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读资本论(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再读资本论(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3.66 6.3折 6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英戈·施密特,[加]卡洛·法内利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0289571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9元

货号10996339

上书时间2024-06-2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英戈·施密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活动家。他来自德国,目前是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劳工研究项目的学术协调员,著有《多种形式的新自由主义》(Varieties of Neoliberalism)、《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Rosa Luxemburg s  Accumulation of Captial )、《社会民主的三个世界:一种全球视角》(The Three Worlds of Social Democracy:A Global View)等多部著作。
  卡洛·法内利,任教于加拿大瑞尔森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著有《大城市的病症:多伦多的新自由主义、公共服务和劳动》(Megacity Malaise: Neoliberalism, Public Services and Labour in Toronto),担任《替代路线》(Alternate Routes)杂志的主编。

目录
导言 150 年后的《资本论》 在不断变动的历史背景下解读《资本论》 / 002 在资本时代的《资本论》 / 005 帝国主义时代的《资本论》 / 007 《资本论》与苏联共产主义 / 009 《资本论》与新左派 / 011 《资本论》与“新社会运动” / 013 本书对《资本论》的解读 / 014 《资本论》的当今解读 / 018 第 1 章  《资本论》和阶级斗争的历史 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资本论》 / 024 反对《资本论》的革命 / 027 反对《资本论》的社会改革 / 030 《资本论》的反击 / 033 反对全球资本主义的《资本论》 / 036 参考文献 / 039 第 2 章  《资本论》和第一国际 参考文献 / 056 第 3 章  《资本论》和苏联共产主义 这个时代混乱了 / 061 抽象时间 / 064 理性的、有感召力的时间 / 067 中央劳动研究所与时间联盟 / 070 临近的新革命 / 074 参考文献 / 076 第 4 章  《资本论》与劳动价值论 参考文献 / 094 第 5 章  《资本论》和性别 马克思和工业工厂中的性别 / 099 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再生产”问题 / 113 参考文献 / 117第 6 章  《资本论》和“运动规律” 导言 / 119 《资本论》中的规律 / 123 结论 / 138 参考文献 / 140 第 7 章  《资本论》和劳动过程 马克思的《资本论》:概念、遗产、趋势和相关性 / 144 劳动过程争论的再发现的起源 / 148 后布雷弗曼时期劳动过程理论的发展 / 151 资本和劳动转型了吗 / 152 批判 1:劳动的从属 / 155 批判 2:实际存在的资本 / 157 批判 3:生产之内和之外的价值 / 158 批判 4:劳动行为人和(不再)重建掘墓人命题 / 160 结论性评述 / 162 参考文献 / 163再读《资本论》 第 8 章  《资本论》和有组织的劳动 导言 / 171 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抗 / 173 超越工会 / 179 结论:社会主义和民主斗争整体 / 189 参考文献 / 194 第 9 章  《资本论》与生态 积习难改:帝国主义和联合国气候协定 / 199 《资本论》的起源 / 203 生态断裂 / 207 帝国主义、生态断裂和农业 / 211 自然与人性的种族划分 / 213 生态帝国主义和当今的运动 / 215 参考文献 / 218 第 10 章  超越《资本论》的想象社会 参考文献/241

内容摘要

导言 150 年后的《资本论》 

英戈 ? 施密特和卡洛 ? 法内利 

为什么要读《资本论》?1867 年《资本论》出版之后,越 来越多的社会主义者开始关注它,或者引入恩格斯和卡尔 ? 考茨基(Karl Kautsky)对它的阐述,旨在理解自身面对的情形。但是,多数西欧社会主义者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时期准备的革命却发生在俄国,而这个国家几乎还未形成马克思所说的资本逻辑,马克思所设想的掘墓人――工人阶级甚至人数更少。借用安东尼奥 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的话说就是,1917 年革命是反《资本论》的革命。 

又一个 50 年之后,新一代左派人士受到南方国家(the South)反殖民革命的激励,再加上对苏联共产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支配的世界的不满,也将目光转向了《资本论》。苏联非正统的其他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在东西方寻找可以重新开启革命的思想。新左派(New Left)发现马克思著作的新内涵后不久,资本家似乎考虑到20 世纪 70 年代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的叠加,也已经开始留意《资本论》,试图找到在新旧工业区里用更少的钱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的方法。 

事实上,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反对改革的新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开始抵制新旧左派建立《资本论》画像后的世界。在苏联因自身官僚主义的重压而解体之后,情况尤其如此。在反《资本论》的革命进行 100 年之后,这个世界更像是马克思在 150 年之前所描述的世界。但是,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使资本延伸到整个地球,各类工人组织也在努力避免推动资本家转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触及的领域。 

