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5.69 6.3折 8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学静著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392482

出版时间2023-04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3123439

上书时间2024-06-2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郭学静,1979年7月生,河北唐山人,硕士,山东di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药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社会治理,人力资源管理;先后在CSSCI、北大核心和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主持研究教育部、山东软科学和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各类课题9项,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2项;获山东省编办、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社科优秀成果奖,泰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12项;社会兼职:山东省行为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一、理论基础

二、新时代的理论意蕴

三、社会工作者的相关内涵

四、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的理论内涵及结构模型


第三章 共享发展理念与社会工作者获得感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意蕴

二、共享发展理念给予提升社会工作者获得感以价值引领


第四章 社会治理共同体与社会工作者获得感

一、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

二、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中的角色定位

三、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提升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的时代意义


第五章 职业认同与社会工作者获得感

一、职业认同的内涵

二、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获得感的关系

三、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感提升策略


第六章 社会工作者客观获得感评价

一、相关研究现状

二、社会工作者客观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三、社会工作者客观获得感评价模型构建

四、社会工作者客观获得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五、结语


第七章 社会工作者主观获得感评价

一、主观获得感评价文献综述

二、构建社会工作者主观获得感结构方程模型

三、社会工作者主观获得感影响因素分析


第八章 新时代提升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的现实检视

一、新时代社会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二、新时代提升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的主要成效

三、新时代提升社会工作者获得感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新时代提升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的制约因素


第九章 新时代提升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的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提升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的原则遵循

二、新时代提升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的主要着力点

三、新时代提升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的对策

……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一、理论基础

(一)社会治理理论

什么是治理?作为治理理论主要创始人之一的詹姆斯N.罗西瑙,将治理界定为“一种强调协作、参与和互动,有别于依靠统治权威的活动,其主体不一定是政府,也不需要依靠国家强制力量来实现”①。全球治理委员会在 Our Global Neighborhood一书中提出“治理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团体—公共的或个人的——处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②,强调治理是人们共同缓解利益性冲突的行动,其行动是不间断的、连续性的。社会治理根植于治理理论,是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及公众等多元主体,倡导和遵守公共精神,通过平等协商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及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各方主体共同发展的过程。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向是以人民需要和利益为基础,通过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加强社会保障、完善公共服务等多个途径来达到增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社会治理思想及智慧作为历史参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及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治理思想,吸收、借鉴了西方社会治理理论和经验的有益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体系。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的概念,明确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是对“社会管理”理念的全面创新和提升,体现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①思路和策略。在行动理念上,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把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治理主体方面,社会治理强调政府要向社会放权,推进“放管服”改革,形成党和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企事业单位、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在治理手段方面,社会治理强调不再依赖单一的行政权力及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方式,而是结合了法律、市场、文化的手段,注重发挥社会自身的力量,扶持和发展社会组织,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与源头治理相结合的科学治理方式;在治理目标方面,社会治理强调的不是刚性维稳的思路,而是更加注重维护公平正义,打造自治社会,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激发社会活力,开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的良好局面。

……



精彩内容

本书是研究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的学术著作,针对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以共享发展和社会共同体理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者获得感”这一时代化问题展开研究,探索社会工作者获得感的时代意蕴和结构模型,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对社会工作者获得感进行调查和检视,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社会工作者获得感提升的路径,对于倡导“全民共享、全民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使社会工作者在充分发挥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中的作用的同时,获得满满的获得感,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