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地征途:中国南极科考日记档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极地征途:中国南极科考日记档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6.7 6.3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鄂栋臣,潘复生

出版社龙门书局

ISBN9787508854885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9357975

上书时间2024-07-0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极地测绘与科考,是中国测绘人在测绘科技发展史中的一次壮举。《极地征途:中国南极科考日记档案》生动地记录了中国测绘人在极地测绘和科考中克服极地许多恶劣环境和条件,发扬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精神,用中国测绘人的聪明才智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极地测绘任务。本书既传播了测绘科学技术,也弘扬了社会文明,是一部很好的通识性杰作,值得一读。
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一位极地测绘开拓者的南极科考日记,书中倾注了作者心血,再现了我国南极测绘科考的惊心动魄的宏大历史画面。作者鄂栋臣以亲历其境的感受,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和珍贵鲜活的照片娓娓道来地讲述了南极的神奇与奥妙,生动地展现了南极测绘科学考察的过去,同时勾画了未来。希望本书能够激励广大学生和科学考察人员不畏艰辛、勇于拼搏和敢于求索极地科学奥秘的激情。不忘初心,南极科学探索永远在路上。

作者简介
潘复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镁合金、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何梁何利奖、杜邦科技创新奖等。现担任ISO镁及镁合金技术委员会主席、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靠前刊物主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重庆市科协副主席、《大学科普》杂志科学顾问等学术职务。

目录
总序
前言
一、开天辟地长城站: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
  上海码头
  冲绳岛附近
  关岛海域
  赤道祭
  乌斯怀亚港
  乌斯怀亚市重力联测
  过德雷克海峡
  首次登陆时刻
  南极过年的一天
  边界之争
  风与充气帐篷的故事
  拼了,为了建成长城站
  长城站工地
  闯入贼鸥的禁区
  南极巨海燕
  第一次看到海狼
  南极“绅士”亦杀人
  长城站落成典礼
二、首飞南极如归乡:中国第二次南极科学考察
  飞往南极途中
  马尔什机场
  苏联别林斯高晋站
  误人“鬼见愁”之后
  第一个南极邮包
  南极钓鱼趣闻
  智利飞机坠毁
  难忘的野外考察一天
  探险小帆船
  长城站的左邻右舍
  南极曾在赤道上
三、冰崩遇险建中山:中国第五次南极科学考察
  进入南极圈
  长夜过后“日不落”
  将海洋染绿的硅藻
  中山站建站测绘最先登陆
  “虾中之王”——磷虾
  南极企鹅情恋
  南极大陆过年的一天
  特大冰崩遇险前后
  考察队员金乃千教授暴卒新加坡
四、四朝元老南极情:中国第八次南极科学考察
  与冰川组失联后
  亲历苏联国旗在南极倒下
  南极袖珍常年越冬站
  “空中楼阁”抗风雪
  俄罗斯斯捷帕诺夫站长的惨死
  码头偶遇不速之客——海豹
  迷路的大年初一
  野外考察和去韩国站
  与国际远征军同机
后记

内容摘要
    一 开天辟地长城站

    中国抢先发售南极科学考察

    1984年11月,我参加了中国抢先发售南极科学考察,乘“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在海军“J121”舰的护航下,从上海出发,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海上颠簸,抵达了位于西南极的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地区。我作为测绘班班长成为首批登陆南极大陆的冲锋队队员,为我国建立南极靠前个考察站—中国南极考察长城站(简称中国南极长城站)承担了基础测绘保障工作,测绘了中国南极靠前幅南极地图,命名了中国靠前个南极地名。经过 54名首批登陆南极队员履冰卧雪、艰苦卓绝的拼搏与奋斗, 1985年 2月 20日,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在南极上空高高飘扬!中国南极长城站终于矗立在地端南极!中华儿女多少年的梦想终于成真!南极洲终于有了炎黄子孙的靠前块立足之地!

    上海码头 

    1984年11月20日 阴

    就要启程远航了,中国人就要圆南极梦了。昨晚,尽管几天来上货装船劳动的超负荷量已让人筋疲力尽了,但是,我就像要嫁出远门的闺女一样,被激动、兴奋的心情折腾得一夜翻来覆去仍然无法入睡。一早起来,我匆匆地喝了几口稀饭,就在船舱里“梳妆打扮”起来。早晨8时 35分,“呜!呜!呜!”几声长鸣的汽笛撕破了寂静的晨空,全体集合。

    码头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中国抢先发售南极考察编队的四个单位有南极考察队、南大洋考察队、“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图 1-1)和海军“ J121”打捞救生舰,共 591人,分为百姓、军人两队排列在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的浦东 10号码头上。少先队员奏着军乐,生龙活虎的小伙子敲锣打鼓,构成了码头上一幅色泽绚丽、动人心弦的画面(图 1-2)。 

