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障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抑郁障碍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4.41 6.8折 36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美主编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39625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3463337

上书时间2024-06-28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抑郁障碍的评估和辅助检查

 二、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

 三、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四、抑郁障碍的治疗目标

 五、抑郁障碍的鉴别诊断

 第二节 流行病学

 一、抑郁障碍高发病率和高漏诊率

 二、抑郁障碍的性别人口特点

 三、抑郁障碍的社会危害

 第二章 中医对抑郁障碍的认识

 第一节 定义及历史沿革

 第二节 病因病机

 一、从脏腑角度看抑郁障碍的病因病机

 二、从经络角度看抑郁障碍的病因病机

 第三节 辨证分型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辨证分型

 第三章 西医学对抑郁障碍的认识

 第一节 发病机制

 一、社会心理因素

 二、遗传学因素

 三、神经生物学假说

 第二节 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心理治疗

 三、其他治疗

 四、预后

 第四章 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经验

 第一节 治疗抑郁障碍的古代经验

 一、《内经》治疗抑郁障碍的思路和特点

 二、《伤寒杂病论》治疗抑郁障碍的思路和特点

 三、朱丹溪治疗抑郁障碍的思路和特点

 四、张景岳治疗抑郁障碍的思路和特点

 第二节 治疗抑郁障碍的现代经验

 一、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罗和春教授“电百印”法

 二、南京中医药大学张建斌教授“通督导气法”

 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志顺教授“调理髓海法”

 四、广州中医药大学符文彬教授“一针二灸三巩固”阶梯法

 五、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法”

 六、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靳三针”疗法

 第五章 抑郁障碍针灸治疗方法

 一、针刺法

 二、艾灸法

 三、电针法

 四、耳针法

 五、罐法

 六、穴位埋线法

 七、火位贴敷法

 八、皮内针法

 九、刮痧法

 十、皮肤针疗法

 第六章 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机制研究

 一、针灸对神经元可塑性的作用

 二、针灸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

 三、针灸对不同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

 四、针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五、针灸的心理学影响

 第七章 特殊人群抑郁障碍的防治

 第一节 产后抑郁障碍

 一、产后抑郁障碍的概念及发病特点

 二、产后抑郁障碍的针灸治疗策略

 第二节 围绝经期抑郁障碍

 一、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概念及发病特点

 二、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针灸治疗策略

 第三节 少年儿童期抑郁障碍

 一、少年儿童期抑郁障碍的概念及发病特点

 二、少年儿童期抑郁障碍的针灸治疗策略

 第四节 老年期抑郁障碍

 一、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概念及发病特点

 二、老年期抑郁障碍的针灸治疗策略

 第五节 卒中后抑郁

 一、卒中后抑郁的概念及发病特点

 二、卒中后抑郁的针灸治疗策略

 第八章 抑郁障碍的日常管理与护理

 第一节 精神调养

 第二节 起居调养

 一、顺应四时,起居有常

 二、趋热避寒,趋阳避阴

 第三节 饮食调养

 一、肝气郁结证

 二、血行郁滞证

 三、痰气郁结证

 四、气滞食郁证

 五、心神惑乱证

 六、心脾两虚证

 七、脾肾阳虚证

 八、肝肾阴虚证

 第四节 运动调养

 一、运动有助于提升阳气

 二、运动有利于调畅气血、通利经脉

 三、运动能促进神经生长、增强脑的可塑性

 四、运动有助于纠正昼夜节律紊乱

 五、呼吸运动是最基础的有效运动形式

 六、注意事项

 第五节 音乐疗法

 一、中国传统音乐疗法

 二、现代音乐疗法

 三、音乐疗法可辅助治疗抑郁障碍

 附一 张建斌教授通督解郁医案

 附二 针灸归经辨治以脑鸣为主诉的抑郁障碍病案二则

 附三 针刺治疗抗抑郁药所致口干验案1则

 写在最后的话

 一、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预后及转归

 二、抑郁障碍临床治疗的难点与对策

 三、经验与体会

 参考文献

精彩内容
本丛书选择针灸临床常见病症和有较好临床实践证据的病症,针对近现代针灸临床实践经验系统性总结,既为针灸工作者提供当代临床实践的诊治策略和实践指引,同时又提供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诊疗和护理引导和指导。本书内容主要包括针灸临床对抑郁症的认识、历代医家积累的诊治经验、主要针灸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规律、针灸治疗该病症的初步机制研究、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证据和策略以及日常生活指导和科普知识。本书适合针灸临床工作者及相关从业人员、中医科研及教学工作者、针灸专业在校学生等参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