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脱贫攻坚研究:以四川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脱贫攻坚研究:以四川为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7.9 2.0折 88 全新

库存14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郝儒杰著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0433694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9346708

上书时间2024-06-26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郝儒杰,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讲师,《党政研究》编辑,曾在四川省委组织部工作锻炼(2014、2015),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持主研国家、省(部)、市(厅)级各类研究项目30余项,参与撰写了《四川省巴中市“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等重大项目,公开发表学术理论文章40余篇,研究报告获得四川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1项,获得中央组织部一等奖1项、四川省政府奖二等奖1项、成都市政府奖三等奖1项、第十届叫川省党校很好成果一等奖1项,被评为第十届四川省党校很好科研优选个人,2015年被评为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很好共产党员”,同时,连续两年被评为“很好教师”和“科研优选个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利于研究和认识中国贫困问题的特点 

 1.2.2 有利于拓宽脱贫攻坚的理论研究视野 

 1.2.3 有利于科学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的规律 

 1.2.4 有利于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评述 

 1.3.2 国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的重点、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消灭贫困的论述 

 2.1 马克思、恩格斯对消灭贫困理论的开创与批判 

 2.1.1 基本原则 

 2.1.2 基本内容 

 2.1.3 理论贡献 

 2.2 列宁对消灭贫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2.1 基本原则 

 2.2.2 基本内容 

 2.2.3 理论贡献 

 3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消灭贫困的理论论述 

 3.1 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消灭贫困的理论根基 

 3.1.1 基本原则 

 3.1.2 基本内容 

 3.1.3 理论贡献 

 3.2 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消灭贫困的理论基石 

 3.2.1 基本原则 

 3.2.2 基本内容 

 3.2.3 理论贡献 

 3.3 进一步完善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消灭贫困的理论 

 3.3.1 基本原则 

 3.3.2 基本内容 

 3.3.3 理论贡献 

 3.4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消灭贫困理论进行了重要补充 

 3.4.1 基本原则 

 3.4.2 基本内容 

 3.4.3 理论贡献 

 3.5 开辟了新时代我们党消灭贫困理论的新视野 

 3.5.1 基本原则 

 3.5.2 基本内容 

 3.5.3 理论贡献 

 3.6 中国共产党人消灭贫困的理论贡献 

 3.6.1 共性特征 

 3.6.2 个性特征 

 3.6.3 理论贡献 

 4 四川省脱贫攻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1 脱贫攻坚面临的机遇 

 4.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 

 4.1.2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稳健推进 

 4.1.3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 

 4.1.4 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稳步推进 

 4.1.5 绿化全川行动全面推进 

 4.2 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 

 4.2.1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度较大 

 4.2.2 劳动力大规模外流影响贫困地区发展 

 4.2.3 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 

 4.2.4 社会经济增速放缓,农村发展活力低下 

 4.2.5 科技、人才等脱贫支撑力量不足 

 5 四川省脱贫攻坚的部署与特征 

 5.1 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 

 5.1.1 总体要求 

 5.1.2 目标任务 

 5.1.3 对象范围 

 5.2 脱贫攻坚的总体特征 

 5.2.1 以创新理念助力脱贫模式创新 

 5.2.2 以协调理念助推脱贫资源整合 

 5.2.3 以绿色理念促进生态脱贫发展 

 5.2.4 以开放理念拓展帮扶平台建设 

 5.2.5 以共享理念推进脱贫成果惠民 

 6 四川省脱贫攻坚的现状与问题 

 6.1 帮扶队伍的现状分析 

 6.1.1 个人家庭情况分析 

 6.1.2 业务能力情况分析 

 6.1.3 政策保障情况分析 

 6.2 脱贫对象的现状分析 

 6.2.1 自然地理因素分析 

 6.2.2 脱贫动力因素分析 

 6.3 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6.3.1 健全完善相关制度 

 6.3.2 确保职责责任明确 

 6.3.3 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7 四川省脱贫攻坚的重点与难点 

 7.1 脱贫攻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7.1.1 科学看待脱贫攻坚的长期性 

 7.1.2 辩证看待脱贫攻坚的艰巨性 

 7.2 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 

 7.2.1 重劳动力转移与轻地区自我发展的矛盾 

 7.2.2 贫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7.2.3 绿色发展与脱贫的矛盾 

 8 四川省脱贫攻坚的方法与措施 

 8.1 脱贫攻坚的方法 

 8.1.1 “靶向式”攻坚法 

 8.1.2 乡村干部例会法 

 8.2 脱贫攻坚的措施 

 8.2.1 干部扶贫 

 8.2.2 生态扶贫 

 8.2.3 “互联网+党建”扶贫 

 8.2.4 易地搬迁 

 8.2.5 开办“农民夜校” 

 8.2.6 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 

 8.2.7 产业扶贫 

 8.2.8 医疗精准扶贫 

 8.2.9 金融扶贫 

 8.2.10 社会资本扶贫 

 9 四川省脱贫攻坚的效果与评价 

 9.1 现阶段脱贫攻坚的效果分析 

 9.1.1 “六个精准”落实成效显著 

 9.1.2 “五个一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9.1.3 聚焦摘帽、精准帮扶,脱贫成效明显 

 9.1.4 四大片区攻坚与面上攻坚整体推进 

 9.1.5 企事业单位对口定点扶贫成效明显 

 9.2 现阶段脱贫攻坚措施的初步评析 

 9.2.1 集中力量解决影响贫困群众最迫切的问题 

 9.2.2 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9.2.3 企事业单位倾力帮扶彰显行业特色 

 10 四川省脱贫攻坚的思考与展望 

 10.1 脱贫攻坚的主体与客体 

 10.1.1 脱贫攻坚的客体推进向度 

 10.1.2 脱贫攻坚的主体推进向度 

 10.1.3 主客体双重推进向度相统一 

 10.2 脱贫攻坚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10.2.1 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关键 

 10.2.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保证 

 10.2.3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途径 

 10.3 脱贫攻坚的几点展望 

 10.3.1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实现精准帮扶 

 10.3.2 脱贫攻坚还需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 

 10.3.3 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共识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书记情况登记表 

 附录二 帮扶工作组情况表 

 附录三 联系单位帮扶情况表 

 附录四 贫困村情况表 

 附录五 贫困户情况表 

 附录六 领导联系情况表 

 附录七 年度四川省脱贫攻坚验收考核抽查调查问卷表 

 附录八 乡村干部例会工作开展登记表 

 附录九 村级组织及群众困难诉求收集登记表 

 附录十 未解决困难诉求汇总表 

 附录十一 村级组织及群众困难诉求汇总表 

 附录十二 “农牧民星期天”活动开展情况登记表 

 附录十三 考核过不过,群众说了算 

 后记 

精彩内容
本书随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下,立足四川脱贫攻坚的实践,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社会调查研究等方法,研究和考量当下社会各界关于脱贫攻坚的关注热点、重点和难点,有利于研究和认识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