    9时左右,当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武衡主任和各部委来送行的领导进入会场时,几十名记者蜂拥而上,十几部摄像机和不计其数的照相机在人群中扫来闪去,当首任南极考察队队长郭琨从武衡手中接过队旗时,我也扛着摄像机拼命往里挤,却被记者们毫不谦让地挤了出来。这时,我才发现,像我这样的斯文书生是很难抢到镜头的。

    图1-1 “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

    图1-2 上海码头上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

    在武衡致简短的欢送词后,万吨巨轮准备起锚。我们这些远征人员登上舷梯。码头上人涌如潮(图 1-3)。此时,呼喊声、乐器声、鞭炮声、广播声相互交错,几乎使浦东的这个小码头变成世界上很大的噪声发源地。约 10时,几声“隆隆”炮响,巨轮起动了。顿时,黄浦江的两岸沸腾起来。我们都挤在“向阳红 10号”科学考察船右舷甲板上凭栏伫立(图 1-4)。船徐徐离岸了,码头上无数双热情的手挥舞着。这时,我赶快举起摄像机,对着国家测绘局专程来欢送三名测绘队员的刘丕副局长和科教处周志清同志“咔嚓”“咔嚓”几下后,想赶快用变焦远摄镜头抓拍那些泪珠成串的母亲、妻子来告别时的面部特写,然而,谁知我的眼睛也开始模糊不清了。

    图1-3 码头上送行的人群

    图1-4 鄂栋臣教授在“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右舷甲板上凭栏伫立

    欢送的声音渐渐变弱,码头上“五彩缤纷”的人群慢慢缩小成远处岸边的一条黑线。两艘万吨巨轮宛如沉睡数千年的蛟龙觉醒,“呼啦啦”地在黄浦江上翻腾着冲向东海。这时,我发现船上所有人都像是服下镇静剂一样,变得很好安静,而我也感到自己靠前热涨的大脑像是被冰块冰着而收缩起来。啊!茫茫几万里的航渡,中国科学考察队靠前次到南极去,任重道远,面临很多未知的困难,这将需要我们付出多大的勇气!但这也将揭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目前新的一页!

主编推荐

极地测绘与科考,是中国测绘人在测绘科技发展史中的一次壮举。《极地征途:中国南极科考日记档案》生动地记录了中国测绘人在极地测绘和科考中克服极地许多恶劣环境和条件,发扬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精神,用中国测绘人的聪明才智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极地测绘任务。本书既传播了测绘科学技术,也弘扬了社会文明,是一部很好的通识性杰作,值得一读。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一位极地测绘开拓者的南极科考日记,书中倾注了作者心血,再现了我国南极测绘科考的惊心动魄的宏大历史画面。作者鄂栋臣以亲历其境的感受,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和珍贵鲜活的照片娓娓道来地讲述了南极的神奇与奥妙,生动地展现了南极测绘科学考察的过去,同时勾画了未来。希望本书能够激励广大学生和科学考察人员不畏艰辛、勇于拼搏和敢于求索极地科学奥秘的**。不忘初心,南极科学探索永远在路上。



精彩内容
南极洲,是地球上**没有土著居民、**未被开发的大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资源宝库,是天然的科学研究圣地。《BR》  我国的南极考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鄂栋臣教授在考察初期即四度出征,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从无到高、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是公认的“中国极地测绘之父”。30多年后的今天,在社会各界的强烈期待中,鄂教授终于同意将自己尘封多年的科考日记整理出版。全书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中国极地考察惊险曲折、众志成城的感人历程,带领我们回到那个科技工作者在祖国需要时纷纷挺身而出、排除万难、开创新天地的火热时代,赋予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媒体评论
极地测绘与科考,是中国测绘人在测绘科技发展史中的一次壮举。《极地征途:中国南极科考日记档案》生动地记录了中国测绘人在极地测绘和科考中克服极地许多恶劣环境和条件,发扬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精神,用中国测绘人的聪明才智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极地测绘任务。本书既传播了测绘科学技术,也弘扬了社会文明,是一部很好的通识性杰作,值得一读。
    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一位极地测绘开拓者的南极科考日记,书中倾注了作者心血,再现了我国南极测绘科考的惊心动魄的宏大历史画面。作者鄂栋臣以亲历其境的感受,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和珍贵鲜活的照片娓娓道来地讲述了南极的神奇与奥妙,生动地展现了南极测绘科学考察的过去,同时勾画了未来。希望本书能够激励广大学生和科学考察人员不畏艰辛、勇于拼搏和敢于求索极地科学奥秘的**。不忘初心,南极科学探索永远在路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