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2.65 6.3折 9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0291895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1033554

上书时间2024-06-1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明东方心理学博士,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叙事疗法奠基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兼任中央国家机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督导专家。

目录
第 1 章  叙事疗法:故事里的别样人生 
叙事疗法需要转变的两个理念  005 
叙事的全息理论  014 

第 2 章  颠覆与解放:心理治疗的后现代思潮 
后现代的含义  029 
后现代的倾覆性  030 
两种基本认知模式  031 
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差异  032 
后现代的价值体系  041 
后现代的治疗  042 

第 3 章  聆听:听听问题的另一面 
讲法和听法之间的关系  050 
倾听的类型  053 
正确的聆听技巧  062 

第 4 章  外化:人生是一个动词 
心理学中的“外化”  078 
“外化是个动词”的内涵  084 
外化技术的两个层面  091 
觉察自我立场  092 

第 5 章  改写:做自己人生的作者 
诠释学对叙事理论的影响  105 
文本创造性诠释  109 
从诠释学看改写  112 

第 6 章  叙事与人本主义心理咨询 
叙事与人本主义心理的共同特征  126 
叙事疗法:比人本还人本  129 
人本主义治疗的理念  131 
叙事治疗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分水岭  134 
人本主义的反智主义倾向与叙事治疗的探索、创造  135 

第 7 章  正念叙事 
正念的起源  150 
正念和叙事疗法的汇通  150 
正念叙事疗法和佛教中的正念区别  163 

第 8 章  叙事催眠治疗 
催眠的流派分类  173 
催眠与叙事疗法的共同特征  175 
叙事催眠疗法  179 

第 9 章  叙事疗法与认知疗法 
认知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念  213 
叙事疗法与认知疗法理念的汇通  219 
叙事疗法和认知疗法的区别  222 

第 10 章  叙事与精神分析 
对人类经验的故事性关注  238 
构建新的生命主题或意义主题  247 

第 11 章  叙事心理分析治疗 
精神分析和分析性治疗  261 
分析性治疗和叙事疗法的汇通  262 
分析性治疗各流派的共同特征  266 
理解精神分析的两大观点  271 
分析性治疗与叙事疗法的差异  274 

第 12 章  叙事心理与阿德勒疗法 
阿德勒的生平  286 
阿德勒的两个重要观点  287 
叙事疗法和阿德勒疗法的共通之处  288 
叙事疗法和阿德勒疗法的区别  289 

第 13 章  叙事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叙事疗法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故事层面的差异  303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阴性力量的重视  305 
叙事疗法对“无”的力量的重视  307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四个阶段与叙事疗法的汇通  308 
叙事 – 荣格象征  320

内容摘要
     学心理学确实和学其他学科不一样,它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浸泡,需要去“修”。有人说,心理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那么,宗教的尽头是什么?宗教的尽头是生活,是要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每天都在用的一种东西,做到平常日用而不知,这就是浸泡。 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去学习,去学习怎么把一些后现代的理念了无痕迹地、比较圆融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理念,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做一个汇通,然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叙事心理治疗”。这是因为,大家知道,一个疗法在源头上其实有很多不确定性,就像当迈克尔·怀特(Michael White)和大卫·爱普斯顿(David Epston)在试图把格里高利·森(Gregory Bateson)的这个理念转化成一种疗法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发展,而且这也不是他们的目的。 同样地,我们现在继承着他们的这些研究,并结合中国的一些临床案例,还有各自的生活,推动它形成一种新的理念,也是如此。我们并不知道会走到哪里,但是这个走的过程是很有意义的。就像迈克尔·怀特比喻的一样:像一个没有目的地的旅行。任何一种创造性活动都可能像一个不设目的地的旅程,总会产生那种“在路上”的感觉。 此外,我对迈克尔·怀特回答他人的一句话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当有人问他“什么是叙事治疗”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叙事疗法其实不是一种疗法,更像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一种个人的担当或者使命感。虽然我以前对这句话很熟悉,但是一直没有真正地参透它的意思。为什么说叙事是一种生活,是个人的一种担当,是一种哲学,而不仅仅是一种疗法呢?后来,我在心理咨询工作和教学过程当中慢慢地开始体会到,它确确实实是这样的。我这样说,并不是从“对、错”这个意义上去讲的,而是说他的这句话讲述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心理的境界,是对于后现代或者叙事这种理念的一种内化,以及具身化的一个结果,用英文表达就是embodiment。embodiment本身就是在这样一种态度的指导之下生活的,它的价值体系和这个疗法的价值体系合而为一。我认为,那些心理治疗大师,那些在临床心理学和心理治疗历目前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学者,都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他们坚信自己的理论体系。他那个理论体系所呈现的价值观也是他个人的价值观,这样的话就很容易把一个疗法做成一种个人的宗教。什么叫“个人的宗教”?大家可能听说过保罗·蒂利希,他是一个神学家,他把宗教分为两种,一种叫个人的宗教(personal religion),一种叫体制的宗教(institute religion)。他觉得体制化宗教对于个人的解脱来说是一种障碍。那么,当我说“一种心理治疗的体系可以作为一种个人的宗教存在”的时候,我讲的是它对于个体的那种解脱的功效、作用。 P3-4

精彩内容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提出了叙事心理治疗理论,20世纪90年代,他们两人关于此理论的书籍在北美发行后,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为流行。李明博士从2002开始一直致力于叙事疗法在中国的本土化,本书是其19年来临床实践和学术思考的结晶,并具有以下特色:系统介绍了叙事疗法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术;含有大量的案例材料和对话讨论,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每章后面都有李明博士的答疑部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叙事疗法的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叙事疗法完美融合,帮助专业心理工作者和非专业人士打开思路,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本土来访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叙事疗法更接地气。

媒体评论
李明博士从2002开始一直致力于叙事疗法在中国的本土化,本书是其19年来临床实践和学术思考的结晶,并具有以下特色:◎系统介绍了叙事疗法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术 ;◎含有大量的案例材料和对话讨论,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每章后面都有李明博士的答疑部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叙事疗法的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叙事疗法完美融合,帮助专业心理工作者和非专业人士打开思路,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本土来访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叙事疗法更接地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