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略博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策略博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3.79 6.3折 8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阿维纳什·迪克西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80059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5元

货号9782337

上书时间2024-06-2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部分 导论与一般性原理
第1章 基本思想与范例
1.1 何为策略博弈?
1.2 策略博弈的一些例子与故事
1.3 学习《策略博弈》的策略
第2章 如何思考策略博弈?
2.1 决策与博弈
2.2 博弈分类
2.3 一些术语与背景假设
2.4 博弈论的用处
2.5 后续章节的结构
2.6 总结
第2部分 概念与技巧
第3章 序贯行动博弈
3.1 博弈树
3.2 用博弈树求解博弈
3.3 增添更多的参与人
3.4 行动顺序的优势
3.5 添加更多的行动
3.6 逆推实验
3.7 《幸存者》游戏策略
3.8 总结
第4章 同时行动博弈:离散策略情形
4.1 离散型策略同时行动博弈的描述
4.2 纳什均衡
4.3 占优策略选择
4.4 反应分析
4.5 三人参与的博弈
4.6 纯策略博弈的多重均衡
4.7 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的情形
4.8 总结
第5章 同时行动博弈:连续型策略、讨论与证据
5.1 纯策略是连续型变量的情形
5.2 对纳什均衡概念的批评性讨论
5.3 可理性化
5.4 纳什均衡的经验证据
5.5 总结
附录 寻找化函数的值
第6章 同时行动与序贯行动并存的博弈
6.1 同时行动与序贯行动并存的博弈概述
6.2 在博弈中改变行动顺序
6.3 分析方法的改变
6.4 三人博弈
6.5 总结
第7章 同时行动博弈:混合策略
7.1 什么是混合策略?
7.2 混合行动
7.3 纳什均衡作为一个信念与反应系统
7.4 非零和博弈中的混合策略
7.5 混合策略均衡的一般性讨论
7.6 当一个参与人有三个或更多纯策略时的混合
7.7 当参与人双方都有三个策略时的混合
7.8 在实践中如何使用混合策略?
7.9 混合策略的证据
7.10 总结
附录 概率与期望效用
第3部分 某些更为广拓的博弈与策略类型
第8章 不确定性与信息
8.1 不信息:涉及风险
8.2 非对称信息:基本思想
8.3 直接沟通或廉价磋商
8.4 逆向选择、信号传递与甄别
8.5 劳动市场中的信号传递
8.6 两个参与人的信号传递博弈均衡
8.7 总结
附录 对风险的态度与贝叶斯定理
第9章 策略性行动
9.1 策略性行动的分类
9.2 策略性行动的置信度
9.3 承诺
9.4 威胁与许诺
9.5 一些额外的议题
9.6 建立置信度
9.7 反策略性行动
9.8 总结
第10章 囚徒困境与重复博弈
10.1 基本博弈(复习)
10.2 解法Ⅰ:重复
10.3 解法Ⅱ:惩罚与奖励
10.4 解法Ⅲ:领导
10.5 实验证据
10.6 真实世界的囚徒困境
10.7 总结
第11章 集体行动博弈
11.1 双人集体行动博弈
11.2 大群体中的集体行动问题
11.3 溢出或外部性
11.4 思想简史
11.5 “救命!”:有混合策略的懦夫博弈
11.6 总结
第12章 进化博弈
12.1 研究框架
12.2 囚徒困境
12.3 懦夫博弈
12.4 安全博弈
12.5 种群中含有三种表现型
12.6 鹰鸽博弈
12.7 群体互动与物种间互动
12.8 合作与利他的进化
12.9 总结
第13章 机制设计
13.1 价格歧视
13.2 一些术语
13.3 成本加成与固定价格契约
13.4 关于信息披露机制的例证
13.5 努力激励:单的情形
13.6 努力激励:例子与扩展
13.7 总结
第4部分 在特定策略情形下的应用
第14章 边缘政策:古巴导弹危机
14.1 对事件的一个简要叙述
14.2 一种简单的博弈论解释
14.3 考虑更多复杂性后的博弈
14.4 概率威胁
14.5 边缘政策博弈的操作
14.6 总结
第15章 策略与投票
15.1 投票规则与程序
15.2 投票悖论
15.3 投票制度的评估
15.4 投票的策略性操纵
15.5 中位投票者定理
15.6 总结
第16章 投标策略与拍卖设计
16.1 拍卖的类型
16.2 赢家的诅咒
16.3 投标策略
16.4 全部投标者都要支付的拍卖
16.5 如何在拍卖中进行销售?
16.6 需要思考的其他问题
16.7 其他读物
16.8 总结
第17章 谈判
17.1 纳什的合作解
17.2 可变威胁的谈判
17.3 轮流出价模式一:总价值的损失
17.4 实验证明
17.5 轮流出价模式二:不耐烦
17.6 在谈判中操纵信息
17.7 多项议题的谈判与多边谈判
17.8 总结
译后记

