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战疫(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的战疫(上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3.03 6.3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刘荒|责编:赵怀志//祝玉婷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54811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0824994

上书时间2024-06-2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新华每日电讯》,创刊于1993年,是由新华通讯社出版的日报。该日报选编新华社各线路各报刊各新媒体精品稿件、荟萃全国其他媒体精品稿件,是刊发原创评论和副刊的中央级新锐主流大报,日常内容涵盖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深度报道、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




目录
患者亲述 
  在华南海鲜市场守通宵,结果差点丢了命 
  推着危重妻子看病,重症丈夫每天奔走上万步 
  为患癌妻子解闷演小品,没想到在方舱火了 
  解除愈后隔离,我们夫妇第一时间去献血 
  洗澡时摔一跤,竟成了浙江首个确诊病例 
  从武汉回家过年,小县城的地图被我染红了 
  我也不知道被谁传染的,总觉得对不起大家 
白衣为甲 
  我不是为了当英雄,不来武汉会愧疚不安 
  救人不分“公”“私”,民营医院一样拼过命 
  方舱“读书哥”领着我的小病人出院了 
  把丈夫借给你们,一定要好好地还给我 
  28天后,看报纸才发现女儿在前线 
  除夕被召回医院,家人把口罩都塞给我了 
  隔离区接生历险后,我与产妇更像是战友 
  肿瘤科关了病区,劝返复诊患者难张口 
  重症患者肠穿孔,4小时手术闯过生死关 
  出一趟救护车洗一次澡,身上都皴裂了 
  在隔离病区做保洁,房东害怕不让他回去 
  “一个也不能少”,780名新冠患儿平安归来 
凡人英雄 
  火神山援建归来,住进隔离酒店才后怕 
  护目镜除雾难,温州兄弟巧制“雨刷器” 
  “好口罩留给医护人员”为何还值得商榷 
  拎着行李的理发师,还以为要跟着去湖北 
  通宵做1800份早餐,就为让医生吃口热饭 
  留在武汉送外卖,把我妈和女儿都屏蔽了 
  去火神山支援没门路,就做了志愿者司机 
  铆足一股劲,为“逆行者”营造一个“家” 
  跟爸妈去方舱帮忙,不再懊恼在家无能为力 
  经手数不清海外物资,却没见过它们长啥样 
  “拉面人”捐了一千元,9岁儿子还嫌少 
  我在疫区当“骗子”,医护人员还把我当兄弟 
防控一线 
  和强制隔离观察者对峙1小时 
  医警家庭难处多,单位发了“强制陪伴令” 
  求您了老爷子,别再串门了 
  有人责怪入户咋不穿防护服,我哪有防护服 
  小区里面“能人”多,揣着一堆证明忽悠人 
  劝居民丧事从简,我们又买纸钱又鞠躬 
  受不了闲言碎语,密接者砸了小区喇叭 
  大娘说家里好几口人,一瓶消毒液哪够喝 
  奔丧者被拦在村口,破例让他远远看一眼 
  我想记住你们摘掉口罩后的样子 
  我为上海“守大门”,得让大家“有路走” 
  出狱后发现女友已嫁人,竟要求重回监狱 
  父亲终究没等到家里的新房盖起来 
百姓记忆 
  我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楼上卖眼镜 
  武汉“封城”满月时,上网“抢菜”仍很难 
  母亲笑话我,乡下人戴口罩还不笑死人 
  口罩见证爱情,很多事情不愿再等了 
  知道她在一线,相亲群里男生纷纷加好友 
  下次来花市,就不是一只大企鹅了 
  带着一袋煎饼,货车司机“逆行”讨生活 
  58岁货车女司机“单枪匹马”穿疫线 
  离开杭州那天,我想好好和这个城市告别 
  从武汉回来,我居然把陌生人都连累了 
  爷爷永远地困在了这个冬天 
  北京顺义那个夜晚让这个鄂籍“北漂”彻骨寒 
  寻找这位以暖心对冲冷漠的靠谱警官 
  当时我就在“歌诗达赛琳娜号”上 
  康复后健康码两次“翻脸”,我被拦在登机口 
  一岁多的儿子差点成了意大利“一号病人” 
  五天五夜,蜗居在面包车里的“夹心人” 
艰难重启 
  即便员工都回来,也不是想开工就能开 
  疫情都好转了,想回来上班咋还这么难 
  “跨省”返工,步行了20多里才搭上车 
  人生第一次坐飞机,竟是“专机”回厂 
  微信朋友圈卖生鸡,卖多点就能赔少点 
  西装厂改做口罩,有多难谁都想不到 
  只移薪不裁员,我们捱过了最难的日子 
  园区闹心事:先怕偷着干,后愁缺人干 
  鼓起勇气直播,讲了半天发现没开麦 
  乡村教师开网课,一人干活十多人“监工” 
老外抗“疫” 
  回到中国的三尺讲台,给我学生以信心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想去看心理医生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首先我是一名医生 
  幸亏一个多月前,他帮中国朋友买过口罩 
  撤侨时我没有走,留在郑州陪家人 
  我拍摄的南京抗“疫”纪录片在日本火了 
对外报道 
  Days Inside the Encapsulating Protective Suit 
  Saving Xiaomi the Stranded Cat 
  A Single Male Nurse’s “Love Story” 
  Guarding Township near Infection Hub 
  Hubei Newlywed’s Special Honeymoon 
  Forty Days “Trapped” in a Motorhome 
  Free Masks But Few Take in COVID-19 Epicenter 
  When Lockdown Finally Ends 
名家谈疫 
  毕淑敏:希望《花冠病毒》永远只是预言 
  贾平凹:当“小编”为“疫”线战士加油 
  韩松:杞人忧天非坏事,别让科幻成真 
  叶倾城:记录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人与生命 
  贾樟柯:疫情是创作者重新出发的契机 
  韩晗:一定要有母语自信 
战“疫”报道 
  武汉战“疫”记 
  珞珈无所有,“云”赠一枝樱 
  戛然而止的归途 
  “烟火”户部巷 
  追踪猎捕病毒的人 
  走近“病毒终结者” 
  “新冠”时期的爱情 
  逆行的“影子梦之队” 
  我在街头盼日出 
  解封日的“首日封” 
战“疫”人物 
  仝小林:院士就是战士 
  张文宏和“华山感染”的硬核感染力 
  武汉肺科医院ICU主任:疫后要拍张全家福 
  武汉市中心医院一位护士长战“疫”亲历 
  “国宝”守护人的非常战“疫” 
  我用镜头记录“不服周”的武汉人 
  5000普通人合拍“余生一日” 
  从汶川玉树到雷神山,千里走单骑 
  我在武汉接听心理热线 
  抗疫公益曲走红,奏响黎明的编钟 
疫中随笔 
  “方舱读书哥”身上,看到社会信任的力量 
  “与子同袍”为何总能让人心潮澎湃 
  110年前,他扑灭那场瘟疫还推动了分餐制 
  格斗数千年,人类才“消灭”一种传染病 
  历史上曾经肆虐的病毒,人们是如何应对的 
  你了解口罩的历史吗 
  宅在家的日子,不妨学学苏东坡 
  六部病毒题材影视剧,讲述人性之战 

