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
  • 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5.94 6.8折 112 全新

库存2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卫威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ISBN9787100224222

出版时间2023-1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12元

货号15743842

上书时间2024-06-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沈卫威,1962年2月生,河南省内乡县人,文学博士,1991—2001年任教于河南大学,2002年始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胡适、吴宓、学衡派及民国学术思想史研究。



目录

第一卷 学术理路

导引:现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

绪论:史实与理路

第二卷 文化载体

文化整合:《学衡》

历史寻根:《史地学报》

地缘文化:《东南论衡》

文学批评:《大公报·文学副刊》

民族意识:《国风》

国家观念:《思想与时代》

第三卷 大学场域

大学理念:人文主义与实验主义

大学学术:学分南北

大学精神:诚朴雄伟

大学张力:校长、刊物与课程

大学人事:内耗与外补  

第四卷 个人体验

刘伯明:事功与影响

柳诒徵:大树成荫

胡先骕:科学与人文的双重企求

梅光迪:新人文主义者的语境错位

汤用彤:过了和过不了胡适这道“坎儿”

郭斌龢:中西融通

缪凤林:传承东南史学

张其昀:历史地理学的承传

陈 铨:从《学衡》走出的新文学家

王国维:从北大到清华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20世纪20年代的学衡派代表了与新文化运动同时代而旨趣有异的学术思潮。本书论述了学衡派的学术期刊阵地、主要人物活动场域及其思想理念,讨论了刘伯明、柳诒徵、胡先骕等有名代表人物。借助以上论述,它理清了现代中国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脉络,揭开了这些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的中国文化转型倡导者们的实践活动,对于完整认知现代中国的文化与学术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的学衡派研究始于1996年,近年又充分利用档案,修订初版,新补四章,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谱系。

主编推荐
1.作者把学衡派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思想史、文学史的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这个三位一体的构架中做整体性把握,由《学衡》这一个刊物、一批人的保守主义倾向,扩大到学衡派的多个刊物阵地群和多所大学、数十人所有意倡导的整体的人文主义运动,呈现出更加多元、复杂、立体的历史生态。2.在民国学术思想史的视野里,学衡派与新青年派的尖锐对立是建立在彼此共存的保守与激进、人文主义与实验主义、儒学本位与西方文化(科学、民主)、尊孔与反孔、古文与白话、信古与疑古等多重关系之上的,同时从地缘上出现了南与北、东南大学与北京大学在思想、学术中的差异。学衡派的研究无疑也使得作为参照物的“五四”研究的内涵更为明晰、外延更形丰富。

精彩内容

20世纪20年代的学衡派代表了与新文化运动同时代而旨趣有异的学术思潮。本书论述了学衡派的学术期刊阵地、主要人物活动场域及其思想理念,讨论了刘伯明、柳诒徵、胡先骕等著名代表人物。借助以上论述,它理清了现代中国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脉络,揭开了这些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的中国文化转型倡导者们的实践活动,对于完整认知现代中国的文化与学术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的学衡派研究始于1996年,近年又充分利用档案,修订初版,新补四章,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谱系。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回眸古人的世界,与“古代”建立对话关系,作为“现代”的他者参照,此即我们所理解的古典研究的精神实质。人文研究要注入新的生命,不能指望通过重振旧人文传统来完成,而是要更广泛地运用比较和历史的方法,把经典作品作为古代与现代世界一脉相承的发展链条上的环节,以更加广阔、有机的方式与当代生活联系起来。方法是外在的,贯通古今的人文精神才是问题的核心。基于以上理念,学界同仁共建“古典与人文”书系,从2022年起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分辑推出。丛书分为“西方古典丛稿”“中国古典丛稿”“现代中国丛稿”“现代西方丛稿”四大部类,诚邀同道学人共襄胜业,携手作育一方清净园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