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的科学:和你想的不一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身边的科学:和你想的不一样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1.01 6.3折 49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宇识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1325469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11325725

上书时间2024-07-0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宇识,北京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学脱口秀创始人。Nature旗下英文期刊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编辑、审稿人。先后参加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十余档节目进行科学传播,其创新科普也多次被《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以及新华社等报道,中央电视台拍摄其人物专题纪录片在  4播出。科普中国·数据基础设施科普创作大赛执行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项目顾问,中国科技馆、首都科学讲堂等讲座主讲人。著有《 ,你 博学了吗》等科普著作。

目录
01
经典谣言莫上当
往烤串上滴血,你怕了吗?//002
科学家的假故事//007
偷肾的恐慌//012
漩涡:我也找不着北//017
一张图看穿你的性格?//022
手机:这些只是传说//027
02
“健康理论”不健康
错误养生堂//033
疫苗可靠吗?//037
“酸碱体质”骗局//042
对癌症的认识误区//046
坐月子科学吗?//050
运动健身的误区//054
03
吃喝可以大胆点
 不可靠//060
喝水可以 自由//065
激素农药总背锅//070
添加剂并不可怕//075
空腹到底能吃啥?//079
打假有时也有假//083
04
欺骗感情的动物
语文书里的“假”刺猬//089
动物能预报地震?//093
蚊子也“挑食”?//097
被冤枉的小龙虾//102
斗牛非得用红布?//106
动物传说别当真//111
05
现代的前沿科技
辐射都会致癌吗?//116
U盘缩水?是个误会//120
冰箱不能放热食物?//125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误区//130
真假纳米技术//134
“量子速读”读不了//139
06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晕车到底怎么办?//145
这些房子不能买?//150
“衣食”可以防辐射?//155
衣服必须分开洗?//160
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165
关于飞机的那些谣言//170
后记:慧眼识谣//176

内容摘要
     往烤串上滴血,你怕了吗? 2007年,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经常收到这样的短信:“紧急通知:最近不要在外面吃东西了,一些艾滋病感染者在全国各大城市用烧烤的竹签扎破自己的皮肤,将血滴到烤串之中来传播艾滋病,已经被公安部、卫健委核实。马上转发给你关心的人。”还转发给我关心的人?这就是我关心的人转给我的。那段时间我收到了一大堆和这种内容都差不多的信息,像拜年短信似的。 当年的室友也经常收到这样的信息,我们当时还琢磨,这种信息是不是手机运营商编造的,为了让你转发,从而收取更多的短信费用。后来发现好像也不是,因为后来有了“飞信”业务,发飞信并不用额外花钱,这些消息很多时候是通过飞信不断传播,并且这条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还产生了各种变体,有的加上了“央视新闻报道”,有的不仅说把血滴在烤串里,还滴在大盘鸡里、凉菜里,等等。反正什么好吃就说把血滴在什么里,感觉被“滴血”的菜越来越多,这么下去能写一段《报菜名》了。我当时特别讨厌这种谣言短信的骚扰,尤其是半夜,每次收到之后我都想吃夜宵。 这条信息里面说“公安部和卫健委已经核实了”,确实已经核实了:这是一条谣言;里面说“央视新闻报道”,确实也报道了:告诉大家不要相信。再说,如果真有这种事的话,只能说犯罪分子“脑子瓦特了”,因为用这种方式,艾滋病传染不了,血倒是能滴没了。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很难对付,但是在体外它就“白给”了,在体外干燥的环境下过一段时间(有的说法是十几分钟,有的说法是几个小时)就会失去感染能力,而且温度越高,病毒就死得越快。烧烤那么高的温度,艾滋病病毒进去以后和进了炼丹炉差不多,有个三五分钟就算不“化为焦土”,一般来说想再传染给别人也不太可能了。有人说,会不会人家烤完之后晾一会儿再偷偷滴血呢?或者滴在凉菜里拌一拌?凉菜也不需要加热啊! 即使是凉菜不加热,吃进肚子里后,被传染的可能性也极小。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只有三个: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传播,并不包括吃,也不包括打喷嚏。除非是口腔或者食道破损,又恰好吃了新鲜的艾滋病病人的血液,血液又恰好碰到了破损处,哪怕是这样,也只是有一定的感染概率。再说凉拌菜里,总不能明晃晃地挤一摊血进去等着别人吃吧?况且血液滴进凉菜之后经过酱油、醋、蒜泥的打击,以及各种菜渗出的水的稀释,这种情况下即使口腔有破损,被传染的概率也是很好小的。如果口腔没有溃疡,艾滋病病毒是几乎不可能“病从口入”的。 另外我们平时和别人一起用餐也不用担心被传染艾滋病,人体的唾液、泪液、尿液里面艾滋病病毒含量极少,艾滋病病毒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对人造成感染,所以这些也都不是传播途径——当然,如果非把别人的唾液当水来狂饮,可能需要另当别论。 其实这条信息具有比较明显的谣言特征:今天说滴到羊肉、牛肉里,过几天又说滴到鸡肉里,这是来滴血认亲的吗?还加入“央视新闻报道”这种吸引眼球的不实标签,必定会被证实是虚假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现在短信不怎么用了,“飞信”业务也不存在了,可这条谣言还在传播,飞信都没熬得过它。现在它开始在微信里继续“经典永流传”,所以本书也把它收录到“经典谣言”里,希望它以后能不再作为谣言流传,而只能作为“经典谣言案例”来流传。 P2-6

