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
  • 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6.67 4.5折 59 全新

库存5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成长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94429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1488057

上书时间2024-06-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简策博文)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是从三国时期的书信切入,以更为独特的视角去讲述三国的细节。无论是曹操寄给孙权的那封“会猎于吴”的挑衅信,还是嵇康寄给山涛那封中国历著名的“绝交书”,无论是曹植向魏明帝上的字字泣血的《求自试表》,还是诸葛亮给后主写下的传诵千秋的《出师表》,它们都是这个长达百年的乱世风云忠实的见证者。
  透过书信,我们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风云激变,也能捕捉到写信人笔下鲜活生动的历史细节,还能看到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战书、家书、求职信……种类繁多,细节丰富。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曹植、嵇康……文臣武将、才子名士轮番登场。
  从书信里,看透三国机密。



作者简介
成长,作家、编剧。1986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居北京。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影视艺术学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北京稻诚及所书店合伙人。 专注于历史题材图书、影视剧的策划与写作,出版个人专著《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这样好读的历史·三国争霸》《群雄逐鹿:彩绘三国演义》(文字部分)等,在中国香港出版繁体中文版专著《三国风云:八十八豪族的生死博弈》;文章散见于《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美文》《凤凰周刊》等。走访并记录三国文化遗迹百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百余处。

目录
政在家门:袁氏兄弟的帝业之梦

 会猎于吴:南北霸主的隔江对话

 放发山林:西取益州的仁者谲诈

 东山犹叹:建安文人的欢聚离散

 禽权馘亮:落寞才子的请战之表

 遗种之叟:汉末名士的分隔之伤

 依依东望:新城风云背后的文字暗战

 兴复汉室:一代名相的北伐宣言

 宁静致远:三国英豪的教子箴言

 志在丰草:竹林隐者的绝交之书

 乌鸟之情:亡国之臣的泣涕陈情

 后记

 参考资料

 附录:三国大事记

内容摘要
     政在家门:袁氏兄弟的帝业之梦 中平六年(189)八月戊辰的黄昏时分,东汉帝国都城洛阳①的皇宫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先从南宫九龙门开始烧起,然后迅速蔓延到南宫的两侧宫殿,进而整个皇宫陷入火海与杀戮之中。皇宫内到处都有横尸在地的宦官,煌煌皇宫犹如人间炼狱。 指挥这次行动的是兄弟二人:司隶校尉袁绍与虎贲中郎将袁术。他们的口号是杀死皇宫里掌权的宦官,为大将军何进报仇。因为就在当天上午,何进被中常侍张让、段珪等矫太后诏书召至嘉德殿内诛杀。这样的事件是东汉近二百年外戚、宦官两派恶斗的常见戏码,已经并不新鲜。 东汉帝国的皇帝大多幼冲即位,本能地依赖自己的母族,导致外戚干政;而当皇帝年龄稍大,想要抑制外戚的权力,又只能依靠身边最可信可靠的宦官们。因而,东汉历史上那些手握重权的外戚将军如窦宪、邓骘、梁冀、窦武等,最终的结局无不是为宦官所害。到了桓、灵二帝时,宦官的权力到达了很好,他们不仅培养了大批鹰犬爪牙遍布朝中与地方,打压反对他们的清流大臣,而且还手握禁军,将皇宫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张让、赵忠等“十常侍”更是贵宠一时。昏庸的灵帝甚至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光和七年(184)的黄巾起义打破了宦官集团独霸朝纲的局面。为了平息叛乱,汉灵帝任命内兄何进为大将军,总揽军权,又释放了此前因反对宦官而被禁锢的清流大臣。于是,外戚与清流大臣再次成为制衡宦官的力量。因而,尽管黄巾起义在短短九个月内就被平定,但洛阳城中、皇宫内外却波诡云谲、暗潮涌动,外戚与宦官这对宿敌摩拳擦掌,等待着最终较量的时刻。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一次将是一场玉石俱焚的对决,而陪葬的,将是整个东汉帝国。 注释: ①汉魏洛阳城在今河南洛阳东。东汉奉行“五德终始说”,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后,以汉为火德,火忌水,改洛阳为雒阳。曹丕代汉称帝,而魏行次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隹’加‘水’,变‘雒’为‘洛’。”(《三国志·文帝纪》注引《魏略》)因此严格来说,“洛阳”在汉末灵帝、献帝时期应作“雒阳”。本书为求行文一致,统一作“洛阳”。 一、四世三公 大将军何进出身南阳屠户之家,本是庸人,只因妹妹被选入宫中得宠于皇帝才扶摇直上。根基薄弱、才能不济的何进想要与宦官“掰腕子”,只有与“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汝南袁氏家族结成联盟。 汝南袁氏是当时天下名门望族,其兴业之主袁安历明、章、和三朝,位居司徒,不畏权贵,弹劾外戚窦宪,为时人称颂。此后,其子袁敞任司空,其孙袁汤任太尉,其曾孙袁逢任司空。“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三公,即司徒、司空、太尉。自汉哀帝废丞相以后,三公成为事实上的宰辅,可谓位极人臣。尽管到了东汉,行政权力向尚书台转移,“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但三公百官揆首的尊贵地位没有改变,很多大臣为了过一把三公的瘾,甚至不惜掏钱向皇帝买官(如曹操之父曹嵩)。三公手上有一大特权,就是可以开府治事、征辟才俊之士为自己属吏,因而当过三公的大臣往往能够拥有众多门生故吏,进而结成庞大的人脉网络。至于像汝南袁氏这样“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就更是“门生故吏遍天下”了。 袁绍和袁术都是司空袁逢之子,袁绍年岁居长,但是是妾室所生,且早年过继给无子的伯父袁成,而袁术则是正妻所生。因此袁绍和袁术在血缘上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宗法上则是堂兄弟。然而,宗法社会中嫡庶之别总是很容易导致兄弟之间形成歧视链。袁绍与袁术兄弟之间的嫌隙,可谓与生俱来。 作为在洛阳城内长大的贵胄子弟,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袁术“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他们都有极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身边聚拢了大批公卿子弟、名士游侠,声望日渐高涨,其中尤以袁绍最有声望,以至来拜见袁绍的车辆都填满了街巷,导致交通瘫痪。这在当时就引起了中常侍赵忠的警觉,他说:“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作为一个终生浸淫于宫廷权力斗争的老宦官,赵忠无疑有着极强的政治嗅觉。这话可谓一语成谶,最终他和他的同伴都命丧袁绍之手。 P1-5

