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美学(在观点与争辩之中省思艺术与美的本质所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美学(在观点与争辩之中省思艺术与美的本质所在)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6.44 6.8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宁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8614187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102088

上书时间2024-06-26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岸瑛,男,1973年生于武汉,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2006-2007年,苏黎世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系主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副所长,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装饰》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美学,当代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与相关文化产业。著有《艺术概论》《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 兴案例研究》和《新乌托邦主义》等,翻译《寻常物的嬗变》(阿瑟·丹托著)和《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弗朗西斯卡·加文著)等。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 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清华大学“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二作者),2018年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目录
 第一章  
  美学概述
  第一节
  美学的诞生
  第二节
  反美学思潮
  第三节
  美学传入中国
  第四节
  意境说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第一节
  艺术起源问题
  第二节
  艺术与技艺的分离
  第三节
  齐白石:艺术家与工匠分离的中国案例
  第四节
  现代艺术体制
第三章  
  美与趣味
  第一节
  什么是美与美是什么
  第二节
  美的日常语言分析
  第三节
  美与自然
  第四节
  内感官与优雅的想象力
  第五节
  趣味与判断
  第六节
  低俗趣味
第四章  
  艺术与审美
  第一节
  审美无关利害
  第二节
  审美态度
  第三节
  审美体验
  第四节
  审美与实用
第五章  
  艺术与再现
  第一节
  摹仿论
  第二节
  反映论与典型论
  第三节
  再现与想象
  第四节
  艺术与错觉
  第五节
  题材与主题
第六章  
  艺术与形式
  第一节
  表现论美学
  第二节
  符号论美学
  第三节
  形式主义艺术理论
  第四节
  美在形式与美在生活
  第五节
  美的形式与历史的形式
第七章  
  艺术与观念
  第一节
  当代艺术的观念性
  第二节
  观念性与非物质性
  第三节
  当代艺术的社会性
  第四节
  视觉表征与社会认知
  第五节
  作为话语与观念系统的艺术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节
美学的诞生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18世纪。1735年,鲍姆加登(Alexander
Baumgarten,1714-1762)在他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提出建立美学(aesthetica)的想法。Aesthetica由希腊语中的aisthetikos(感觉、感知)一词衍生而出,也可以译为感觉学,按照鲍姆加登的定义,它是“一门关于事物如何被感官所认知的科学”。在《形而上学》
(1739)一书中,鲍姆加登指出,美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低级认知官能的逻辑学,美与缪斯的哲学,低级认识论,优雅思考的艺术,类推的艺术”。1750年,《美学》第一卷出版,书中指出:“美学(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优雅思考的艺术,类推的艺术)是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一门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美学有何联系?首先,鲍姆加登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是在由亚里士多德开启的诗学和修辞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这部书中,他说“一般修辞学可以界说为一般地讨论感性表象的非完善性表现之科学,而一般诗学则是一般地讨论感性表象的完善表现之科学”,“而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也即作为首学的美学,
则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讨论这些问题。在这里,关于文艺的研究与近代哲学认识论联系到了一起,文艺作为感觉与情感的集中表达,为哲学家研究感性认知提供了佐证。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便在《修辞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情感的逻辑进行过研究,以说明一篇演讲何以能打动人心。比鲍姆加登稍晚的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雪莱(Perey ByssheShelley,1792-1822)等人则认为,文艺之所以有不逊于科学的价值,在于它们探求了感觉、情感中的真理。文艺不仅可以提供娱乐,还能帮助我们认识人生与世界的真理。
其次,鲍姆加登参与了那个时代关于美和趣味的讨论,并用他发明的新术语“aesthetic”来界定趣味判断的活动,由此启发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在他的那本决定性的著作《判断力批判》(1790)中将趣味判断(judgment of taste)写为感性判断(aesthetic judgment),而康德所谓纯粹的感性判断(基于无关利害的好恶的判断),正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审美判断。鲍姆加登在哲学史上籍籍无名,而康德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鲍姆加登被后人看作是“美学之父”,多半是康德的功劳。康德不仅接受了鲍姆加登发明的术语,而且用它来改造英国绅士哲学家以朴素的方式使用的“趣味”概念,使之学术化,并纳入哲学的三大研究领域。
以康德的“三大批判”为代表的哲学三分法,奠定了“美学”和“伦理学”在哲学中的地位,对哲学学科后来的发展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20世纪初,西方美学传入中国,康德的三分法一再被人提及和转述。例如,王国维在《智......



精彩内容
     本书共分为七章三十三节,站在哲学的高度上,从不同的角度对流传至今的艺术观念和美学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和重新评价。第一章和第二章对“美学”和“美术”在西方的产生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一番思想史和社会史的考察。第三章至第六章围绕美学的基础概念、基本观点、争点和难点进行评述,形成了一套带有新意的艺术解释和评价体系。第七章面对当代艺术实践和艺术史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展开了一番哲学思考,并试图构建一个融贯古今的艺术美学体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