内容摘要

每个人在这本书中都可以看到自己

张文宏

过去的十个月,人类社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自然界的一种微生物跨越了动物与人类间的物种屏障,出现了自1918年以来罕见的大流行,而且目前还没有看到终止的迹象。

自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和世界各个国家都卷入了这场针对病毒的“世界大战”。中国社会各界都共同面对了这场人类的“大灾难”,我所在的医院派出了273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经过近三个月的殊死奋战,我们取得了控制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在今年6月份,全世界也曾看到过控制病毒蔓延的曙光,但是随着冬季的到来,似乎全球又重新进入了至暗时刻。

当前在疾病的控制方面,全球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是体现在对于社交距离、口罩、封城等非药物干预的执行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有关。东方国家更加尊崇这些规则,西方国家的人民则更加相信高科技将成为人类战胜病毒的武器。我们相信世界各国人民会通过团结、合作、不断交流各自的战“疫”经验而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在这场针对人类共同敌人的战斗中,中国人民经过数月浴血奋战,终于在人类抗击传染病的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不只是医务人员创造的,更是来自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牺牲小我,换取整个国家和民族安全的伟大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从到普通民众,从医务工作者到社区义工,这是每个人都参与的战役。

由《新华每日电讯》出版的这本《我的战“疫”》,真实反映了我国社会各界认同“生命至上”的伟大理念,弘扬了“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本书展现了我国在疫情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每个人在这本书中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缩影,也是每个人在疫情中的缩影,既看到了自己,也看到身边的每个人,值得大家细细品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战“疫”日记。


2020年10月30日


(张文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主编推荐

每个人在这本书中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缩影,也是每个人在疫情中的缩影,既看到了自己,也看到身边的每个人,值得大家细细品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战“疫”日记。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文宏

《我的战“疫”》的编辑出版,提供了一个用理性来重新认识的基础。它提醒我们,不要遗忘。要有更宏大的愿力、更强的同情心、更好的理解力,帮助公众认识这个莫测的世界,来应对下一次危机。

——科幻作家、新华社记者 韩 松

感谢写出这些精彩报道的记者们,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宏大事件下的真实的人心,真实的力量。静水深流,他们写出的正是这深流之下的历史。

——新华社记者 张严平

借助网络时代便捷的通讯手段,“下沉”报道触角,采访一线战“疫”者,以口述的形式,讲述老百姓的战“疫”故事,把尊重公众“表达权”与引导舆论、凝心聚力抗疫的职责使命,有机统一起来。

——《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 方立新


 




精彩内容
    本书分上下册共收录了关于抗击疫情的文章,分上下两册。上册分为“患者亲述”“白衣为甲”“凡人英雄”“防控一线”“百姓记忆”“艰难重启”“老外抗疫”“对外报道”8个部分,讲述了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等奋战、抗击在一线的感人事迹,社会各行业从停工停产到有序复工复产的艰难历程,收录了外国居民的抗疫故事。下册分为“名家谈疫”“战疫报道”“战疫人物”“疫中随笔”4个部分,记录了毕淑敏、贾平凹等名家在疫情期间的思考感悟和个人体会,抗击疫情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抗疫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人物,以及记者的随笔。全书全景式生动记录文化名家及社会各界在疫情期间的独特经历及思考感悟,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抗击疫情的历程与成果,适合作为广大读者了解抗疫历程、坚定抗疫信心的参考读物。

媒体评论

张文宏 韩 松 张严平 方立新 作序

毕淑敏 贾平凹 叶倾城 贾樟柯 深度访谈

这是一场人类共同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前线和后方之分,每个人都是事件的亲历者,也必将成为事件的还原者和记录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