主编推荐
1.率先讲科学辟谣脱口秀,用段子讲知识,用趣味普科学。 艾滋病人往烤串上滴血的传闻你怕了吗?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与爱迪生的传闻,你信了吗?食物相克与酸碱体质的说法,你听过吗?妙趣横生的语言揭示“常识”中并不科学的谣言,讲解科学原理,让读者在捧腹大笑中学得科学知识。 2.从经典谣言到健康养生,从餐桌食物到神奇动物,从现代科学到衣食住行,生活中遇到的,本书都能想得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辅助以诙谐有趣的漫画,讲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遇到的科学误区,让“辟谣”不再“跑断腿”。 3.不仅揭露谣言,更重要的是普及原理。追在谣言身后跑,不如传达给大众甄别谣言的方法,提高读者的辨别能力,谣言自然失去了传播的土壤。本文不仅进行了辟谣,更分析了谣言本身的逻辑问题,论述了再生活中怎样鉴别谣言,分享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融入了科学的思维。

精彩内容
很多人在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说法却不知其真伪,其中有的是谣言,比如“海鲜和维生素C不能一起吃”“手机辐射会致癌”,也有的不是谣言,比如“头孢和酒精不能一起吃”。本书选取生活中人们最关注的话题,讲述其背后的科学原理,破除谣言,讲述真相。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生活、饮食、健康、历史、心理、文化、自然、身边科学、前沿科技等方方面面大量有趣的科学知识。其中,有些知识简单而有趣,有些知识深刻而富含哲理,可令读者在快乐阅读中增长见识、分辨真伪。
  本书将以身边人故事的形式并结合脱口秀的元素,以幽默、轻松的方式叙述科学知识,非常适合广大科普爱好者阅读。

媒体评论
1.率先讲科学辟谣脱口秀,用段子讲知识,用趣味普科学。
  艾滋病人往烤串上滴血的传闻你怕了吗?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与爱迪生的传闻,你信了吗? 与酸碱体质的说法,你听过吗?妙趣横生的语言揭示“常识”中并不科学的谣言,讲解科学原理,让读者在捧腹大笑中学得科学知识。
  2.从经典谣言到健康养生,从餐桌食物到神奇动物,从现代科学到衣食住行,生活中遇到的,本书都能想得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辅助以诙谐有趣的漫画,讲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遇到的科学误区,让“辟谣”不再“跑断腿”。
  3.不仅揭露谣言, 重要的是普及原理。追在谣言身后跑,不如传达给大众甄别谣言的方法,提高读者的辨别能力,谣言自然失去了传播的土壤。本文不仅进行了辟谣, 分析了谣言本身的逻辑问题,论述了再生活中怎样鉴别谣言,分享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融入了科学的思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