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路非遗:择一事 爱一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寻路非遗:择一事 爱一生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8.73 5.0折 9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启川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0305479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1690119

上书时间2024-08-06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启川,辽宁沈阳人。从业二十年的媒体人,追寻近十年的非遗田野走访者。多次参与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常年坚持以非遗传承人为采录对象的文化学者。其事迹曾被光明网定制报道——《吴启川:那个记录单田芳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也该被记录》。

目录
卷一 说者

拥书笑谈陈酒香—北京评书重量代表性传承人单田芳

妙兰奇芳情未老—北京评书重量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

为大时代说“新书”—北京评书重量代表性传承人田连元

沧海寻根“雁”归来—古渔雁民间故事重量代表性传承人刘则亭

卷二 唱念

唐风笙韵无绝响—京剧(唐派)重量代表性传承人周仲博

裕固足音溯原乡—裕固族民歌重量代表性传承人杜秀英

西秦入粤戏从容—西秦戏重量代表性传承人严木田

卷三 仁术

火眼金睛守药魂—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重量代表性传承人芦广荣

济世相传是仁心—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重量代表性传承人金霭英

修身修行医者心—七十味珍珠丸赛太炮制技艺重量代表性传承人桑杰

卷四 守艺

琢玉成器,先讲规矩—岫岩玉雕重量代表性传承人王运岫

匠心画虹,与不测山水周旋—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重量代表性传承人董直机

人生知味酿酒香—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重量代表性传承人高景炎

卷五 乐事

土风乞粒舞中来—本溪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重量代表性传承人金明焕

永远的“头跷”,永远的“浪跷人”—海城高跷重量代表性传承人邢传佩

我心归处,只在影中—复州皮影戏重量代表性传承人宋国超

弦外之音道朴情—青海下弦重量代表性传承人刘延彪

卷六 心性

讷讷的剪刀,纸上的满乡—新宾满族剪纸重量代表性传承人关素镅

活鱼要在水中看,剪山剪水剪吉祥—庄河剪纸重量代表性传承人韩月琴

内容摘要

2017年9月,最后一次在鞍山见到单田芳先生,他是被女儿单慧莉、助理何龙海搀出来的。坐在轮椅上的他,除了头发完全变白之外,面容、神色,甚至沙哑的嗓音都与平时在电视上说评书时没太大区别,有问有答,保持着一贯的睿智与幽默,对早年间的学艺往事,对门内前辈、师友的回忆,对经典作品的短暂示范,张口就来,毫不含糊。如果闭上眼睛,怕是还会产生一种错觉:单田芳还能说书,宝刀不老哇!但时间稍长,就能看出他的身体已至秋暮,半个小时之后,单老咳嗽气喘,连连摇手,指着自己的肺部说:“不行了,喝茶都压不住(咳嗽)。”我凑近他的耳朵,对他说起,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在姥爷家的板凳上捧着收音机听他的《封神演义》,错过了下午上学。单田芳嘿嘿直乐,过了一会儿回过神来,问了我一句:“小子,你是来干吗的呀?”我说我是来给你写文章的。他又乐了,拍拍我的手:“好好写。”就这样,在三天时间里,他断断续续地讲了五个半小时,把这一生的辛酸与荣耀,苦衷与无奈,人情与冷暖,尽数道来。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他留给书迷的最后一次权威讲述。一年后,单老辞世。百年曲艺世家,尽说英雄血;耄耋评书大师,一生悲欢泪。从22岁名声鹊起的“板凳头大王”,到荒唐年代远离书坛的人生苦痛,再至重出江湖50下海的“北漂”岁月,直至年过八旬壮心不已、再说天下风云的挚爱坚守,“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这位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跌宕起伏的从艺经历,伴随了几代评书迷的心灵共振与乡土情怀。探寻单田芳评书艺术的传承缘起和形成的过程,也如完成近百年来书曲行当的文化拼图般,令人心生向往又无限感慨。稚音初啼是世家因病退学要下海“世上行当甚多,唯有说书难习;评述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像一台大戏。”说书讲古,寄托着中国人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信念情怀,这门古老的曲艺形式自古有之,名家辈出。被评书演员奉为鼻祖的明末清初说书先生柳敬亭,曾被诗家赞誉:荡荡波涛瀚海回,林林兵甲昆阳集。座客惊闻色无主,欲为赞叹词莫吐。自那时起到20世纪30年代,“开口饭”延绵数百年,京津和关外渐成书曲重镇。1934年,单田芳(原名单传忠)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她的弦师,夫妻俩妻唱夫奏,先在天津的茶楼演出,后乘船到辽宁省营口市;大伯和三叔也都是西河大鼓、评书演员。单田芳耳熏目染,“祖根儿”传下来的说书种子悄悄萌芽。5岁那年,单田芳被抱进书场,先是跟在母亲身后扇扇子,扇累了就去台下找个座儿,老老实实蹲那儿。没想到,在书场泡了没几天,小小年纪的他就让王香桂的《呼杨合兵》给俘虏了,也不淘了也不闹了,直勾勾地跟着鼓词指引,进入故事深处。散场后,一个姓张的邻居拿他打哈哈,问道:“大全子(单田芳乳名),今天听的啥书哇?”单田芳张嘴就来一句:“听的是,小黑儿找老黑,老黑救小黑儿……”老张头一皱眉让他说明白点儿,单田芳清清嗓子就开始模仿自己从母亲那儿“趸”来的《呼延庆上坟》,小嘴“叭儿叭儿”地串讲到最后,重要的“扣子”(书中情节发展到关键处时,中止叙述,故意打结。俗称“悬念”)也没咋丢。这把旁边的单永魁、王香桂都给听愣了,看来这小子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料哇!上学后,单田芳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



主编推荐
这是一本中国非遗之旅的纪行之书。 这是一本由数百万字海量口述记录凝练而成的文化之书。 这是一本完整复原19位传承人学艺缘起、人生苦乐的生命之书。

精彩内容
本书作者历经四年跋涉,寻访人生暮年的非遗传承人,赶在生命与技艺消逝之前,记录下他们“做艺”与“做人”的酸甜苦辣、顺蹇浮沉,并以其中19个故事为缩影结集面世。

从北疆到南国,从高原到海滨。从名动四方、桃李盈门的殿堂大家,到苦守清贫、陋室孤灯的民间艺人。他们择一事,爱一生,天生倔“匠”,不弃不悔。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