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墨烯基传感器件(精)/战略前沿新材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石墨烯基传感器件(精)/战略前沿新材料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50.61 6.3折 2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立涛,万树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2859956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38元

货号9871007

上书时间2024-06-2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立涛,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博导、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电子器件》杂志主编,Materials Today Nano杂志编委,美国IEEE纳米技术委员会南京分会主席,中国电子显微学会常务理事兼原位电子显微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聘专家,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顾问,欧洲科学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欧盟10亿欧元“石墨烯旗舰项目”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石墨烯等新型纳米材料的基础前沿与相关应用研究。通过在透射电镜里原位搭建纳米实验室的构想,发展了多种基于原位电子显微学的创新性新技术和新方法,从原子尺度揭示了纳米材料的各种特殊性能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主要成绩包括实现了二维材料的原位原子精度加工与按需构筑;提出了电驱动的阳离子交换新方法,可实现单一纳米异质结构的原位可控构筑;原位观测到表面配位体主导的材料取向连接过程,并提出了与吸附能相关的晶面选择机制;制备了石墨烯基超灵敏柔性传感器等。 

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先后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nce 2篇, Nature及子刊13篇)。申请专利80余项,做国际会议邀请报告70余次,培养创业人才多名,实现了石墨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产业化。他先后主持及参加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二十余项。目前正从事新型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的研究工作。

目录
第1章 石墨烯基传感器的基本概述 

1.1 传感器和传感技术 

  1.1.1 传感器 

  1.1.2 传感技术 

  1.1.3 传感器和传感技术的意义 

1.2 石墨烯以及石墨烯在传感器中的意义 

  1.2.1 石墨烯 

  1.2.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1.2.3 石墨烯应用于传感器领域中的优势 

1.3 国内外石墨烯基传感器的研究和发展概况 

  1.3.1 国内石墨烯基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1.3.2 国外石墨烯基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1.4 石墨烯基传感器的分类 

  1.4.1 能量传递形式 

  1.4.2 敏感材料类型 

  1.4.3 被检测参数的类型 

1.5 石墨烯基传感器的性能参数 

  1.5.1 静态特性 

  1.5.2 动态特性 

1.6 石墨烯基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6.1 敏感材料的发展趋势 

  1.6.2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 

2.1 石墨烯基气敏元件及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1.1 气体传感器的定义 

  2.1.2 气体传感器的分类 

  2.1.3 气体传感器的特性参数 

  2.1.4 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2.1.5 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2.2 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制造工艺 

  2.2.1 电学参量类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 

  2.2.2 质量敏感型气体传感器 

  2.2.3 光学参量类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石墨烯基湿度传感器 

3.1 石墨烯基湿敏元件及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3.1.1 湿度传感器的定义 

3.1.2 湿度传感的意义 

3.1.3 湿度以及湿度传感器的特性参数 

  3.1.4 湿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3.1.5 石墨烯基湿度传感器及其分类 

3.2 石墨烯基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制造工艺 

  3.2.1 薄膜型电阻式湿度传感器 

  3.2.2 电容型湿度传感器 

  3.2.3 石英晶体微天平湿度传感器 

  3.2.4 其他类型的湿度传感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墨烯基离子传感器 

4.1 离子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4.1.1 离子传感器的定义 

  4.1.2 离子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4.1.3 石墨烯在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4.2 石墨烯基离子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2.1 石墨烯基pH传感器 

  4.2.2 石墨烯基金属离子传感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石墨烯基光电探测器 

5.1 光电探测的基本概念 

  5.1.1 光谱 

  5.1.2 光生电导效应 

  5.1.3 光电探测的意义 

5.2 石墨烯基光电探测器 

  5.2.1 石墨烯基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5.2.2 石墨烯基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参数 

  5.2.3 石墨烯基光电探测器的分类 

5.3 石墨烯基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传感特性 

  5.3.1 石墨烯基太赫兹探测器 

  5.3.2 石墨烯基红外探测器 

  5.3.3 石墨烯基可见光探测器 

  5.3.4 石墨烯基紫外探测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石墨烯基力敏传感器 

6.1 力敏元件和力敏传感器 

  6.1.1 力敏元件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6.1.2 力敏传感器的特性参数 

  6.1.3 应变式力敏传感器 

  6.1.4 压阻式力敏传感器 

  6.1.5 电容式力敏传感器 

6.2 石墨烯基力敏传感器以及石墨烯基力敏传感器的应用 

  6.2.1 石墨烯的力学性能 

  6.2.2 石墨烯应变电阻的模型 

  6.2.3 石墨烯基力敏传感器的类型 

  6.2.4 石墨烯基应变传感器的结构及其制造工艺 

  6.2.5 石墨烯基力敏传感器的应用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石墨烯基温度传感器 

7.1 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7.1.1 温度的定义 

7.1.2 温标 

  7.1.3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7.1.4 石墨烯基热敏元件与温度传感器 

  7.1.5 石墨烯的热学性质 

  7.1.6 石墨烯基温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7.2 石墨烯基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感温特性 

