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盛和夫:管理要学王阳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稻盛和夫:管理要学王阳明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73 2.0折 38 全新

库存20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明镜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11491

出版时间201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8382541

上书时间2024-06-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明镜,工商管理硕士,现任某企业不错主管,阳明**的忠实信奉者,多年研究日本企业管理之道,注重从文化角度解读企业经营的内核。

目录

第一章:成功的起点在于修炼灵魂
第二章:大商靠德求财富
第三章:积蓄力量等待春暖花开
第四章:幸福与否只有心知晓
第五章:心存良知才是为人之道
第六章:“利他心”是颗至美之心
第七章:唯有人心是经营之本
第八章:逆境中更要树立相信自我的信念
第九章:真挚的对待平凡即是非凡
第十章:面对黑暗善念存时即是天理
第十一章:人的进步是比降世之初心境变得美好
第十二章:思善行善命运才会好转
第十三章:用圣人之心回报社会
第十四章:持志如心痛定能度过人生的困境
第十五章:遵循良心法则寻得天君泰然的力量
第十六章:慎独是让心灵走向成熟的捷径
第十七章:用真诚的心描绘多彩的未来
第十八章:精金喻圣人 慈悲得人心
第十九章:万物归于天理 感恩之心长存
第二十章:本然之心让辉煌成为永恒
第二十一章:善行结善果 大善似无情
第二十二章:依内心本原之力方可立命
第二十三章:致知格物增长创新的胆识
第二十四章:成功在于用良知捍卫自己的正义感
第二十五章:“精一”的功夫是神赐予的力量
第二十六章以“君子不器”的大度容纳天下
第二十七章:身先士卒增加凝聚力
第二十八章:不经意的成功在于良心发现
第二十九章:同气相通是事业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第三十章:放眼大局于细节处苦用“惟精惟一”功
第三十一章:知行合一的成功方程式
第三十二章:日益精进 心存天理

内容摘要
人生在世,直到终要咽气的那一天止,都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和乐,在被幸运与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饶地努力活着。把这个过程本身当作“去污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灵魂,带着比初到人世时有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我认为人生的目的除此以外别无他求。——《稻盛和夫自传》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众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传习录》
【成功的人生是什么样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我们会不惜代价付出各种各样地努力,追求心目中的成功。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怎样做才能不失去方向?怎样才能跨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呢?】
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们现代人都在努力付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可是忙碌的生活并不代表我们会获得成功,也并不意味着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反而可能与成功背道而驰。时下“穷忙族”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忙并不意味着出效率,同时可能会越忙越穷,早已远离最初的梦想与方向。
如果我们真的步入这种境遇的话,一定要停下忙碌的步伐,放下堆积如山的工作,推掉各类繁杂应酬,将时间交还给自己,倾听一下内心真实的声音,审视一下我们一路走来已经做过的事和正在努力完成的任务,思考曾做过的努力到底有没有价值。仅仅是为了忙而去忙的话,成功早已渐行渐远了。
1932年出生在日本鹿儿岛的稻盛和夫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公司),52岁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创业40年左右的时候即进入世界500强。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创设京都赏,每年表扬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此外,他还出任以年轻一辈经营者为招收对象的“盛和塾”校长,为培育新时代经营者不遗余力。2010年2月又临危受命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可见稻盛和夫的一生都在忙碌着。
可忙碌的稻盛和夫为什么可以创立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并且成为日本首相的顾问呢?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稻盛和夫在付出努力之初,始终秉承着明确的人生目的,有着做人的准则。他将人生的过程比作“去污粉”,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人都是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自身的灵魂。伟大的人生就此开始,而成功之门也会缓缓打开。
我们常认为追求财富就是追求成功,往往这种观点是很狭隘的。成功并非是由外而内的一种索取,反而是由内而外的彰显过程。
心学大师王阳明谈及的“知行合一”目的就是摒恶扬善,以此来实现现代人所说的成功之道。“知”与“行”的关系并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意念显发。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以及思想意念和意念显发的关系。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和人生态度,很难让我们在苦乐并存的人生中找到行动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要秉承善念,“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善念萌发时我们要清楚感知,并且不断地在意识中扩充、发扬。而当恶念萌发的时候我们同样要知道,并遏制它的蔓延。知道并扩充我们内心的正能量,同时遏制内心的负能量,这种志向是一种天赋。王阳明觉得拥有了这样的天赋之后圣人也不过如此了。
 
