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歌谣与社会记忆(1919-194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间歌谣与社会记忆(1919-194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9.36 6.3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毛巧晖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65458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2371999

上书时间2024-06-2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毛巧晖(1975- )女,山西襄汾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民间文学学史、民俗学。在《西北民族研究》《民族艺术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涵化与归化——论延安时期解放区“民间文学”》《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思想史论》《盘瓠神话研究学术史》等书籍。

目录
延安时期解放区革命歌谣:社会记忆与时代“共名”(代前言) / 1 第一章 民间歌谣的流变与功能 / 13 一、民间歌谣的概念与范畴 / 15 二、民间歌谣的起源与历史 / 19 三、民间歌谣的分类 / 31 四、民间歌谣的功能 / 47 第二章 革命歌谣兴起及其发展 / 59 一、歌谣与新诗 / 61 二、歌谣与革命 / 75 三、苏区的革命歌谣 / 93 四、延安时期革命歌谣的搜集与创作 / 104 五、国家文化工程与革命歌谣的搜集整理 / 108 第三章 革命歌谣的地域特征 / 119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歌谣 / 121 二、大别山革命歌谣 / 129 三、井冈山革命歌谣 / 140 四、桑植革命歌谣 / 150 第四章 革命歌谣的个案分析 / 157 一、 《东方红》 / 160 二、《小放牛》 / 167 三、《十送红军》 / 174 四、《歌唱二小放牛郎》 / 181 五、《北京的金山上》 / 185 六、《南泥湾》 / 189 七、《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 196 八、《映山红》 / 198 第五章 革命童谣 / 205 一、革命意识的“儿童化表达” / 212 二、革命热情与儿童心理需求的契合 / 219 三、革命目标和儿童理想的契合 / 221 余论 革命歌谣的当代价值 / 225 一、历史记忆与社会记忆的表达 / 225 二、革命精神的传承 / 226 三、文化赋能与资源转化 / 227 附录 1 从解放区文艺到人民文艺:1942-1966 年革命民间文艺对 人民性的凝铸 / 229 附录 2 革命歌谣研究资料目录 / 247 参考文献 / 276 后 记 / 293

内容摘要
1919—1949年间出现了一种以反映时代情境与民众生存状态为主的民间歌谣,其内容承载了20世纪头十年到40年代有关“革命”的社会记忆,同时也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成为与时代“共名”的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其解读与阐释需要依附于特殊的时代情境,但是它所承载的社会记忆转化为一种共同的文化符号,熔铸为社会的共同情感。本书通过系统梳理民间歌谣的流变与功能、革命内容歌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东方红》《小放牛》《南泥湾》等个案进行分析,提炼歌谣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基本话语,在理论层面厘清以“革命”为主题的歌谣发展历程,凸显其“人民性”,从而对民间歌谣的构成、功用、价值、意义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研究。

精彩内容
1919—1949年间出现了一种以反映时代情境与民众生存状态为主的民间歌谣,其内容承载了20世纪头十年到40年代有关“革命”的社会记忆,同时也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成为与时代“共名”的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其解读与阐释需要依附于特殊的时代情境,但是它所承载的社会记忆转化为一种共同的文化符号,熔铸为社会的共同情感。本书通过系统梳理民间歌谣的流变与功能、革命内容歌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东方红》《小放牛》《南泥湾》等个案进行分析,提炼歌谣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基本话语,在理论层面厘清以“革命”为主题的歌谣发展历程,凸显其“人民性”,从而对民间歌谣的构成、功用、价值、意义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