内容摘要
在《策略博弈(第四版)/经济科学译丛,“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作者运用标准的博弈论方法,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政治活动中的技巧、军事活动及战争中的策略等的演绎,系统而简要地介绍了博弈论的基础知识,语言生动诙谐,故事精彩有趣,使得读者在漫游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景中的同时,可以通过博弈论的精致分析工具去了解其所以然。

《策略博弈(第四版)/经济科学译丛,“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已再版多次,是美国很好流行的基础博弈论教材。与第三版相比,第四版的主要创新是混合策略。第四版将简单主题与复杂主题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合并成有关混合策略的一章;改善并简化了博弈信息的处理方法;增加了对廉价磋商的阐述和例证;厘清了利益同盟与真诚交流之间的关系。第四版将信号传递和甄别的案例分析放在更靠前的章节,从而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明白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并且为更正式的理论学习做好准备。其他章节也大都做了更新、完善、重新组织以及合理化。

精彩内容
  在《策略博弈(第四版)/经济科学译丛,“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作者运用标准的博弈论方法,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政治活动中的技巧、军事活动及战争中的策略等的演绎,系统而简要地介绍了博弈论的基础知识,语言生动诙谐,故事精彩有趣,使得读者在漫游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景中的同时,可以通过博弈论的精致分析工具去了解其所以然。 
  《策略博弈(第四版)/经济科学译丛,“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已再版多次, 是美国流行的基础博弈论教材。与第三版相比, 第四版的主要创新是混合策略。第四版将简单主题与复杂主题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合并成有关混合策略的一章;改善并简化了博弈信息的处理方法;增加了对廉价磋商的阐述和例证;厘清了利益同盟与真诚交流之间的关系。第四版将信号传递和甄别的案例分析放在更靠前的章节,从而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明白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并且为更正式的理论学习做好准备。其他章节也大都做了更新、完善、重新组织以及合理化。

媒体评论
  通过《策略博弈》-书,世界各地学生都能分享对这一领域的初步了解。与只有理论概念而没有启发性例子的书相比,书中各种精彩的案例使得读者更容易记住所学的东西。
  ——约翰·纳什(John Nash),普林斯顿大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了解博弈论可以改变你一生的思维方式。《策略博弈》一书是一把钥匙,能够令人轻松愉悦地了解21世纪的新兴文化。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麻省理工学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策略博弈》一书内容详尽、表述准确并趣味性,为初学者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文森特·克劳福德(Vincent Crawford),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牛津大学经济学系
  
  《策略博弈》一书出色,为学生提供了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案例。这本书不仅能够让学生受益良多,而且能够加深他们对博弈论的理解。
  ——丽莎·卡尔森(Lisa Carlson),爱达荷大学学政治学系
  
  《策略博弈》一书的优点在于它通俗易懂的写作方式:另一优点是它强大的应用性,比如它有关边缘政策和投票等章节适用于政治学课程。
  ——乔纳森·伍恩(Jonat.han Woon),匹兹堡大学政治学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