同新媒体形态中的主持艺术进行了说明。书中也介绍了国内外几位著名媒介人物的传播实践。综上所述,主持人节目是新媒体的重要传播形式,主持则是沟通与交流的艺术。本书是《主持艺术的新视野》的修订版,曾被选为相关课程教材。本书知识体系完整,资料翔实,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实用性强,可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媒体从业者与爱好者的学习用书。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