  7.2.1 石墨烯基热电阻型温度传感器 

  7.2.2 石墨烯基光纤型温度传感器 

  7.2.3 石墨烯基热电偶型温度传感器 

  7.2.4 石墨烯基热辐射测量计 

7.3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7.3.1 流量(风速)传感器 

  7.3.2 柔性可穿戴温度传感器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石墨烯基磁传感器 

8.1 磁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8.1.1 磁传感器的定义 

  8.1.2 磁传感器的分类 

  8.1.3 磁传感器的特性参数 

  8.1.4 石墨烯在磁传感器中的应用 

8.2 石墨烯基磁传感器 

  8.2.1 石墨烯基磁传感器的传感原理 

  8.2.2 基于霍尔效应的石墨烯基磁传感器 

  8.2.3 基于异常磁阻效应的石墨烯基磁传感器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 

9.1 生物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9.1.1 生物传感器的构成 

  9.1.2 生物传感器的功能 

  9.1.3 生物传感器的技术特点 

  9.1.4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9.1.5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9.1.6 石墨烯应用在生物传感器领域中的发展概况 

9.2 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的传感原理和结构 

  9.2.1 石墨烯基生物量传感器 

  9.2.2 石墨烯基生理量传感器 

  9.2.3 石墨烯的生物兼容性 

9.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涉及物理、数学、材料、化学等多学科的前沿技术。在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中,特别是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lOT)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传感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产业界、科技界以及国防工业的重视。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信息采集技术(传感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三驾马车,而在这之中,以传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采集技术处于基石地位,因为如果不依靠传感技术对被测物体和相应的物理量进行精确可靠的测量,即便信息处理和传输的技术再高超也没有任何意义。

1.1.3传感器和传感技术的意义

传感器往往被比喻成人的感官,例如光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压力/应变传感器以及声传感器可以分别类比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听觉。得益于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利用传感器已经能够检测到原子尺度(10。。m)的微粒,并能够对10。。T磁感应强度、101’A电流强度等微小物理量进行高精度的测量。更有甚者,人们利用传感器可以在巨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下进行观测,还可以承受诸如极端温度、极端气压、强磁场等各种测量条件。无论是测量精度、测量范围,还是对测量条件的适应性,传感器都远远超过人体自然感官本身。因此,传感器能够提供人体感官无法获得的丰富的信息。传感器可以被认为是人体感官的延伸。

在工业自动化时代的背景下,传感器和传感技术是核心科技。而这一核心技术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科研水平的深度和广度。一些概念性的传感原理、传感器件的出现往往会带来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以及新的研究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与之对应,一些以新基础理论为感应原理的传感器的问世,也从侧面体现着国家的基础科研实力、成果转化能力以及总体的工业水平。总之,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国家的整体科研水平、工业水平、创新能力息息相关。

作为一项高度交叉且开放的技术,传感器和传感技术的发展往往受到新技术、新材料引入的影响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传感器由传统硅材料转变为功能化材料,将颠覆现有的设计和工艺流程,为传感技术带来结构性的变革和进步。其中,近十年来,新兴碳材料石墨烯在国内外的传感器研究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并取得了诸如单分子检测等颠覆性的成果。石墨烯有着高比表面积、高电子迁移率、高热导率、无间隔的光谱吸收特性以及易于结构功能化修饰的特性,使其在传感器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石墨烯在传感器的结构中既可以充当敏感元件,即利用自身的特性直接与待测物发生作用引起自身电学性能改变,例如气体传感器、离子传感器等,也可以充当转换元件,这种形式常见于石墨烯复合物传感器,例如在光探测中,石墨烯在与半导体纳米颗粒的复合结构中起到了传导光生载流子的作用。这些特性使得石墨烯在传感器结构设计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1.2  石墨烯以及石墨烯在传感器中的意义

