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解释的哲学思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理学解释的哲学思考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0.58 2.0折 52 全新

库存5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樊汉鹏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68816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11047030

上书时间2024-07-0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樊汉鹏,哲学博士,山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心理观,目前有多个省级课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心理学解释问题的缘起
  1.1  心理学四大历史形态
    1.1.1  哲学心理学
    1.1.2  常识心理学
    1.1.3  宗教心理学
    1.1.4  科学心理学
  1.2  当代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畛域
    1.2.1  整体与部分的划分
    1.2.2  日常生活的整体视野
    1.2.3  有关认知的科学成果
    1.2.4  心理学解释的概念——簇
  1.3  心理学解释的自主性
    1.3.1  心理学解释的多样性
    1.3.2  心理学解释对象的复杂性
    1.3.3  心理学解释的意向性
  1.4  小结
第二章  心理学解释的相关概念范畴及衔接问题
  2.1  心理学解释问题的必然性
    2.1.1  常识心理学的本体论探讨
    2.1.2  心理学解释的不可通约性
    2.1.3  心理学范畴的“心—心”问题
  2.2  常识心理学解释的概述
    2.2.1  常识心理学解释概念的本质及其机理
    2.2.2  常识心理学解释的命题态度
    2.2.3  常识心理学解释的因果效力
    2.2.4  常识心理学的三种读心理论
    2.2.5  常识心理学的合理性地位
  2.3  衔接问题的概述
    2.3.1  水平解释和垂直解释的划分依据
    2.3.2  水平解释之模板匹配
    2.3.3  常识心理学之下:垂直解释的科学背景
    2.3.4  两种维度心理学解释的衔接问题
  2.4  小结
第三章  心理学解释衔接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困境
  3.1  自主心灵理论的解决方案
    3.1.1  丹尼特的“内容与结构一致性”
    3.1.2  戴维森的“无律则一元论”
    3.1.3  霍恩斯比的“待解释之物”
    3.1.4  自主心灵理论视野下的衔接问题
    3.1.5  小结
  3.2  功能心灵理论的解决方案
    3.2.1  刘易斯的“心灵还原论”
    3.2.2  吉利克的“目的性向导”
    3.2.3  功能心灵理论视野下的衔接问题
    3.2.4  小结
  3.3  表征心灵理论的解决方案
    3.3.1  福多的“内部思维语言”假说
    3.3.2  雷伊的“理性”思考
    3.3.3  表征心灵理论视野下的衔接问题
    3.3.4  小结
  3.4  神经计算心灵理论解决方案
    3.4.1  丘奇兰德和谢诺沃斯基的协同进化理论
    3.4.2  神经计算心灵理论的“人工神经网络”
    3.4.3  神经计算心灵理论视野下的衔接问题
    3.4.4  小结
  3.5  评析四种心灵哲学观点
第四章  心理学解释方案的融合建构
  4.1  命题态度实现的困境
    4.1.1  内在思维语言表征的不足
    4.1.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命题态度的价值
  4.2  表征视阈下的命题态度:媒介与内容特性
    4.2.1  命题态度的媒介
    4.2.2  命题态度的内容及其特性
    4.2.3  命题态度结构之难以调和的要求
  4.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构命题态度的探讨
    4.3.1  斯莫伦斯基的张量积向量框架
    4.3.2  思维系统性的辩证
  4.4  小结
第五章  心理学解释的重构:一种新尝试
  5.1  心理学解释的重构缘由
    5.1.1  命题态度的编码混乱
    5.1.2  思维的受限系统性
  5.2  心理学解释的重构基础
    5.2.1  进化认识论视阈下的模块
    5.2.2  重新布线假说
  5.3  心理学解释的重构转向
  5.4  心理学解释的重构探讨
  5.5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专业术语表

内容摘要
基于心理学哲学视角,进行心理学解释问题的研究对心理学解释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引导作用,关乎作为科学解释之一的心理学解释的合理性判定,对心理学范畴内概念的理解及思考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有助于对作为日常行为解释手段的常识心理学的合理性疑问的澄清,更有益于整个心理学研究体系的统一。但是国内针对心理学解释问题进行哲学专业性研究的相对较少。本书的目的就是对心理学解释的概念问题、范畴问题、衔接问题,以及实现者和角色之间关系问题予以全面的哲学分析,由此来揭示心理学解释问题的本质。研究心理学解释问题离不开对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应用及探讨,从整体化研究的视角分门别类地对其中交杂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和认知哲学观点重新梳理,并且对心理学范畴内一些涉及心理状态解释的心理学主张进行重新审视。这里首先强调一点:心理学解释主要关注的不是一个“事实问题,而是一个法权问题,不是心理现象如此解释符合不符合现实的问题,而是对心理现象何以可能给出合理解释的问题。整本书探讨心理学解释的可行性方案,并把心理学问题中的主观性、内隐性和私密性哲学问题视为探讨的主要疑问,基于现实科学最新成果结合心理学的心理态度、情绪以及人的行为展开个人层次心理学解释与亚人层次心理学解释之间的融合问题探讨。首先,通过对科学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各种学派观点的分析,以求达到更加清晰地厘清心理学演变的历史沿革,同时通过借鉴当代心理科学领域的概念以支持心理学解释问题的探讨,并且结合心理学历史的发展维度为心理学和哲学的融合铺平道路。其次,在探讨心理学解释问题之前,对心理学哲学和心灵哲学加以区分,以便于之后保持对心理学解释研究的关注。同时,心灵哲学中的不同心灵主张为探讨衔接问题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进路,诸如功能主义、取消主义和唯物主义等。从形而上学的心灵哲学到关注心智现象的心理学哲学借鉴心灵哲学当中所包含的众多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方面的态度,来为心理学哲学所关心的认知活动以及行为解释提供不同视角。关于认知是如何产生的?认知会涉及什么类型的表征?我们如何理解这些表征之间的转换?这些表征是如何符合理性标准的?认知需要一定的认知结构吗?我们可以从高层次意识思想的结构推导出心理学的本质和机制吗?这些都是心理学哲学避不开的问题。总而言之,心理学哲学有两点不同于心灵哲学:(1)心理学哲学主要关心认知的本质和机制,不同于心灵哲学所关注的心灵形而上学问题;(2)心理学哲学的研究不可能脱离科学研究成果。所以本书是基于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两条主线,沿着英美心灵分析哲学的路径探讨心理学解释的哲学问题。

……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包括绪论和五章内容,以心理学哲学视角,对心理学解释问题进行探讨,对心理学解释的概念问题、范畴问题、衔接问题,以及实现者和角色之间关系问题予以全面的哲学分析,由此来揭示心理学解释问题的本质。本书将科学心理学发展史上各流派的观点及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与形而上学的英美心灵分析哲学相结合,探讨心理学解释的可行方案,探索心理学问题中主观性、内隐性和私密性哲学问题,阐释个人层次与亚人层次的心理学解释融合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