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与彰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保护利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承与彰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保护利用)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81 6.3折 1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童本勤,张峰,孙静

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4193836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11049148

上书时间2024-06-1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童本勤,女,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现为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规划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部优一等)、《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省优一等、部优二等)、《南京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部优二等)、《南京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省优一等)、《绵竹市马尾河景观带规划设计》(省优二等)、《南京城市设计导则》(省优二等)和《泰兴黄桥祁巷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省优二等)等几十项规划设计项目,获省、市级二等奖以上项目二十多项。出版《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2012南京乡村调查》两本专著,先后发表《寻求老城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与协调》《城乡统筹进程中村庄特色的传承与塑造研究》《南京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方法探索》等学术论文30多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忆峰嵘岁月”——南京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1  党组织在南京各区域的陆续建立
  1.2  大革命时期南京地区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
  1.3  白色恐怖下的顽强斗争
  1.4  抗战时期外围斗争与隐蔽战线的紧密结合
  1.5  里应外合、解放南京
第二章  “赞胜利之城”——独具价值特色的红色文化聚集地
  2.1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2.1.1  南京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光辉历程的缩影
    2.1.2  南京是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最早的城市之一
    2.1.3  南京集中体现了我党在革命斗争中的复杂性与危险性
    2.1.4  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人运动与学生爱国运动的代表
  2.2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2.2.1  南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天翻地覆”胜利的标志地
    2.2.2  南京是“雨花英烈精神”的形成地
    2.2.3  南京是开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
第三章  “访红色印记”——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特征与问题
  3.1  资源数量丰富,但保护面临挑战
  3.2  遗存类型全面,但利用形式单调
  3.3  空间全域分布,但缺少系统关联
  3.4  时间跨度完整,但展示场所有限
  3.5  地域特点鲜明,但影响力不突出
第四章  “借它山之石”——相关实践案例经验借鉴
  4.1  侧重全域性、整体性保护利用的案例
    4.1.1  京西、北地区组织抗战文化串联线路
    4.1.2  延安市突出红色文化景观标识,组织长征文化线路
    4.1.3  井冈山构建“多点开花”的保护利用空间格局
  4.2  侧重红色文化与地区发展有机融合的案例
    4.2.1  上海中共一大旧址带动街区文化复兴
    4.2.2  嘉兴中共一大会址促进南湖地区持续更新发展
    4.2.3  江苏泰兴印达村红色文化带动村庄建设和产业振兴
  4.3  侧重多元展示利用的案例
    4.3.1  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遗址将两艘战列舰作为纪念馆的有机组成部分
    4.3.2  以色列马萨达保卫战遗址通过现代视听技术再现当年战争场景
    4.3.3  松山战役遗址以“真人老兵群雕”为核心展示远征军抗日精神
  4.4  案例的启示与借鉴
第五章  “理评价体系”——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5.1  红色文化资源评价的思路
    5.1.1  历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特点分析
    5.1.2  红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特点分析
    5.1.3  红色文化资源评价思路
  5.2  红色文化资源评价因子构成分析
    5.2.1  历史文化价值
    5.2.2  精神传承价值
    5.2.3  资源本体条件
    5.2.4  区位环境条件
  5.3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
    5.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3.2  构建目标层判断矩阵
    5.3.3  .构建综合评价层判断矩阵
    5.3.4  确定指标权重
  5.4  形成红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
  5.5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评价
    5.5.1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实践
    5.5.2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综合价值评价
    5.5.3  评价方法和结果总结
第六章  “定保护之策”——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框架
  6.1  保护利用目标与策略
    6.1.1  保护利用目标
    6.1.2  保护利用策略
  6.2  保护利用框架
  6.3  分级保护控制体系
    6.3.1  指定保护
    6.3.2  登录保护
    6.3.3  规划控制
    6.3.4  保护性展示
  6.4  分类保护利用要求
    6.4.1  红色建筑及建筑群
    6.4.2  红色遗址、遗迹
    6.4.3  纪念性设施
    6.4.4  红色非物质文化
第七章  “展红色蓝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分层保护展示空间整合
  7.1  市域保护利用空间结构的构建
    7.1.1  南京市域空间格局的特征
    7.1.2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7.1.3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市域保护利用空间结构
  7.2  三大红色文化集聚区的线路串联
    7.2.1  六合北部红色文化集聚区
    7.2.2  主城红色文化集聚区
    7.2.3  漂水一高淳红色文化集聚区
  7.3  主题片文化环境的营造
    7.3.1  雨花英烈片
    7.3.2  长江路迎接解放片
    7.3.3  汉口路一学府路学生爱国运动片
    7.3.4  域南革命斗争片
    7.3.5  下关工人革命斗争与渡江胜利片
    7.3.6  两浦铁路工人革命斗争片
    7.3.7  横山抗日斗争片
    7.3.8  深水李巷抗日斗争片
    7.3.9  高淳西舍抗日斗争片
    7.3.10  高淳淳溪抗日斗争片
    7.3.11  竹镇——苏统边区中心抗日斗争片
    7.3.12  金牛山一桂子山战斗片
    7.3.13  六合东部抗日斗争片
  7.4  点状资源的图则化导控
    7.4.1  总体保护要求
    7.4.2  图则保护线与划定原则
    7.4.3  已划定保护界线的红色文化资源点图则
    7.4.4  未划定保护界线的红色资源点图则
第八章  “延红色基因”——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分系统传承彰显策略
  8.1  建立红色标识系统
    8.1.1  资源点信息标识
    8.1.2  片区地面指引标识
    8.1.3  外围片区入口主题展示
    8.1.4  社区、学校公共空间宣传展示
  8.2  建设专题展示教育陈列馆系列
    8.2.1  建设各级党史教育集中展示场馆
    8.2.2  重大革命事件专题馆系列
    8.2.3  革命英烈与名人馆系列
    8.2.4  烈士墓地、陵园等祭莫纪念场所设施系列
  8.3  组织各类宣传体验活动
  8.4  新技术支撑与运用
第九章  “迎建党百年”——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思路
  9.1  夯实近期——近期实施总体思路
    9.1.1  保护优先,公布保护名录
    9.1.2  突出重点,落实近期项目
    9.1.3  部门协同,形成联动机制
    9.1.4  加强宣传,扩大南京影响
  9.2  分步实施——近期保护利用的重点项目
    9.2.1  高质量建设“两馆一园”工程,突出重点项目示范作用
    9.2.2  高水平整合“二片一线”空间环境,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9.2.3  高标准推进外围“一街、一山、三村”品质提升工程
  9.3  实施保障——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9.3.1  相关城市的经验借鉴
    9.3.2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模式建议
    9.3.3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附录
  附表1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与演进汇总表
  附表2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一览表
  附表3  近期实施重点项目(建议)一览表及分布图
  附图1  南京市域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图
  附图2  南京老城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图
后记

