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百问百答/未成年人权益法律保护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百问百答/未成年人权益法律保护系列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73 2.0折 38 全新

库存38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米振荣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16221976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11035562

上书时间2024-06-21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米振荣,现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曾主编《环境资源案例裁判精要与评析》《互联网纠纷裁判精要》《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探索和实践》等书籍,在《中国司法》《人民法院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并先后主持完成《司法服务保障**级生态岛建设之路径研究》《生态治理视阈下环境资源保护专项审判庭设置的路径探析》《虹桥商务区司法服务保障机制路径研究》《互联网审判模式一体化建构问题研究》等多项重点调研课题。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1.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定义如何界定?
  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3.未成年人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4.发现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些部门负有保护责任?如何保护?
  5.未成年人保护应当坚持什么原则,符合哪些要求?
  6.如何增加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什么是强制报告义务?
  8.什么是父母监护义务?
  9.怎么理解国家监护制度?
第二章  家庭保护
  10.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有哪些家庭教育义务或家庭教育职责?
  11.父母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12.父母作为监护人的具体职责有哪些?
  13.父母和监护人不得允许和迫使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从事法律特别规定以外的劳动,应当如何理解?
  14.监护人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
  15.作为父母,发现未成年人偷刷银行卡、支付宝打赏网络主播,应该怎么办?
  16.为什么需要委托监护,如何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17.如何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能力?
  18.什么是强制亲职教育?
  19.父母离婚时、离婚后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子女的权益?
第三章  学校保护
  20.什么是学生欺凌?
  21.未成年学生遭受学生欺凌应该如何应对?
  22.学校如何防范学生欺凌行为?
  23.对学生欺凌受害者如何进行保护?
  24.对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如何教育?
  25.学校在防范学生性侵害等违法犯罪行为方面应当有何作为?
  26.面对辍学学生,学校应该怎么做?
  27.学校如何保障未成年学生的安全,构建安全管理制度?
  28.校园侵权案件中的侵权责任如何承担?
  29.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教育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30.未成年学生的课余时间该如何安排?
  31.学校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乱收费怎么办?
  32.发现小区幼儿园招录了一名曾性侵害未成年人的保安,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33.什么是专门学校?
  34.婴幼儿照顾服务机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校外托管机构等,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
  35.学校应对哪些学生提供帮助和便利?
第四章  社会保护
  36.公共场馆和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有哪些优惠政策?
  37.对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有哪些规定?
  38.父母或监护人可以看未成年人子女的邮件或聊天记录吗?
  39.性侵害未成年人事件频发,社会保护层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40.如何应对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产生的不利影响?
  41.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有哪些特殊关照?
  42.如何在未成年人参加劳动的过程中保护其合法权益?
  43.什么是基层自治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如何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44.未成年人在公共交通等方面应当享有怎样的优惠?
第五章  网络保护
  45.未成年人上网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46.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47.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
  48.未成年人进行网络创作应当注意什么?
  49.如何保护网络领域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
  50.网络产品和服务者通过网络收集、使用、保存未成年人信息时,应该注意什么?
  5 1.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应履行什么义务?
  52.不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产品,产品提供者是否需要考虑和关注未成年人?
  53.如何避免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网络信息?
  54.当发现网上有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或者使用的服务及产品时,应该怎么做?
  55.在网络上侮辱、诽谤、威胁未成年人或者恶意扭曲、损害未成年人形象的,应承担什么责任?
  56.什么是网络欺凌?对未成年人有何危害?
  57.如何应对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现象?
  58.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
  59.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网络游戏要符合哪些要求?
  60.如何应对新型利用网络侵犯未成年人的犯罪?
  61.发现关于未成年人的网络不良现象,有哪些举报途径?
第六章  政府保护
  62.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63.政府层面哪些主体承担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
  64.政府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65.政府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66.针对一些情况特殊的未成年人,如何保障他们的教育?
  67.政府是如何保护婴儿的权利的?
  68.政府如何保障校园的安全?
  69.什么是临时监护?
  70.什么是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71.什么是家庭寄养?
  72.政府和社会层面如何监督家庭寄养?
第七章  司法保护
  73.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74.如何在司法机关办案过程中保障未成年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75.经济困难的未成年人如何寻求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76.什么是未成年人公益诉讼?
  77.什么是离婚冷静期?
  78.离婚案件中如何保障未成年子女的权益?
  79.什么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三区分原则?
  80.对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办案人员有什么特殊要求?
  81.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需要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吗?
  82.对担任未成年人的代理人或辩护人有何特殊要求?
  83.什么是社会观护制度?
  84.未成年被害人或证人的保护作证措施有哪些?
  85.在案件审理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哪些区别于成年人的要求?
  86.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有什么特殊规定?
  87.什么是合适保证人制度?
  88.什么是未成年人轻罪封存记录?
  89.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能严重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有哪些?
  90.司法机关在办理遭受性侵害或者严重暴力伤害的未成年人案件时,应当注意什么?
  91.什么是社会调查制度?
  92.什么是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到庭制度?
第八章  法律责任
  93.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在报道涉未成年人案件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9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95.父母或者监护人放任、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具有哪些法律后果?
  96.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措施有哪些?
  97.对未成年人实施哪些刑事犯罪应当加重处罚?
  98.什么是性侵害未成年人从业禁止制度?
  99.发现有人向未成年人提供淫秽、色情、暴力的图书、报刊、影视节目,监护人应该怎么办?
  100.在网络上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或者持有有关未成年人的淫秽色情信息的,应该如何惩处?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旧条文对照表
附录二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总  

    1.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定义如何界定?

    未成年人是民族的希望所在,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是事关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大事。党中央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年青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这一规定综合考虑了自然人的身体生长发育、心智磨砺过程、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以及基本国情。

    具体而言,我国法律对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界定标准和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界定标准有所不同。《民法典》第十七条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而《刑法》第十七条中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刑法》第十七条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从生理学角度上讲,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不能完全自主地实施法律行为并承担法律后果。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从立法层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进行了特殊规定。比如:

    特殊劳动保护。《劳动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离婚后子女抚养。《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明确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的,对不满两周岁的子女,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的原则处理。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父亲请求直接抚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不宜随母亲生活。第四十五条规定,父母双方协议不满两周岁子女由父亲直接抚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刑事案件特别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始终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精彩内容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条文从72条增加到132条,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本书紧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全新修改规定,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疑难及司法审判实践案例,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方面,作了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答疑和讲解,有助于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