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水质评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水质评价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9.78 5.0折 80 全新

库存1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伟,马增岭,杨雨玲主编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060694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14089752

上书时间2024-06-26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伟,黄山学院副教授、第五届学术骨干、先进个人(2016)、校级科研平台负责人(2021),理学博士,厦门大学博士后(2015—2019),加拿大蒙特爱立森大学访问学者(2017—2018),江苏海洋大学、温州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外聘硕导。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浮游生物生理生态学,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修复技术,主要承担“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5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信评审专家,安徽省科技专家库专家,江西省科技专家库专家,浙江省科技专家库专家;《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Photosynthesis Research》《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Fundamental and Applied Limnology》《Aquaculture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目录

上篇 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第一章 绪论

一、浮游植物及其生态学意义

1.浮游植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浮游植物的生态学意义

二、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水环境现状

1.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建立背景及自然、人文状况

2.我国湿地公园保护现状及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水环境现状

3.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监测与水质评价目的、意义

第二章 主要研究方法与手段

一、采样点设置

二、理化参数测定

三、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及鉴定

四、浮游植物色素测定方法

五、基于水化学指标的水质状况评价

六、浮游植物生物学参数计算

七、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学信息的水质状况评价方法

八、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九、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问关系分析

第三章 水体理化因子时空变化及其水质评价

一、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采样站点生境特征

1.梅林站点

2.广宇桥站点

3.翻板坝站点

二、水体主要理化因子以及基于水化学指标的水质状况评价

第四章 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评价

一、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及时空变化

1.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2.浮游植物生物学信息

二、水质评价

1.浮游植物污染指示种

2.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学信息的水质状况评价

3.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Water Eco-Environmental Quaiity Index,WEQIriver)

