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德与私德:梁启超国民道德思想初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公德与私德:梁启超国民道德思想初探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3.03 6.3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永华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3084772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212935

上书时间2024-06-2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郝永花,2008年6月在太原理工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5年9月到2018年12月在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太原理工大学数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的教学以及模糊决策方面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共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SCI二区:2篇;EI:1篇;核心:4篇),主持太原理工大学校基金1项,参与国*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作为指导教师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级二等奖一次,省级二等奖一次,省级三等奖两次。



目录

第1章 绪论 ……………001

1. 1 研究背景 / 001

1. 2 研究意义 / 006

1. 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007

1. 3. 1 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综述 / 007

1. 3. 2 基于梯形直觉模糊数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综述 / 011

1. 3. 3 基于模糊理论的决策风险度量方法研究综述 / 012

1. 3. 4 基于区间梯形模糊数的模糊风险分析研究综述 / 013

1. 3. 5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 015

1. 4 研究内容 / 017

1. 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018

1. 5. 1 研究方法 / 018

1. 5. 2 技术路线 / 019

1. 6 研究的创新点 / 019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022

2. 1 模糊数学相关理论 / 022

2. 1. 1 模糊数 / 022

2. 1. 2 模糊关系 / 032

2. 1. 3 模糊多属性决策 / 034

2. 2 模糊风险分析相关理论 / 040

2. 2. 1 风险 / 040

2. 2. 2 决策风险 / 044

2. 2. 3 模糊风险分析 / 048

2. 3 本章小结 / 049

第3章 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 ……………… 051

3. 1 区间直觉模糊数的排序 / 051

3. 2 IIFCOWA 算子和 IIFCOWG 算子 / 056

3. 2. 1 COWA 算子和 COWG 算子 / 056

3. 2. 2 COWA 算子和 COWG 算子的推广 / 057

3. 3 基于 IIFCOWA 算子或 IIFCOWG 算子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 / 059

3. 4 本章小结 / 061

第4章 基于梯形直觉模糊数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 ……………… 062

4. 1 梯形直觉模糊数的比较及可能度 / 062

4. 1. 1 梯形直觉模糊数的比较 / 062

4. 1. 2 梯形直觉模糊数的可能度 / 063

4. 2 TIFIOWA 算子和 TIFIOWG 算子 / 065

4. 2. 1 IOWA 算子和 IOWG 算子 / 065

4. 2. 2 IOWA 算子和 IOWG 算子的推广 / 066

4. 3 基于TIFIOWA 算子或 TIFIOWG 算子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 / 075

4. 4 本章小结 / 076

第5章 基于模糊理论的决策风险研究 077

5. 1 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 / 077

5. 1. 1 模糊蕴涵的概念 / 078

5. 1. 2 基于模糊蕴涵的模糊互补判断矩阵一致性程度 / 080

5. 2 决策风险的度量方法 / 087

5. 2. 1 混合熵和 l p 距离的概念 / 087

5. 2. 2 基于混合熵和 l p 距离的风险度量法 / 088

5. 2. 3 算例分析 / 091

5. 3 基于区间梯形模糊数的模糊风险分析方法 / 096

5. 3. 1 广义梯形模糊数的相关概念 / 096

5. 3. 2 区间梯形模糊数的相似度 / 097

5. 3. 3 基于区间梯形模糊数的模糊风险分析方法 / 103

5. 4 本章小结 / 105

第6章 在项目选择中的应用示例 ………106

6. 1 问题描述 / 106

6. 2 具体分析 / 107

6. 3 求解过程 / 109

6. 4 本章小结 / 123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124

7. 1 结论 / 124

7. 2 展望 / 127

参考文献 ………………129



内容摘要

导言梁启超眼中的国人道德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省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较早地阅读了儒家典籍,比较系统地接受了汉学的基本功训练,国学功底深厚。018岁时,退出学海堂,拜康有为为师,在康有为的引导下,他舍弃汉学,学习今文经学知识,并将今文经学与变法改制联系起来,接受维新变革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广泛阅读各类西学著作,对西学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形成了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学术研究方法。师从康有为在万木草堂的学习为梁启超日后的政治和学术活动奠定了基础,使其一生的事业和学术发生了转折。1895年,作为康有为的得力助手,他成功地鼓动了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自此,梁启超登上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舞台,投入到了近代中国社会救亡和启蒙的活动中。他组织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8年,以六品衔办理译书局事务,参与维新变法,并在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流亡日本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西方著作,使得“思想为之一变”,并以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国人为己任,通过《清议报》《新民丛报》等介绍西方学说,倡导文学革命、道德革命,被誉为“舆论界之骄子”,这一时期的活动奠定了梁启超作为近代启蒙领袖的地位。辛亥革命胜利后,拥护共和,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等职务,并组织护国运动,反对变更国体、复辟帝制,直至1917年辞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职务,这一时期梁启超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还针对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问题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与演讲,关注近代中国的建设问题。1920年之后,虽未能忘情于政治,但“学问兴味更为浓些”,主要精力转向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作为从传统中走出来的思想家,梁启超深受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背负着济世救民的社会理想,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积极承担起社会救亡和启蒙的任务,站在近代社会发展的起点上,以近代西方为参照,反思中国社会、政治与文化,积极致力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

经历戊戌变法的失败之后,梁启超对中国社会救亡和发展问题的思考从政治制度的层面深入到了作为国家基本构成要素的国民身上,1901年,在《中国积弱溯源论》中写道:“聚群盲不能成一离娄,聚群聋不能成一师旷,聚群怯不能成一乌获,以今日中国如此之人心风俗,即使日日购船炮,日日筑铁路,日日开矿务,日日习洋操,亦不过披绮绣于粪墙,镂龙虫于朽木,非直无成,丑又甚焉。”0在“社会有机体”理论②影响下形成……



精彩内容

公德与私德是梁启超国民道德学说的核心概念,从意义来说,“公德”在于利群,私德能独善其身,梁启超分析和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主张和思路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100多年过去了,公德与私德依然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我们依然可以从梁启超的思想中获取借鉴和启示。本书以《新民说》为文本基础,以“公德”和“私德”这组概念为线索,梳理梁启超的国民道德思想以及其中包含的爱国之情与救国之志,展示这位从传统中走出的儒者对近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