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受伤边成长:超越依赖与自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边受伤边成长:超越依赖与自卑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4.8 6.3折 5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加藤谛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0300191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11481999

上书时间2024-06-21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加藤谛三,1938年生于东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教养系毕业,社会学研究所硕士。目前是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出版过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情感暴力》《不乖》《性格中的蜜与毒》等等。

目录
Chapter1 为什么你总是得不到爱///001 
提防会带给你压力的恋人///003 
依赖性越强的人,越追求绝对的爱///005  “恋母情结”的精神构造///007  开启内心的防御机制,反而会陷入另一种不幸///009  乖僻的人自尊心很强///011 
“老好人”的背后是罪恶感///013  不被爱的人会生出奴性///016  付出是一种生产型行为///017 
不爱别人的人,也不会被别人爱///019 
Chapter2 爱是如何变成恨的///023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世界应当为我服务”///025 
无法接受失恋的你就像个孩子一样///027 
“挫折使人成长”什么的都是谎言///030 
无法进行自我发展的人会沉迷于报复///033 
总在意别人的人,不是真的善解人意///035 
过度保护其实是一种伪装的憎恶///038 
日本人的母性意识很危险///039 
有的母亲本质上就是拒绝孩子的///042 
对为人妻的母亲扭曲的期待///045 
内心的不安会破坏人际关系///048  当爱变成恨///050  
Chapter3 不被爱的人如何才能成熟///053 
不自信的人很难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055 
诚实面对自己,才能看清他人///057 
焦虑的源头是母亲///058 
对母亲的信赖决定孩子的一生///060 
按照父母的期待长大的孩子,会有很多问题///062 
成年人也有撒娇的需求///064 
孩子是不会被惯坏的///065 
越任性的人,越会在意别人///067 
情感的成熟是有正确顺序的///069 
内心的安宁比什么都重要///071  
Chapter 4 一味讨好,就能得到想要的爱吗///075 
相互憎恨的恋人们///077 
隐瞒弱点的人很难和别人友好相处///079 
不要在意别人的期待///081 
作为回报的爱没有任何意义///085
与放松的人交往///086 
与有主见的人交往,你的自我也会获得解放///087 
关系不平等,你就无法成熟///088 
明确地表示 “我就想这样做”///090 
能够独自生活的人也能够两个人一起生活///094 
问题的关键在于鼓励的内容///097 
优秀恋人的条件是什么///100 
大大方方地表现才是最好的///102 
你就是你自己///104 
对自己说谎,就是在自取灭亡///105 
为了美好的相遇///107  
Chapter5 为何你身边总是聚集着情感勒索者///111 
被人当冤大头的人,也会把别人当冤大头///113  “作为人”这句话所隐藏的陷阱///116 
 真的爱,假的爱///118 
不要成为他人的情绪垃圾站///121 
将献身视为美德的可怕之处///125 
不被爱的人会搞错生活方式///128 
允许别人粗暴对待你的就是你自己///130 
奴隶和主人的 “沟通”是没有意义的///133 
狡猾之人的完美陷阱///135  
Chapter6 如何走出恶性循环,摆脱依赖与自卑///137  欺凌的结构///139  灵魂谋杀///142  家庭暴力的真正原因///144 
能拯救你的,或许是你 “从未想过的人”///146  溺水的人必会抓住稻草///149 
果断地说 “不”///151 
烦恼无法助你成长///152 
不被爱的人的恶性循环///154 
妒忌心强的人会滥用正义与真理///157 
欢笑也是为了逃避焦虑///159 
如果你讨厌自己,就无法开始任何事情///161 
永远不要怕自己不被爱///163

