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形态设计研究:“设计空间”探索与优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数字形态设计研究:“设计空间”探索与优化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4.07 6.8折 6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绍庭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81015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11899150

上书时间2024-06-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曾绍庭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博士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国家公派留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形态、参数化设计。设计作品曾获iF、金点等国内外设计奖项,作品曾入选国家博物馆(2019年艺术与科学)、威尼斯双年展(2021年)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展。研究成果发表于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如CAADRIA等。



目录

前言

符号和缩略语说明

第1章概述

1.1研究背景

1.1.1数字双生,平行世界

1.1.2形态双形,找形造形

1.1.3自然双维,智慧形态

1.2概念界定

1.2.1设计空间

1.2.2数字形态

1.3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研究问题

1.3.2研究意义

1.3.3研究方法…

1.3.4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1.4 研究路径与全书写作结构

第2章数字形态设计空间相关理论及发展沿革

2.1本章概述

2.2数字形态的相关理论与发展历程

2.2.1数字形态发展历程

2.2.2数字形态发生

2.2.3数字形态学

2.2.4数字智慧形态

2.3数字形态设计空间

2.3.1相关领域的“设计空间”概念

2.3.2数字形态设计空间概念界定

2.3.3数字形态设计空间现有研究方法梳理

2.3.4数字形态设计空间现有研究工具梳理

2.3.5数字形态设计空间研究现状

2.4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2.4.1机器学习

2.4.2机器人(机械臂)制造

2.4.33D打印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数字形态设计空间探索与优化方法研究

3.1本章概述

3.2数字形态设计空间研究问题

3.2.1设计空间探索

3.2.2设计空间优化

3.3数字形态设计空间研究框架

3.4数字形态设计空间研究方法

3.4.1数字形态设计空间“探索”研究方法…

3.4.2数字形态设计空间“优化”研究方法

3.5数字形态设计空间研究工具

3.5.1“生成”式设计空间研究工具

3.5.2“计算”式设计空间研究工具

3.5.3“生成+计算”式设计空间研究工具

3.6数字形态设计空间研究内容

3.6.1“数字形态发生”——“生成”式设计空间探索与优化

……

第7章后记

7.1设计空间的探索与优化

7.2数字形态的定义与分类

7.3数字形态设计空间的框架与方法

7.4讨论

7.5未来工作与展望

附录 本书中的参数化设计程序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数字形态”,其可以按照设计形态学中关于形态的定义分为三类:(1)基于“本体论”属性的“数字自然形态”;(2)基于“认识论”属性的“数字人工形态”;(3)基于“本体论+认识论”属性的“数字智慧形态”。

本书所基于的数字设计研究方法为“设计空间”,它是将实际的设计问题转化为数字镜像空间的优化设计方法。“设计空间”的两个核心研究问题是“探索”与“优化”,即运用“设计空间探索”在设计空间中产生大量的设计方案,进而再通过“设计空间优化”对设计空间中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及定量评价,以选出很好设计。

将“设计空间”方法应用于“数字形态”的三个不同的形态类别,得到三类不同属性的设计空间:(1)基于数字自然形态的“生成”式设计空间。其在“探索”阶段强调以“设计变量”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在“优化”阶段适用于“功能、性能”优化问题;(2)基于数字人工形态的“计算”式设计空间。其在“探索”阶段强调以“规则系统”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在“优化”阶段适用于“视觉、美学”问题的优化;(3)基于数字智慧形态的“生成+计算”式设计空间。其在“探索”阶段强调“人机协同”的设计创新方法,在“优化”阶段侧重于“主观决策与评价”问题的研究。

基于上述理论建构与方法提炼,本书以“通过设计做研究”的方式,探索人机协同设计的创新方法。

精彩内容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数字形态”,其可以按照设计形态学中关于形态的定义分为三类:(1)基于“本体论”属性的“数字自然形态”;(2)基于“认识论”属性的“数字人工形态”;(3)基于“本体论+认识论”属性的“数字智慧形态”。

 本书所基于的数字设计研究方法为“设计空间”,它是将实际的设计问题转化为数字镜像空间的优化设计方法。“设计空间”的两个核心研究问题是“探索”与“优化”,即运用“设计空间探索”在设计空间中产生大量的设计方案,进而再通过“设计空间优化”对设计空间中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及定量评价,以选出很好设计。

 将“设计空间”方法应用于“数字形态”的三个不同的形态类别,得到三类不同属性的设计空间:(1)基于数字自然形态的“生成”式设计空间。其在“探索”阶段强调以“设计变量”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在“优化”阶段适用于“功能、性能”优化问题;(2)基于数字人工形态的“计算”式设计空间。其在“探索”阶段强调以“规则系统”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在“优化”阶段适用于“视觉、美学”问题的优化;(3)基于数字智慧形态的“生成+计算”式设计空间。其在“探索”阶段强调“人机协同”的设计创新方法,在“优化”阶段侧重于“主观决策与评价”问题的研究。

 基于上述理论建构与方法提炼,本书以“通过设计做研究”的方式,探索人机协同设计的创新方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