当年王阳明镇压赣南农民起义时,曾在给他的学生杨仕德、薛尚诚的信中提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认为“山中贼”固然猖獗,但最难对付的还是活动在人们心中的一己之念,它看不见、摸不着,瞬息即来,瞬息即逝,对付“心中贼”无疑要比对付“山中贼”花更大的气力。“心中贼”也正是所说的“恶念”。“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做人一定要在良知上克己去私,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心存善念来遏制恶念,与《金刚经》所提及的“善护念”是一个道理。
成功并不是从外界而来,而是从“心”开始。正因为稻盛和夫看到了迈向成功的方向,所以他才提出提高人性、修炼灵魂。他的成功起点也是如此开启。稻盛和夫所说的“去污粉”恰恰与王阳明所提出的“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是一种意思。拥有成功事业的前提是要拥有成功的人生观。
稻盛和夫事业上的成功正是依赖于他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一种体验,都是值得珍藏的财富。在这种体验之中积累信仰的力量,激发内心的正能量,用王阳明所提及的心学之道铸就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努力地活着正是他最大的成功。我们的灵魂与心灵都需要涤荡以达到“去污粉”的效果。
那么稻盛和夫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去污粉”效果的呢?稻盛和夫在上中学的时候,学校要求大家到新建校区的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因为当时离高考不到一年,学习很紧张,听话的稻盛和夫尽管不情愿,但还是勉强去了工地。但到那里一看,发现高三学生总共只有三四个人,而且每个人劳动都心不在焉,心中充满怨气。相对于那些没来的同学,他们失去了宝贵的复习考试时间,这很不公平。稻盛和夫决定以后也不来这里做这种受累不讨好的义务劳动了。之后的三天,稻盛和夫果然没去,在家中认真复习,准备考取好成绩。可是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三天的时候老师突然跑到工地进行点名,其他同学事先听到风声,赶在点名之前到达现场。稻盛和夫被蒙在鼓里,点名时缺席。老师十分气恼,毕竟当时的情况是,班里的同学除了稻盛都在现场。
次日,老师便将稻盛叫到自己办公室。
走入办公室,老师板着脸,面色难看地望着稻盛。稻盛心里预感一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老师好。”稻盛毕恭毕敬地向老师鞠了躬。老师没有理他,更没有让他坐下。
“老师,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问你,昨天你去哪里了?”
“我?去、去——”
“去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了?”老师反问道。
“我没去。我——我——复习功课了。”诚实的稻盛低下了头。
接下来,老师对稻盛进行了一次很严厉的训斥:“昨天,班里的其他同学都牺牲个人时间在工地进行劳动,而只有你一个人缺勤,你的举动让我很失望,心里只想着自己高考,连义务劳动都不参加,没有一点奉献精神,真自私。如此自私的人将来能做什么大事?真是让人失望和愤慨!”
稻盛和夫羞红了脸。此事对处于青春期的他打击很大。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从这次经历中走出来。
 
