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与评价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与评价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2.91 6.3折 5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丹著

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606974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11691671

上书时间2024-06-2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丹,1979年出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跨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负责人,黑龙江省省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负责人。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收录4篇。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第三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17年)、第七届黑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020年)。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文化与交际/6

第一节文化/6

第二节交际能力/16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研究/24

第二章研究设计/29

第一节文献法/30

第二节定量研究法/32

第三节 定性研究法/33

第三章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念与描述语/37

第一节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模式/37

第二节国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维度和描述语/43

第三节国内跨文化交际能力维度和描述语/53

第四节中国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维形/61

第四章跨文化交际经历实证研究/70

第一节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70

第二节深度访谈及数据分析/85

第五章跨文化书面沟通能力研究/96

第一节反馈形式与内容分类/97

第二节跨文化书面沟通反馈分析/101

第三节跨文化书面沟通中英对比/111

第六章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量表/114

第一节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描述语/114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描述语分级/120

第七章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和培养/126

第一节持续性跨文化交际实践/126

第二节跨文化教学和持续性跨文化交际任务/130

第三节研究发现/132

第四节研究问题讨论及教学启示/140

结 论/145

参考文献/148

附 录/159

附录1中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159

附录2中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修正)/161

附录3中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经历访谈转写/163

附录4持续性跨文化交际实践访谈数据转写/199

后记/212



内容摘要

绪论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评价和培养研究是外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一座由语言与文化建造的桥梁将交际双方联结在了一起。但是,人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往往因文化、种族、民族不同而存在差异,可以说,正是文化赋予了身在其中的人们独特的气质和底蕴。正因如此,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和不足也往往不尽相同。中国大学生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生力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评价方法和培养途径无疑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由于跨文化交际群体十分庞大,语境纷繁复杂,本书主要研究学术语境下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念和评价,其中又以英语为外语(EFL)的学生为主。

一、研究的背景

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国际知名”“世界一流”“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等关键字,无不突显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无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那么又何谈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呢?也就是说,只有先获得话语权,才能进一步争取到更多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大学生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生力军,因此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刻不容缓。

中国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中国未来发展的重任,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生长环境、教育经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不同于其他群体。本书旨在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民族志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念、评价和培养进行系统研究,并提炼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维度和描述语,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和培养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问题

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频繁。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明确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要求。但是,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的研究,国外学者多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ESL)为研究对象,并且大多以商务语境下的或专门的职业人群为特定研究对象,没有针对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念、评价和培养的研究,研究的范围较小、针对性较强。而我国关于中学、大学和研究生外语教学的课标和要求等教学文件中,也较为缺乏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以及能力评价标准的系统性描述。换言之,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标准。针对这些方面的空白,本书拟对以下问题展开探讨和研究: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念是什么?以这些构念作为基本参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描述语是什么?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和培养途径是什么?



精彩内容

本著作聚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评价和培养模式,在综述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经历、跨文化书面沟通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并最终建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念,提出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和培养方式。本著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文化与交际的辩证关系(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维度和描述语研究综述(三)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经历实证研究(四)中国大学生书面语篇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五)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和培养研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