在不断变动的历史背景下解读《资本论》 

反《资本论》的俄国革命和随后的其他革命,并没有形成一种公平的替代发展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福利国家作为努力遏制共产主义进一步扩张的一部分,其社会安全网的作用在下降。工人和其他社会运动围绕着历史上马克思主义者忽视的一些问题组织起来,也陷入了几十年来不可避免的(更不用说逆转)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困境之中。但是 20 世纪,毋庸置疑,在资本逻辑展开之时,努力战胜(至少是驯服)资本主义的斗争,重要性不亚于当前全球资本主义形成过程的斗争。现在,在《资本论》出版以来推动历史前进的阶级斗争背景下,更重要的是,在反《资本论》的革命背景下解读它,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为什么会20 世纪战略调整的必要性的争论奠定了基调。 

在伯恩施坦之后,经常有一些人认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主义政治只适用于马克思那个时代,而现存的资本主义不同,所以需要放弃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讽刺的是,努力放弃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将《资本论》与过时的历史书束之高阁,任其积灰的那些人,就是粉饰资本主义变化的当代修正主义者。在历史上,这些变化曾导致伯恩施坦反对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社会主义。根据他们的观点,整个 19 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古典阶段,马克思是古典资本主义的分析家。《资本论》所确立的框架无法解释现存资本主义的这些变化;是根据现代修正主义者的看法,只有在 20 世纪才会出现国家干涉主义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浪潮。 

马克思主义者常常要应对修正主义的挑战,他们宣称马克思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不需要任何发展。但是,随着《资本论》被抬到圣经的高度,它也就脱离了社会主义政治实践。自发实践中的曲折是由各种推理导致的,而不是以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应环节的理论分析为指导造成的,这些推理也可能掺杂着大量马克思的引言。它的讽刺之处在于,考茨基确立了这种方法,努力将德国社会民主党(the Germ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内的马克思主义左派与修正主义右派调和起来,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捍卫者常常又将他看作另一个修正主义者。苏联马克思主义者无休止地重复着列宁对他的前辈的指责,他们也只看到了考茨基的背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什么政治实践,只能躲在正统马克思主义背后,指责考茨 

基常常与恩格斯一起,将马克思的批判理论错误地融入政治实践的实证主义谱系里。但是,这两种指责的关键都在于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了。 

面对修正主义的挑战,卢森堡的应对有所不同,后来列宁和托洛茨基也采取了这种应对办法。他们认为,修正主义者声称已被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的智慧不能解释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马克思并没有阐述过的资本主义的某些方面,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时,他们利用《资本论》和马克思的其他著作,形成了新的比考茨基的正统观点更接近实践的现实理论,相比伯恩施坦放弃马克思主义的做法,是更有系统性的策略制定。但是,为了使人们相信他们的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将自己的原创思想贴上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标签,进而与考茨基和其他声称是马克思真正继承者的马克思主义者展开竞争。不管他们在理论和策略上的创造有什么价值,他们都以真正继承者的名义展开竞争,使得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在任何人看来都像是早已有之的学术争论。另外,他们通过自称的正统思想隐藏了他们创造的观点,不能激发类似的批判精神,阻碍了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形成新的思想。我们现在很难理解为什么原创性的思想家,如卢森堡、列宁和托洛茨基不被看作修正主义者。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资本主义的一般理论需要与变化的历史环境相结合,如果他们真的没有理解这一点,就无法像他们已经做到的那样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们有可能从过去关于《资本论》的争论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但是也有可能陷入谁才是马克思实的遵循者的争论之中。为了避免这种危险,过去的争论就需要放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当社会主义战略陷入困境,无法用原先的理解再去解释时,就常常出现对《资本论》 的新解读。理解每种对《资本论》的新解读的具体历史条件,有助于我们理解在当前不同的条件下,能从这些解读中学到什么。换言之,考察围绕《资本论》的一波又一波的争论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区分《资本论》中的某些方面与对它们的不同解读,有些解读适用于资本主义总体生产方式,有些解读则适用于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也使我们看清了过去忽视或只是顺便阐述的问题;随着对《资本论》的新解读的出现,这些问题可能会被更好地理解。



主编推荐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再读
<资本论>
 》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各主要思想家对这部巨著的广泛思考,以及它在当今世界的持续重要性。以《资本论》的思想体系考察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有助于当今社会的不断改良。



精彩内容
最近这些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感兴趣的人比较多,尤其明显的是,很多读者开始再次阅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出版近150年后,对于资本论仍然有全新的解读,有助于读者找到进步或者变革的新通道。今天解读《资本论》,呈现了大量主流思想家对于这一影响广泛著作的深思——它的政治遗产、局限性以及与我们所在世界的持续相关性。像社会生态、性别、种族、劳动力、共产主义、第三世界、帝国主义等问题备受关注,贡献者们也识别出了以往资本主义和各种社会主义产物之间的区别,从以往经验中吸取教训,也许有助当今社会主义政治学的再造。

媒体评论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再读<资本论>》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各主要思想家对这部巨著的广泛思考,以及它在当今世界的持续重要性。以《资本论》的思想体系考察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有助于当今社会的不断改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