此外,还有一件事让稻盛和夫至今也无法忘记。当时学校组织了一场棒球比赛,由于比赛地点在距离学校很远的地方,所以同学们需要乘电车,但稻盛和夫当时的家境并不富裕,乘电车对他而言是件较为奢侈的事情。为了给家中减轻负担,节省一些钱,他决定走路往返。虽然很辛苦,但是在稻盛和夫看来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不过后来一位同学说只要拿自己的月票混进站台就一定能顺利到达,稻盛和夫有些犹豫,毕竟这种做法是违反电车站的规定,抓住要受严厉惩罚的。
如果走路往返,会花费自己很多的时间,但能够乘上电车的话,节省出的时间完全可以去做其他事情。于是稻盛的思想也慢慢开始松动。最终稻盛和夫未能坚持最初的想法,而是选择用逃票的方式去乘坐电车。他尾随着拿月票的同学一起混了进去。还好,去的时候很顺利,检票员没有察觉出不对劲。
可是回来时就没有那么顺利了。毕竟稻盛和夫对这种逃票行为感到不安,总是怕被人察觉。即使未被人看出来,他也像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走向检票台,准备蒙混过关。可检票员一眼就识穿了稻盛不正常的举动。
检票员不依不饶,拉住稻盛准备交到大厅处理。虽说是初犯,但车站却不管,只当惯犯处理,没收月票之外,还罚了他几倍的钱。第二天学校告示板上又将此事点名批评。稻盛和夫羞愧难当,懊悔不已。从此放弃月票,每天徒步上学。虽然这让他很辛苦,但他觉得这是对自己理所应当的一种惩罚。
这两件事深深触动了稻盛和夫,从那时起他感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需要脚踏实地,耍小聪明早晚会被识破。即使自己侥幸逃脱了老师点名或者是检票员的眼睛,但终有一天也会在其他事情上吃大亏。心思不正、行为不当的人是无法立足在这个社会上的,而成功更是无从谈起。
在稻盛和夫看来无论是逃脱义务劳动还是逃票都是内心的不诚实,这种不诚实只有通过不断的劳动来遏制,达到“而遏之”的效果。他认为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的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更主要的是通过劳动来获得灵魂上的提升,砥砺一颗强大的内心。专心致志、一心扑在日常劳作上才是磨炼精神、提高心性的尊贵“修行”。
稻盛和夫经常对身边的人说:“必须极其诚实地过好每一天。生命只有一次,万万不能浪费,要竭尽全力、真挚、认真地活着——坚持这种看似朴直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将旧貌换新颜,变成非凡的人。”
这种非凡正是一种成功。在人生的各种艰难中不断地思索,在劳动中丰实自我,专心致志于一事,努力工作。通过日常的精进,精神自然得到磨炼,形成厚德载物的人格。成功的事业首先要建立起成功的人生态度。也只有这样,人性才能不断地完善,灵魂才可以被提升。用清澈的人格、更高层次的灵魂来迎接事业上的成功。

主编推荐

 1、稻盛和夫出身贫寒,但是他却一手打造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本书真实记录了稻盛和夫的成长历程,历数了他人生中思想改变的时刻,阐述了阳明心学对稻盛和夫的深刻影响。 

 2、稻盛和夫的思想启蒙者是日本的倒幕英雄西乡隆盛,而西乡隆盛又是王阳明的推崇者。因此,王阳明的心学极大的影响到了稻盛和夫。而且,稻盛和夫和王阳明的经历相似,都是历经磨难然后取得了大成就。相似的经历更能使稻盛和夫贴近王阳明当时的心境。稻盛和夫讲阳明心学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终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哲学。 
 3、经商的本质在于与人打交道,经营之本唯有人心,看稻盛和夫如何在企业管理中经营人心并使得企业成长为500强企业。 

精彩内容

? ? ?“我喜欢西乡隆盛,他对中国王阳明的阳明学说有相当高的造诣。他曾经两次顶撞萨摩的长官,被流放荒岛。每次流放总会带上阳明学、儒教的书籍,即使?是在贫瘠的荒岛上遭受牢狱之灾也不断地提高完善自我”
????????????????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的思想启蒙者是日本的倒幕英雄西乡隆盛,而西乡隆盛则是阳明心学的?忠实追随者,西乡隆盛就曾经说过:“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因此,阳明心学也和稻盛和夫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阳明的一生,坎坷波折,历经贬谪、受诬、辞官、病老等人生中的不幸,但他?总能逢凶化吉,成就无尚荣耀。与其相似的是,稻盛和夫幼时患肺结核,险些丧命;中学、大学以及就职考试,也是一路落第……但他成为两家世界500?企业创始人,被誉为“经营之圣”。和王阳明相似的人生经历,让稻盛和夫对阳明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他将阳明心学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阳明心学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经营哲学。

王阳明认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稻盛和夫充分理解了这种精?神,认为经商的本质在于与人打交道,经营之本唯有人心。正是这种大商在德、以人心为本的精神使得稻盛和夫度过了企业经营中的一个个难关。
? ? ? 另外,稻盛和夫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一直遵循一些原则,比如“敬天爱人”、“诚实公正”、“知行合一”等。从这些原则中我们都能看到阳明心学对他的影响,可以说,稻盛和夫的成长经历也是一部阳明心学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真实写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