第五章 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

一、浮游植物丰度与水体理化环境问关系分析

二、浮游植物物种数与水体理化环境间关系分析

三、浮游植物优势种优势度与水体理化环境间关系分析

四、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

第六章 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水质综合评价及管理、保护对策

一、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水质综合评价

二、水质监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水质监测现状

2.存在的问题

三、水质监测、管理与保护对策

下篇 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浮游植物图谱

第七章 蓝藻门cyanophyta

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聚球藻科Synechococcaceac

平裂藻科Merismopediaceae

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

颤藻目Osillatoriales

伪鱼腥藻科Pseudanahaenacea

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

念珠藻目Nostocales

念珠藻科Nostocaceae

第八章 金藻门Chrysophyta

金藻纲Chrysophyceae

色金藻目chromulinales

锥囊藻科Dinobryonaceae

黄群藻纲Synurophyceae

黄群藻目Synurales

鱼鳞藻科Mallomonaclaceae

第九章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中心纲Centricae

圆筛藻目Coscinocliscales

圆筛藻科Coscinociiscaceae

根管藻目Rhizosoleniales

管形藻科Solenicaceae

羽纹纲Pennatae

无壳缝目Araphidiales

脆杆藻科Fragilariaceae

拟壳缝目Raphidionales

短缝藻科Eunotiaceae

双壳缝目Biraphidinales

舟形藻科Naviculaceae

桥弯藻科Cymbellaceae

异极藻科Gomphonemaceae

单壳缝目Monoraphidinales

曲壳藻科Achnanthaceae

管壳缝目Aulonoraphidinales

菱形藻科Nitzschiaceae

双菱藻科Surirellaceae

第十章 隐藻门Cryptophyta

隐藻纲Cryptophyceae

隐鞭藻科Cryptomonadaceae

第十一章 甲藻门Dinophyta

甲藻纲Dinophyceae

多甲藻目Peridiniales

裸甲藻科Gymnodiniaceae

多甲藻科Peridiniaceae

角甲藻科Ceratiaceae

第十二章 裸藻门Euglenophyta

裸藻纲Euglenophyceae

裸藻目Eugtenales

裸藻科Euglenaceae

第十三章 绿藻门Chloropphyta

绿藻纲Chloroptlyceae

团藻目Volvocales

衣藻科Chlamydomonadaceae

壳衣藻科Phacotaceae

团藻科V01vocaceae

四孢藻目Tetraspotales

胶球藻科Coecomyxaceae

绿球藻目Chorococcales

绿球藻科Chlorococcaceae

小桩藻科Characiacea

小球藻科Chlorellaceae

卵囊藻科Oocystaceae

网球藻科Dictyosphaeraceae

盘星藻科Pediastraceae

栅藻科Scenedesmace

丝藻目Ulotrichales

丝藻科Ulotrichaceae

胶毛藻目Chaetophorales

胶毛藻科Chaetophoraceae

双星藻纲Zygnematophyceae

鼓藻目Desmidiales

鼓藻科Desmidiaceae

图版

附录1 藻类中文名索引

附录2 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浮游植物鉴定图谱分门检索名录

附录3 中文名笔画索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一、浮游植物及其生态学意义

1.浮游植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藻类(algae),包括真核和原核两种类型,在水体、空气、土壤、冰雪、荒漠等各类环境中均有分布。根据Guiry(2012)的研究,保守估计全球约有72500 种藻类,其中有约44000种为已发表命名(https://www.algaebase. org/ content/),据估计我国淡水藻类约有9000种。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作为藻类的一类,主要为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体,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无根、茎、叶分化,通常都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CO2、合成有机物并释放02。

依据色素体结构与组成、储藏物质类型、鞭毛数量与结构、细胞形态(单细胞、群体)以及繁殖方式等的不同,以内共生起源理论为依据,国内外藻类学研究者将藻类分成不同门类。例如Van Den Hoek C.(1995)将藻类分成11门,Graham L.E. (2000)则将藻类分为9门,Lee R. E.在其著作Phycology中将藻类分为11门。我国学者结合国内、外藻类学研究的成果,也形成了针对我国藻类分类研究的系统。例如,中国藻类学会1978年举行的藻类系统演化及分类系统学术讨论会中提出了将藻类分为11门(包括蓝藻门、红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褐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的系统,而在后续陆续出版的《中国淡水藻志》中也沿用了这一系统(曾呈奎分类系统),但增加了原绿藻门(共12门);在胡鸿钩和魏印心编著的《中国淡水藻类一一系统、分类及生态》中,将收录的我国1500余种常见藻类分为13个门类,与藻类系统演化及分类系统学术讨论会上提出的11门系统略有不同的是,该书将轮藻门并人绿藻门作为其中一纲(轮藻纲),加人了原绿藻门、灰色藻门和定鞭藻门。

淡水藻类的群落结构组成与丰度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其中,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甲藻门等是我国重要流域(长江流域、太湖、巢湖、滇池等)水体中的主要门类,也是新安江流域常见门类。

2.浮游植物的生态学意义

浮游植物作为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是经典食物链的基础,受环境因子的调控,其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动,直接影响水体水质、系统内能量流,物质流和生物资源变动。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浮游植物大量暴发,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各国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除水体物理环境变动外(例如风速、扰动等),陆源输入的污染物以及营养盐的持续和累是导致水体浮游植物丰度/生物量升高、多样性降低的重要诱因。

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及丰度的演替规律是水质变化最为直观的反映。多数浮游植物可作为水质变化的指示种(污染指示种),表征水质状况及污染程度,是水体营养型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丰度进行长期、连续、定点监测,获取其种类与数量的变化特征,结合水体关键理化因子的测定,可综合反映水体水质健康状况及其变动规律与影响因素。

……



精彩内容

本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着重介绍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基于水化学、水体浮游植物的湿地公园水质健康状况评价,并分析了调控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动的环境因子。具体内容包括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水环境现状以及浮游植物监测与水质评价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与手段,湿地公园水体理化因子时空变化及其水质评价,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评价,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并结合湿地公园水体化学、藻类生物学研究结果,分析了湿地公园水质综合评价及管理、保护对策。下部分选取了调查期间光学显微镜下拍摄的清晰藻类图片,构建了流域浮游植物图集,具体分别介绍了流域拍摄到的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甲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隐藻门种相关类及图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