内容摘要
     提防会带给你压力的恋人 心智成熟的人只会要求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心智不成熟、欲壑难填之人,总会将一些无理要求强加给亲近的人。 比如,一位社交孤立的父亲在和儿子相处时,就会给儿子施加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和责任。如果这位父亲在工作中和同事相处得不融洽,也无法活跃在各种社交场所中,那他回到家后就很可能会为了消除自卑感而将一切怨愤都撒到儿子身上。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儿子不仅要扮演儿子的角色,还要扮演另外三个角色——欣赏他的领导、尊重他的同事和言听计从的下属。 如果可怜的儿子无法满足这些期待,就会引发他的不满。 如果一个没有知心朋友的男性突然走了桃花运会怎样呢?那他很可能会将原本应该在友情中得到满足的情感需求转向爱人,把爱人当“哥们儿”。很显然,爱人是无法满足这种要求的,久而久之,便会因这种无休止的要求而产生负面情绪。即使他嘴上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但他欲求不满的情绪也会影响到爱人,导致爱人和他相处时备感压力。 明明自己对爱人一点也不温柔,却一味要求对方对自己好。他们不断伤对方的心却不自知,毫无疑问只有分手一个下场。 相比之下,有的男性在公司里左右逢源,与上下级相处得都很好,并与学生时代在俱乐部里认识的红颜知己也维持着适度的友谊。如果与这样的男性谈恋爱,就不会产生那么大的压力。这样的人不会要求爱人去做其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他们的内心是富足的,所以有余力去体谅对方;而那些内心欲求不满的人首先关注的是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他们没有多余的能量去考虑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当人们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通常会选择那些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但是一名社交孤立、表达欲得不到满足的男性,往往会和爱人聊一些理应与男性讨论的话题,以此获得满足感。如果对方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就会引发他产生新一轮的不满。 在性方面也是如此。最近的周刊杂志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性爱秘诀,很多女性都会以此为蓝本,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像性爱秘诀中的男性那样去做。这无疑会让年轻男士们压力倍增,有些人甚至因此雄风不再。 人的欲望是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得到满足的,但是,越是人际关系不好的人,越会把一切都寄托在当下仅存的人际关系中。其结果就是,连这所剩无几的人际关系也难以维系,最终走向终结。 依赖性越强的人,越追求保证的爱 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我发现和那些人缘好的学生打交道很好舒心,交流的过程也很愉快;相反,和那些被同学们孤立的学生打交道,就会耗费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那些能和同学友好相处的学生在面对教授时,只会提出一些必要盼请求,基本上不会提任何无理要求。他们能够充分享受与同龄人交往的乐趣,在与年长教授的交往中也很懂得分寸,当然他们也很少有什么在同龄人中未竞的需求需要转移到教授身上。因此,他们和教授之间便能保持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毕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与教授之间的亲密度还会增加。比如,有些人会邀请教授做自己的推荐人,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就会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关系也就会越来越近。 而那些被同学们孤立的学生,会将所有的社交需求强加给教授,甚至渴望从教授那里得到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交往的挚友之间才可能有的心灵交流。 这样的人一旦坠入爱河,在与爱人相处的过程中,就会向其索要自己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所有情感。这样一来,他就会对爱人产生极强的独占欲,将其视为自己的所有物,要求保证的爱。然而,爱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无论爱得有多深,如果对方无止境地索取保证的爱,都会感到窒息,想要逃离。 要求一个有独立意识的成年人对自己言听计从,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要求保证的爱,恰恰反映出这个人自身情感的巨大缺陷。只有那些有着强烈自卑感、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人,才会向爱人要求这么不现实的东西。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依赖性强,才会要求保证的爱;正是因为内心深处对生活怀有敌意和恐惧,才会把爱人视为自己的所有物。 有的人的嫉妒心比常人更甚,这样的人依赖性通常很强,因为他的内心经常充满了敌意和恐惧。嫉妒比常人更强烈,说明他对对方的要求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如果真的深爱对方,就不会要求对方去做其力所不能及的事。毕竟在男女关系中,不管双方心智是否成熟,他们都是相互吸引的。但是,喜欢和爱接近是两码事。正因为如此,男女关系才会充满矛盾。 P3-6

精彩内容
日本国民心理大师加藤谛三心理学经典之作
  世界上只有一种投资是稳赚不赔的,那就是爱自己拥有不被爱的勇气,好好爱自己“活得很自卑”是很多人人生的写照,他们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看不到自身的价值;他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满足周围人的期待上,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他们不敢向别人提出正当的请求,也不敢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他们爱得很卑微,无法享受别人的爱意,也总是在爱中受伤。而这一切,都源于对被抛弃感的恐惧,源于“不被爱的时候该如何生活”这一人生主题。因此,我们该如何应对内心因缺爱而产生的不安和纠结,超越依赖与自卑?
  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大师加藤谛三向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满足自己幼儿时代遗留下来的愿望,抚平内心的情感创伤;? 与有主见的人交往,你的自我也会获得解放;? 不要成为他人的情绪垃圾站,这种看似推心置腹的倾诉并不会让你感到轻松;? 不要隐藏自己的弱点,真正亲密的关系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 永远不要怕自己不被爱,即便没有父母的爱,人也能活下去。

媒体评论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以下经历:
◎ 工作起来十分投入,害怕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周围的人看不起甚至抛弃……
◎ 不仅把爱人当爱人,还会从Ta身上寻求缺失的母爱/父爱……
◎ 内心抗拒别人的帮助和建议,无法接纳别人的好意,因为这会引起某种屈辱感……
◎ 隐藏自己的缺点,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自尊完全来自他人的认可……
◎ 把“奉献”当作美德,对他人的无理要求全盘接受,心甘情愿为他们服务……
◎ 无止境地讨好别人,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爱和尊重。明明是在追求幸福,但却背离了幸福…………

如果答案是Yes,那你一定会感同身受。

儿童精神分析学家鲍尔比曾经说过:“最令人恐惧的事情莫过于当你需要依靠他人时,身边却无人应答。”很多人从未得到过真正的爱,甚至长大成人后,还会时常面临被抛弃的恐惧,并在它的驱使下做出一些离谱的事——习惯于看他人脸色行事,一味地迎合周围人的需要。而他们的自卑感也大都源于此。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