主编推荐

  1.马伯庸诚挚推荐
  《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风起洛阳》《三国机密》《显微镜下的大明》等书的作者、超级畅销书作家马伯庸诚挚推荐(别出心裁的角度,别具一格的叙事,别开生面的解读)。
  2.孙权对曹操说""你不死我不安心"",嵇康与好友绝交,拒绝""996""
  孙权对于曹操的挑衅,在正式信之外又回了个纸条:你不去死,我可不安心。
  山涛邀请好友嵇康当官,嵇康回复:我有7个臭毛病2个坏习惯,不是当官的料。
  曹植给曹叡上书说:我想去战场厮杀,为魏国把孙权诸葛亮拿下。
  3.严选参考资料,深挖三国机密,展现更有细节的三国。
  42本参考书,4个报刊杂志资料,1个公众号资料,并且深入考察三国遗址,全面保证内容的有理有据,力求做到尽可能地严谨,展现一个更有细节的三国。
  4.读者喜欢,经久不衰的内容。
  《三国志》史书,《三国演义》的小说、电视剧、评书,《三国志》《真三国无双》《三国群英传》《梦三国》《全面战争·三国》等游戏,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烙上了一个三国烙印。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简策博文)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是从三国时期的书信切入,以更为独特的视角去讲述三国的细节。无论是曹操寄给孙权的那封“会猎于吴”的挑衅信,还是嵇康寄给山涛那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绝交书”,无论是曹植向魏明帝上的字字泣血的《求自试表》,还是诸葛亮给后主写下的传诵千秋的《出师表》,它们都是这个长达百年的乱世风云最忠实的见证者。
透过书信,我们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风云激变,也能捕捉到写信人笔下鲜活生动的历史细节,还能看到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战书、家书、求职信……种类繁多,细节丰富。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曹植、嵇康……文臣武将、才子名士轮番登场。
从书信里,看透三国机密。

媒体评论
1.马伯庸诚挚推荐  《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风起洛阳》《三国机密》《显微镜下的大明》等书的作者、超级畅销书作家马伯庸诚挚推荐(别出心裁的角度,别具一格的叙事,别开生面的解读)。

2.孙权对曹操说“你不死我不安心”,嵇康与好友绝交,拒绝“996”孙权对于曹操的挑衅,在正式信之外又回了个纸条:你不去死,我可不安心。
山涛邀请好友嵇康当官,嵇康回复:我有7个臭毛病2个坏习惯,不是当官的料。
曹植给曹叡上书说:我想去战场厮杀,为魏国把孙权诸葛亮拿下。

3.严选参考资料,深挖三国机密,展现更有细节的三国。
42本参考书,4个报刊杂志资料,1个公众号资料,并且深入考察三国遗址,全面保证内容的有理有据,力求做到尽可能地严谨,展现一个更有细节的三国。

4.读者喜欢,经久不衰的内容。
《三国志》史书,《三国演义》的小说、电视剧、评书,《三国志》《真三国无双》《三国群英传》《梦三国》《全面战争·三国》等游戏,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烙上了一个三国烙印。

别出心裁的角度,别具一格的叙事,别开生面的解读。
——马伯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