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奉贤图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奉贤图景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2.91 6.3折 5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易寒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9162561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11726668

上书时间2024-06-25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言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

一、为什么上海需要乡村振兴/5

二、乡村振兴:超大规模社会的共同富裕/15

三、乡村振兴的关键:城乡融合与要素流动/18

四、顶层设计、地方创新与农民主体性/26

五、本书的篇章结构与安排/28

第一章中国式现代化与城乡关系的重构

一、城乡关系——从二元格局到融合发展/34

二、人地关系——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的联动/37

三、要素关系——城乡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41

四、乡村治理——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格局/44

五、主体性、禀赋与机遇——乡村振兴的地方样式/48

第二章乡村振兴的奉贤模式:人、土地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一、从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发展/55

二、生产要素的资本化/62

三、迈向人、土地与产业的协同发展/70

第三章以人为中心的乡村振兴: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合奏

一、半城市化与乡村空心化/79

二、逆城市化:青年返乡与人才下乡/87

三、坚守以人为中心的乡村振兴道路/95

第四章“三块地”改革:乡土社会核心资源的资本化、集约化

一、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历史进程和路径走向/109

二、奉贤“三块地”改革的基础条件与举措成效/121

三、奉贤区深化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情况/133

第五章“三园一总部”:作为产业载体的乡村

一、“三园一总部”的发展逻辑/144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园一总部”的实践探索/150

三、“三园一总部”的展望/172

第六章新江南文化:作为生活方式的乡村

一、留住乡愁:国际化大都市对乡村的心理文化需求/178

二、传统与现代交融:作为生产生活方式的乡村/182

三、承载乡愁与发展:新江南文化的新时代意义/ 198

四、文化自信的新江南:在发展中留住乡愁/206

第七章党建引领下的“三治”融合: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

一、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215

二、自治:乡村治理的内生秩序/ 225

三、法治:乡村治理的底层架构/228

四、德治:乡村治理的价值导向/231

结语乡村振兴的奉贤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中国式现代化与城乡关系的重构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也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快车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以资本为中心、以不平等为基础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道路,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共同富裕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①。共同富裕的要求表明,不同阶层、不同地区应当共享现代化带来的红利。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长期以来,与人口、产业、技术集聚的城市相比,乡村的现代化程度一直较低。十八大以来,全面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均将重点放在了乡村。2020年,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了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然而,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巨大发展鸿沟依然有待填平。在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无疑是一个关键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方针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并非“两相脱节”,而是协同互构、目标统一、行为耦合的。①因此两者应当有机衔接、统筹推进,吸收脱贫攻坚的制度性成果并实现产业、组织等核心要素的衔接。②总体而言,两者均统合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进路中,服务于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

从2017年起,国内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文献开始逐渐增多。现有的研究跨越政治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既探讨了乡村振兴背后的城乡关系、人地关系和要素关系转型,也关注了乡村基层治理发展。同时,部分研究将目光投射于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出的地方案例,为理论与政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精彩内容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还需要有乡村吗?城市化或都市化是不是大城市郊区的唯一宿命?如果乡村注定要萎缩乃至消失,为什么还需要乡村振兴?城乡发展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问题,大都市郊区乡村还具有不容忽视的超经济价值。乡村是一种生活方式,乡村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和生态价值,乡村是一种稀缺的战略资源。上海郊区的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一个现代化过程,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也是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本文以上海市奉贤区为案例,以城乡关系的重构为视角,围绕三块地改革、三园一总部、新江南文化、三治融合等奉贤实践,探讨以人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模式,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奉贤图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