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3.9 6.8折 5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陶涛,信昆仑,尹大强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70071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11517705

上书时间2024-06-26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概论

 1.1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重要性

 1.2同内外供水管网漏损概况

 1.2.1我国供水管网漏损概况

 1.2.2国外供水管网漏损概况

 1.3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

 1.3.1工程措施

 1.3.2技术措施

 1.3.3管理措施

 1.3.4漏损控制措施指南

 1.4本章小结

 第2章 漏损控制的水量平衡与表务分析

 2.1水量平衡分析系统

 2.1.1水量平衡分析方法与计算

 2.1.2已计量的注册用户用水量分析

 2.1.3未计量的注册用户用水量分析

 2.1.4漏损水量评估

 2.1.5供水管网水量审计

 2.1.6水量平衡分析与漏损评估实例

 ……



内容摘要
1章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概论

1.1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供水管网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繁荣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工作为城市经济增长、居民安定生活提供着坚实保障。然而,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由于设计、腐蚀、老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因素而面临着管网漏损严重的严峻考验,供水管网的高效稳定运行因此受到了影响。一方面,管网设计年代久远,现役管线年久失修、管网供水设施老旧等问题在我国供水管网中广泛存在。另一方面,我国早期供水管网管材以灰口铸铁管和混凝土管为主,材料强度欠缺,早期施工技术存在一定缺陷,使得管线接口等位置容易发生漏失现象。再者,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城镇化过程带来了城镇用水人口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城镇供水系统规模的空前发展,管网的欠科学扩张、用水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部分管网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也较易出现漏损问题。此外,管网运行管理技术水平不高也是供水管网漏损频发的原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管网漏损问题成因多而复杂,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因素,但无论何种原因导致了管网漏损现象,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量经净水处理的水从管道中流失,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然而,在大量水资源因漏损问题被浪费的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具有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我国年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6位;但我国人口众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2100m,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还是一个存在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国家,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此外,我国还面临着用水量日益增长的情况。在用水量方面,据估计,世界年用水量约为46000亿m3,而我国2018年的全国用水总量达到了6015.5亿m3,约占世界年用水量的13%,同时也占到了当年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9%2018年的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32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25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89L/d,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66.8m,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65m·。根据1997201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1997~2018年间我国的全国用水总量及当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情况如图1-1所示。

由此可知,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以及用水量增长的问题无疑给城市供水带来巨大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控制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势在必行。

除了加剧上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之外,供水管网漏损问题还会带来其他危害。它不仅浪费了城市供水系统中取水、处理和输配的成本费用,还要额外增加供水系统建设投资,用于增加供水量、提高部分地区的供水压力以及更换、维修破损管道及管道配件设施。若管道出现漏损而长时间未被发现,那么建筑物和路面交通的安全将会受到影响,情况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影响城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因此,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重要性众发突出,供水管网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重视。控制和减轻管网漏损问题、为城市开源节流成为政府部门和供水企业的一项关键任务。国家层面曾多次发文强调供水节水并就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向各供水企业提出了严格的考核目标。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明确对改进城市供水、节水、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2010123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调对用水总量、水资源开发以及用水效率的控制。国务院于20152月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m以内”并明确强调了要加强城镇节水,“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进行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包括:

1.节约资源

进行漏损控制可以起到节约水资源与电力资源的目的。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很多地区出现的水资源紧缺现象会对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制约,影响居民生活,管网漏损问题造成的大量水资源白白流失,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管网漏失水量作为水厂供水的一部分,也经过了水泵的提升,然而最终却没有被用户使用,因而造成了大量电力资源的浪费。

2.节约供水成本,降低供水企业亏损率

自来水经过水厂净水工艺处理再经水泵增压,才能通过配水管网供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净水工艺需要消耗电能、混凝剂、消毒剂等,水泵提升则对电能产生了消耗,通过漏损控制可以降低这部分贺用支出,节约供水成本。此外,漏损水量具有无收益的属性,是供水企业无法回收水费部分的净水水量,因而控制管网漏损还可以减少企业亏损。

3.保障供水的可靠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