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文物中党的成长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色文物中党的成长史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9.44 5.7折 69.8 全新

库存3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219111826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8元

货号11042563

上书时间2024-06-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本书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参与撰稿人员如下:黄黎,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出版有《党章的历程》《见证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复兴之路>展览文物细说》等;安跃华,研究馆员,从事近现代(革命)文物研究,出版有《中国近代留法学者传》《中华革命党本部债券的发行》等;安莉,研究馆员,从事近现代(革命)文物研究,出版有《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等;王海蛟,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近现代史研究,出版有《两种命运大决战》《西行壮歌——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等;赵锋,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近现代(革命)文物研究,出版有《为英雄正名》《长征记忆》等。

目录
前言

引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5
——《青年杂志》  /  001

“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1920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  009

“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 1921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  017

中国共产党的起航 1921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  025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1923
——京汉铁路江岸工会会员证章  /  033

共产党领导的北伐先锋团 1926
——叶挺独立团用过的《湖南邮路全图》  /  041

大革命挫折中的不朽宣言 1927
——李大钊《狱中自述》  /  049

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军队纪律建设 1928
——写有“六项注意”的包袱皮  /  055

红色根据地的憧憬 1935
——方志敏就义前的手稿  /  061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6
——长征中的两株黄花草  /  067

见证抗战全面爆发后的第一个胜利 1937
——平型关大捷缴获的日军水壶  /  075

中国抗日战争的军事理论纲领 1938
——《论持久战》  /  083

党的七大与抗战胜利 1945
——一二九师敬献的彩绘降落伞  /  091

转战陕北的见证 1947
——一双旧布鞋  /  099

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1948
——支前模范董力生用的独轮小推车  /  107

开启新中国的开国盛会 194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  /  113

献礼新中国的诞生 1949
——国旗设计原稿  /  121

人民政权的象征 1949
——新中国开国第一大印  /  129

新中国土地改革运动 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135

开启新中国外交新篇章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143

西藏历史迎来新时代 1951
——签订“十七条协议”用的印章、文具  /  149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952
——上甘岭阵地上的红旗、弹片土和工兵锹  /  157

新中国第一部根本大法 1954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65

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开端 1955
——朱德的三枚勋章  /  171

中国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 1956
——“解放”牌汽车  /  179

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6
——全国工商界给中共中央的报喜信  /  187

见证中国国防科技的发展 1964
——王淦昌的木箱  /  195

知识改变命运 1977
——恢复高考的准考证  /  203

一场伟大思想变革的先声 1978
——《理论动态》刊载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211

迎接科学的春天 1978
——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1+2)论文手稿  /  219

拨正历史的航向 1978
——一份历史转折关头的讲话提纲手稿  /  227

拉开农村改革的序幕 1978
——小岗村的“红手印”  /  235
中国体育“零的突破” 1984
——许海峰获得的第23届奥运会金牌  /  243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984
——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用的签字笔  /  251

中国的“破冰之旅” 1985
——南极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  261

见证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时刻 1992
——伴随领导人“南方谈话”的夹克衫  /  267

抗洪抢险的军令状 1998
——16名党员立的“生死牌”  /  275

中国“入世”一锤定音 200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入世槌”  /  283

中国人的逐天梦 2003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  291

“天路”变通途 2006
——修建青藏铁路使用的高压锅  /  297

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诠释 2008
——北京奥运会上的“祥云”火炬  /  303

锁进柜子里的政府权力 2014
——被封存的109枚公章  /  311

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能 2014
——“时代楷模”朱彦夫的工作日记  /  319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21
——十八洞村“社员股金证”  /  327

内容摘要

    《青年杂志》(后来更名为《新青年》)20世纪初中国一份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为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青年杂志》和《新青年》两本杂志,均为16开本,彩印封面.尺寸皆为纵25·5厘米、横185厘米。它们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见证了其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巨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然而。当时的西方列强不断加紧对华侵略,封建军阀对内独裁破坏民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袁世凯在复辟帝制之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使旧道德、旧思想卷土重来,中国社会黑暗至极。在这种彷徨苦闷的氛围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先进知识分子致力于寻求摆脱现状的出路,逐渐兴起了一场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向封建传统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青年时代即赴日本留学,深受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参加过反清斗争和辛亥革命,曾编辑《国民日报》《安徽俗话报》等报刊,在日本与章士钊协办《甲寅》杂志。

    1915~,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同年915日创办了《青年杂志》。他在创刊号的社告中写道,国势陵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将革除旧思想和封建陋习的重任寄予青年,期待青年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青年杂志》的内容新颖独特,竖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与青年共同探讨各国学术、思潮,给沉闷的思想教育界吹来一股清风,使人们从封建专制主义造成的盲从和蒙昧中解放出来,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良师益友

