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营造文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统营造文明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4.42 6.3折 8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慧著

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029138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6元

货号11036998

上书时间2024-07-05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姚慧,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规划建筑设计、教学、科研工作。获住房城乡建设部“华夏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国家和省部级优秀勘察设计奖等二十多项;出版著作有《左祖右社》《如翠斯飞》《尘满疏窗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拾碎》;发表论文二十多篇,获得国家专利十多项,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行业协会的研究课题、规范标准以及图集编制。

目录
 第一篇  技术文明推动建筑发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设计
    第一节  古代建筑营造“设计”
    第二节  古代建筑设计“图样”
    第三节  古代建筑设计“大匠”
  第二章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
    第一节  古代建筑营造“管理”艺术
    第二节  古代建筑营造施工技术精华
    第三节  古代建筑材料演变现象
    第四节  古代建筑文献遗珍
第二篇 文化文明铸就建筑灵魂
  第三章  中国古代政治与传统建筑文化
    第一节  天下之“中”谁居之——皇权思想与古代宫殿建筑
    第二节  “尚大”之风的“形象工程”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建筑等级制度
    第四节  儒学思想统治下的礼制建筑营造
    第五节  人与神的对话——中国古代辉煌的坛庙建筑文化
    第六节  陵寝静穆——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文化意蕴
  第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宗教与传统建筑文化
    第一节  古代建筑蕴含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风行水动造乾坤——风水观念支配下的古代建筑文化
    第三节  佛国人间——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中国化”的文化特征
  第五章  中国古代文学、绘画艺术与传统建筑文化
    第一节  空间体系与生活意绪——中国古代建筑与诗词文学的文化交互
    第二节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古代文人情怀与居住理想
    第三节  自由人格的艺术化实践——中国古代园林与文人意趣的文化史观察
    第四节  画中“意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与建筑艺术的融汇
  第六章  中国古代自然、社会、环境与传统建筑文化
    第一节  古代建筑美学的山水之道
    第二节  一方水土,育一方舍——基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古代建筑
    第三节  “火政”与古代建筑技术发展思辨
    第四节  古代军事防御建筑的衍生与发展
    第五节  多元认知视角下的古代建筑名称与分类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节古代建筑营造“设计”

在中国古代,一项建筑工程究竟是如何开始筹划、设计的?苏轼在《思治论》中说:“夫富人之营宫室地,必先料其资材之丰约以制宫室之大小,然后择宫之良者而用一人焉。必告之日:吾将为屋若干,度用材几何?役夫几人?几日而成?土、石、竹、苇吾于何取之?其工之良者必告之日:某所有木,某所有石,用财役夫若干。主人率以听焉,及其而成。既成而不失当,则规矩之先定也。”苏轼的这段话虽然是借题发挥,不过也说明了营建宫室的计划首先是选择委托一位“良工”。这位良工要根据“主人之心意”做出设计方案,确定建筑平面布局、建筑规模的大小,然后绘制出设计图纸,还需计算工程的材料造价和工日。这位“良工”就是设计师兼工程负责人。

清代小说《红楼梦》中有一段描述“大观园”的修建过程。贾府为了筹建“大观园”,首先请来一位名叫“山子野”的老名公来策划设计,在“山子野”制定出方案并绘出图样之后,贾府上上下下、清客等帮闲人物都提出意见,商量修改一番才最终决定了大观园的建筑方案。虽然是小说虚构的故事情节,但足以反映清代民间大型建筑工程的建设情况。而这位“山子野”绝对是见多识广、懂得营造工程知识的“匠人”,应该就是民间的建筑设计师了。由此可见,建筑设计的决定权虽然控制在房屋主人的手上,但是建筑物所反映出来的还是具有设计师的意匠。清代如此,再以前的民间建设是否这样呢?相信情况差不了多少。

一、古代营造设计的“匠师”与“大匠”

大型项目的建设离不开建筑设计师,然而“古代中国的建筑设计完全不同于其他方面的艺术创作,建筑创作并不会被看作一项个人的作品,因而设计者的名字流传下来比较少,换句话说,今日所知的可以称为‘建筑师’的著名的、有成就和贡献的人物很少,不像文学艺术家那样数之不尽。而且,出现于不同历史阶段的记录也很不均衡,有些时代多一些,有些时代却没有,这都说明不能全面和正确地反映整个古代建筑师群体的情况。”(李允鉌著《华夏意匠》)

根据史籍记载的资料分析,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两类不同出身的建筑师:一类就是直接参加生产实践的专业工匠,其中技艺较高者,是民间修建工作的主持者,他们能集中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发明创造,能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加以归纳整理。这些技术工人出身的匠师,他们的技艺有所“师承”,也有所发展,依靠薪火相传地接续下来。他们往往兼设计者和工程负责人于一身,是从工匠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地位逾越众匠,大功独居。例如隋朝的李春、北宋的喻皓、明末清初的梁九等,另一类是由古代工官制度诞生的建筑管理部门的官员,或知识分子出身的建筑计划主持者,他们既有熟识业务技术的一面,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掌握一定的权力。如隋唐时期的工部尚书“将作大匠”宇文恺、阎立德,宋代担任“将作监”的李诫、清代的“样式雷”雷氏家族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一部分人并没有直接参加营建房屋的劳动,但是所有的建设计划、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等都是经过他们决定并布置各项工作的。其实这两类建筑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建设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也是完全不相同的。在古代并没有将他们混为一谈,“匠师”是“匠师”,“将作大匠”是“大匠”。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主要是由实践经验的累积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建筑结构和构造技术的发展更得益于众多的工程实践和代代相传的匠人,喻皓、李春等古代匠师主要在建筑结构和构造上取得重要的成就,按照现代专业的分工定义,准确地说他们兼具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的双重身份。因为古代建筑行业的分工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没有严格的专业划分,也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没有分割开来,因此这一类“匠师”兼具建筑师的性质。

知识分子出身的建筑师或者城市规划家,一般是具有一定地位和职权的政府官员。他们所担任的是代表政府制定政策、引导建设方向、确定建设方案等决定性工作。“而且这一类的建筑师除了具有建筑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兼通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学问,否则就无法主持城市规划或者巨大的建筑群计划工作。这些‘将作大匠’们除了在职位上与‘匠师’有高下之分外,业务和技术也不一样,在性质上,他们和现代的建筑师就较为类近。”(李允鉌著《华夏意匠》)

二、建筑设计的“木样”与“图样”

隋代的建筑师宇文恺曾经因为建造“明堂”,比较了历史上的各种明堂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建议——《进明堂仪表》。表日“以一分为一尺,推而演之”“研究众说,总撰今图。其样以木为之……”这些情况说明宇文恺提出的方案不仅有按比例绘制的“图样”,而且有方案成果的文字说明《明堂图议》二卷,最后还用木造了一座“木样”模型用来请皇帝批准。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史籍中第一次详尽地阐述了设计一座建筑所用的表达方法。

.......



精彩内容
     本书以我国古代建筑营造的文化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交汇、融合、同构现象进行解读,对古代建筑发展历史中创造的文明进行总结和阐述,探寻我国建筑文化的民族之魂,触摸传统建筑之“中国心”,以达到传承、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灿烂文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目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