1.2.1石墨烯

关于石墨烯的相关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年,加拿大理论物理学家P.R.Wallace提出了石墨烯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标志着石墨电学性能理论研究的开始。然而,当时的主流科学家认为石墨烯这样的单原子层的二维结构会因为自身的热扰动而不能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其实,近100年来,石墨烯在客观上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已。我们在使用铅笔的过程中,笔芯中的石墨与纸张发生摩擦(本质上是一种剥离现象),就会按一定概率产生石墨烯。人类最早借助仪器观测到石墨烯结构是在1948年,Ruess和Vogt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到了少数层的石墨。随……



主编推荐

石墨烯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大家族的又一个传奇,也是当今横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明星,几乎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当然,石墨烯是当之无愧的。作为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蜂窝状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石墨烯拥有无与伦比的特性。理论上讲,它是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好的材料,也是理想的轻质高强材料。正因如此,一经问世便吸引了全球范围的关注。石墨烯有可能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石墨烯产业将成为未来全球高科技产业竞争的高地,这一点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识。 

从2004年至今,已经有了近十六年的历史沉淀。无论是石墨烯的基础研究,还是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实践,人们都有了更多的一手材料,更有可能对石墨烯材料有一个套丛书出的、科学的、理性的认识。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对于新兴的石墨烯产业来说,“战略前沿新材料——石墨烯出版工程”的出版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国内外已经出版了数十部石墨烯相关书籍,其中不乏经典性著作。本丛书的定位有所不同,希望能够全面总结石墨烯相关的知识积累,反映石墨烯领域的国内外前沿研究进展,展示石墨烯新材料的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前景,尤其希望能够充分体现国人对石墨烯领域的贡献。 

本丛书共包括22分册,执笔作者20余位,都是石墨烯领域的重量级学者、专家,因此可以从源头上保障丛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丛书分五大部分,囊括了从石墨烯的基本性质和表征技术,到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石墨烯产品的计量检测标准等的知识总结。同时,两份产业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世界各国的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除此之外,丛书还为广大石墨烯迷们提供了一份科普读物《有问必答:石墨烯的魅力》,针对广泛征集到的石墨烯相关问题答疑解惑,去伪求真。 

本丛书的内容涵盖石墨烯新材料的方方面面,每个分册也相对独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专业性和即时性,凝聚着各位作者的研究心得、智慧和心血,供不同需求的广大读者参考使用。希望丛书的出版对中国的石墨烯研究和中国石墨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介绍石墨烯基传感器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原理、器件的特性,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系统性地介绍了各类石墨烯基传感器的制造工艺、特性参数、传感原理以及具体应用等。本书分为9章,内容包括石墨烯基传感器的基本概述、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石墨烯基湿度传感器、石墨烯基离子传感器、石墨烯基光电探测器、石墨烯基力敏传感器、石墨烯基温度传感器、石墨烯基磁传感器、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
  本书可供石墨烯基传感器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科研人员学习参考,同时可为广大石墨烯基传感器领域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信息和可靠依据。

媒体评论
石墨烯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大家族的又一个传奇,也是当今横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超级明星,几乎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当然,石墨烯是当之无愧的。作为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蜂窝状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石墨烯拥有无与伦比的特性。理论上讲,它是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好的材料,也是理想的轻质高强材料。正因如此,一经问世便吸引了全球范围的关注。石墨烯有可能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石墨烯产业将成为未来全球高科技产业竞争的高地,这一点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识。
从2004年至今,已经有了近十六年的历史沉淀。无论是石墨烯的基础研究,还是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实践,人们都有了更多的一手材料,更有可能对石墨烯材料有一个全方位套丛书出的、科学的、理性的认识。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对于新兴的石墨烯产业来说,“战略前沿新材料——石墨烯出版工程”的出版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国内外已经出版了数十部石墨烯相关书籍,其中不乏经典性著作。本丛书的定位有所不同,希望能够全面总结石墨烯相关的知识积累,反映石墨烯领域的国内外前沿研究进展,展示石墨烯新材料的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前景,尤其希望能够充分体现国人对石墨烯领域的贡献。
本丛书共包括22分册,执笔作者20余位,都是石墨烯领域的重量级学者、专家,因此可以从源头上保障丛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丛书分五大部分,囊括了从石墨烯的基本性质和表征技术,到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石墨烯产品的计量检测标准等全方位的知识总结。同时,两份产业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世界各国的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除此之外,丛书还为广大石墨烯迷们提供了一份科普读物《有问必答:石墨烯的魅力》,针对广泛征集到的石墨烯相关问题答疑解惑,去伪求真。
本丛书的内容涵盖石墨烯新材料的方方面面,每个分册也相对独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专业性和即时性,凝聚着各位作者的研究心得、智慧和心血,供不同需求的广大读者参考使用。希望丛书的出版对中国的石墨烯研究和中国石墨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