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美术工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岭南美术工艺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9.36 6.3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穗岗[等]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62379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3194590

上书时间2024-06-2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陆穗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编写出版《广州牙雕》、《广州龙舟》、《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省精品教案》、《岭南文化青少年读本》、《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广东卷》(审稿中)、《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广东卷·牙雕篇》(审稿中)等多部非遗保护项目,民俗、民间工艺专业书籍。

姚默默,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绘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广东省美协会员,曾著《默默画旅》系列绘画散文集。现任教于执信中学。

徐沛仪,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硕士,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和推广教育工作,特别是民俗、民间工艺美术方向。

何琼,广州教育研究院历史科原科长,曾任广东省中学历史教研会副理事长,目前社会职务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油画在线》副主编。广东省乡土教材《广州历史·古代部分》《广州历史·近现代部分》主编,《阳光学业评价·历史·系列丛书》主编,专著有《岭南绘画与书法》等。



目录

一、独树一帜的岭南国画 001

(一)明清时期广东画坛名家 002

(二)工致清丽的居派花鸟画 011

(三)“折衷中外”的岭南画派 015

(四)走向近现代的岭南国画 028

二、始于岭南的中国西洋画 039

(一)利玛窦时代传入中国的西洋画 040

(二)立于潮头的南国西洋画 044

(三)现代美术教育与时代艺术形态 056


三、关怀现实的漫画与版画 079

(一)中国现代漫画的策源地 080

(二)中国南方现代版画运动的重镇 090

四、彰显时代品格的岭南雕塑 103

(一)领风气之先的岭南雕塑 104

(二)当代岭南雕塑艺术家 111

五、翰墨流芳的岭南书法 121

(一)清代以前广东的书坛 122

(二)清代广东书坛名家 126

(三)近现代广东书坛名家 133

六、岭南民间工艺沿革与形成 139

(一)南越风物 独具特色 140

(二)南北融合 中原文化 148

(三)东西交流 海丝文化 152

七、生产生活中的民间工艺

(一)敬畏自然保障生存

(二)居所建筑营造应用

(三)生活形态食用穿戴

八、民间工艺科学智慧与审美情操

(一)民间工艺的科学智慧

(二)民间工艺的审美情操

九、民间工艺内容题材

(一)吉祥寓意题材

(二)岭南特色风物

(三)文人雅趣题材

(四)历史文化题材






内容摘要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它博采中原之精粹,广纳四海之新风,在文明的冲突、文化的交织与碰撞中熔铸成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

明清以来的岭南,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生长出一种既有新意又不失传统的国画。清末民初,广东所受变革浪潮冲击尤为强烈,“二高一陈”以改革社会的革命精神投身艺术,他们倡导新国画运动,掀起一场与时俱进的中国画领域的革命。然而,岭南国画其内涵之丰富,并非某派、某家所能涵盖。20世纪20-40年代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的论争,催化了艺术的发展,形成两派“互补、共生”的复杂关系。“这些论争已超越了地域局限,体现了本土文化对外来冲击的回应与觉醒,成为中国画现代转型变革的重大学术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在艺术上不仅超越前人也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新中国艺坛大家。当代广东国画画坛呈现前所未见的一片繁盛景象。

回望百年岭南画坛,看到的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局面。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国画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居重要地位。

(一)明清时期广东画坛名家

在中国美术通史性的论著中,唐宋元时期,留名画坛上的岭南籍书画家为数甚少。明代起,时移势迁,岭南美术书画名家逐渐增多。善画山水的陈琏、颜宗及善画人物的何寅等粤籍画家相继被载入画史,宫廷画家林良以卓越的画技扬名京师,成为第一位有全国影响的粤籍大画家。明末清初,作为南明政权与清朝最后对决的主要地区,岭南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抗清失败后,一批志士隐于山林,以遗民自居,他们当中不少人擅长书画,在匡复社稷无望时,唯以书画寄托情感,张穆便是其中一位。

清康熙中后期,政局逐渐稳定。乾隆以来,岭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发展顺利,得益于一口通商政策,嘉庆、道光年间,广州经济日益繁荣。阮元任两广总督期间,倡导学术,设立学堂,文人书画活动也逐渐得到恢复。与此同时,一些精鉴赏、擅书画在京为官的粤人,带回大批宋元书画名迹。名家手迹的流入,开阔了岭南人的眼界,一时赏鉴收藏成为当时省城广州士绅的生活风尚。清嘉庆、道光年间,广东画坛涌现一批颇具个性风格的书画家。

1.扬名京师的林良

林良(约1426一1500),明前期画家,字以善,广东南海人。早年时跟同乡颜宗学山水画,随知府何寅学人物画。任“奏差”一职后,林良往来广州、北京之间,在拓宽视野的同时,也有了向京城名家学习的机会。林良成名之前,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日,布政使陈金向众人展示其收藏的名画,一旁的林良指出画中诸多的瑕疵。陈金大怒,林良当众摹画名画以正己见。见林良有如此精湛的画技,陈金“惊以为神”,从此林良名声大振。之后,林良被推荐入宫。

……



主编推荐

本书前半部分可作为岭南美术史通俗性读物,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一些专业性问题,尽可能更好地反映岭南地区的美术风貌,以便读者了解岭南美术史概况及其深刻内涵。

本书后半部分可作为岭南民间工艺通识读物,呈现民间工艺背后,传统艺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在创作中的智慧、对科学常识的应用、对传统美学的欣赏等,挖掘岭南民间文化艺术中的智慧与魅力。



精彩内容

本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岭南绘画与书法, 从不同的艺术类别入手, 系统介绍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书法等在岭南地区的发展历史。在介绍艺术家及解读其代表作的同时, 还以“画途拾趣”的方式为读者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多角度多层面地向读者展示岭南绘画、书法艺术的独特风貌及的历史价值, 使读者更好领略岭南绘画与书法的艺术魅力。第二部分为岭南民间工艺通识, 通过对民间工艺历史渊源、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艺术特点、题材内容等, 将所表现的家国情怀思想、审美方式、所涉工艺品类等, 融合思政、常识、美育等进行系统介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