    由于陈独秀在日本时曾有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的经历,《青年杂志》的创办也受到《甲寅》杂志的影响。二者不仅在政治立场和发刊主旨上相似,而且在作者群和编辑思路等方面也有很多沿袭,而对于“通讯栏目这种讨论形式的注重,二者更是如出一辙。《甲寅》于191510月出至第十期后即被袁世凯下令查封,许多人把《青年杂志》视为《甲寅》的延续与替代。

    《青年杂志》最初为月刊,是综合性学术刊物,六号为一卷,每号约100页。由于与当时其他刊物名字雷同,191691日出版第二卷第号时,《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19171月,应蔡元培的邀请,陈独秀赴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由上海迁至北京。从19181月的第四卷第一号起,《新青年》改版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同时,带动其他刊物形成提倡白话文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刊载了部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又迁回上海,从第八卷第一号开始,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重要贡献。1921年,《新青年》迁往广州出版。192271日,出版完第九卷第六号后休刊。19236月,在广州改为季刊续出四期.成为中共中央的正式理论性刊物。19254月,又改为不定期刊物,共出版五期。19267月停刊。

    《新青年》从第一卷第一号至第三卷第六号,一直由陈独秀一人担

......




主编推荐
? 编辑推荐 【一本以独特角度讲述百年党史的通俗读物】 本书以红色文物为载体,串联建党百年的重要阶段和节点,写法突破历史的一般呈现方式,党史与文物相互激发,见物、见人、见事、见史,内容真实饱满,文笔质朴感人,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在鲜活而有温度的故事中传导知识,感动人,教育人。 【一本以红色文物弘扬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本书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国内革命文物很好机构、专家非常不错讲述】 本书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红色基因库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直致力于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致力于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本书是其集合馆内党史、新中国史、革命文物研究等领域多位非常不错专家的智慧结晶。 【宏大的视野,有血有肉的故事细节】 本书以宏大的视野,借助党史“大事件”中的真实文物见证感人的“小细节”,让读者沉浸式体验一大时的惊心动魄,就义前的铁骨铮铮,长征过程的坚忍不拔,抗战面对强敌的誓死不屈,改革开放的敢于变革,脱贫攻坚的矢志不渝……感受党史在红色文物中留下的精神和热血。 【50多张精美文物图片,全彩图文呈现】 本书精选建党百年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如《新青年》杂志、嘉兴南湖红船、《论持久战》早期版本、淮海战役中的小推车、五星红旗设计稿、小岗村红手印、十八洞村社员股金证等,并配以高清精美图片,四色全彩印刷,立体式营造历史现场感,一些珍贵文物更是抢先发售以完整面目展示于图书中。 【“中国好看的书”设计师倾心设计】 本书打破主题出版图书设计的常规做法,邀请获得“中国好看的书”殊荣的品质设计师操刀打磨整体设计,为红色文物及整本书打造独特的呈现形式,舒朗、悦目,封面、辑封、目录等均独具匠心。 【大拉页、精美书签等随书送】 本书采用独特的拉页设计,完整呈现大革命时期遗留的珍贵文物——“狱中自述”文稿,并随书赠送精美手绘红船书签,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珍藏意义。

精彩内容
《红色文物中党的成长史》是一部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以红色文物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成长史的通俗党史读物。全书精选党百年来不同重要历史时期的数十件代表文物,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物为载体,一一讲述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还原文物的历史环境和背景,通过一件件“活起来”的红色文物,以点带面,串联起党百年来筚路蓝缕而恢宏阔大的历史,立体展现党由小到大、从苦难到辉煌的成长历程。本书突破了历史的一般呈现方式,党史与文物相互激发,见物、见人、见事、见史,内容真实饱满,而几十幅文物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在生动的形式和感人的故事中,带给人教育和启发,是一部有温度、可触摸、可收藏的党史读物,也是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庄严献礼。

媒体评论
【一本以独特角度讲述百年党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以红色文物为载体,串联建党百年的重要阶段和节点,写法突破历史的一般呈现方式,党史与文物相互激发,见物、见人、见事、见史,内容真实饱满,文笔质朴感人,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在鲜活而有温度的故事中传导知识,感动人,教育人。
【一本以红色文物弘扬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本书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国内革命文物顶尖机构、专家权威讲述】本书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红色基因库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直致力于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致力于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本书是其集合馆内党史、新中国史、革命文物研究等领域多位权威专家的智慧结晶。
【宏大的视野,有血有肉的故事细节】本书以宏大的视野,借助党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