内容摘要

    1 91 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唤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一大批知识分子主动肩负救亡图存的历史责任,探求改造中国的新方案。这股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从一开始就汇入了南京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强大力量。从五四运动开始,南京的红色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自1922年南京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党小组后,南京人民就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在大革命时期,南京的工人运动、群众斗争此起彼伏,推动了大革命的洪流滚滚向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南京人民不屈不挠,坚持斗争,促进了抗日救亡浪潮的不断高涨。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在汪伪统治的心脏燃起了处处星火,和全国的抗日烽火连成一片,把日本帝国主义的妄想烧成灰烬。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南京的工人、学生、知识分子和各界民主人士,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和平民主,在各条战线上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斗争。19494月,南京地下党和工人、群众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

  面对丰富而特殊的南京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本章在既有史料整理的基础上,系统性梳理了南京红色文化遗产的发展脉络与历史沿革。依据相关资料的划分标准,结合全国主要革命史实,南京红色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其产党建立为标志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第二阶段,以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十年对峙等重要事件为代表的大革命时期;第三阶段,以八一南昌起义、中央红军长征、南方坚持游击斗争为代表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四阶段以国共二次合作,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新四军长期抗日斗争为代表的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第五阶段,以三大战役胜利、南京解放为标志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1  党组织在南京各区域的陆续建立

    南京的红色文化孕育于五四时期。1919年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迅速推动了国内反帝爱国运动,掀起了五四运动。南京作为响应五四运动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在五四前几天,市内爱国者就着手筹备五九国耻纪念活动,并推举青年会代表温士珍为国耻纪念筹备会临时会长。南京五九国耻纪念活动是五四运动在南京的重要标志。

    57日到8日,南京学生推派代表在鸡呜寺召开全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会议,成立了国耻纪念筹备委员会,并决定59日各校学生一律着制服、执国旗,到小营(今珠江路东端)参加国耻纪念大会。9日清晨,

.......




主编推荐

本书在理念上以城市文化复兴为前提,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并重,坚持全面保护、系统保护和积极保护。在方法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注重区域整体联动协调发展。在内容上,一是,系统梳理了南京红色文化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历史沿革;二是,全面分析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确定保护利用的目标和思路;三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为制定保护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构建了红色文化资源分级保护利用体系,分类提出了展示利用策略;五是,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实施项目和与之配套的相关机制保障。 编制团队工作认真严谨,对南京红色文化资源深有情感,对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提出的保护利用体系完整、层次清晰。同时,在专业性研究的基础上,穿插了许多重要而“不知名”的红色文化资源的简要介绍及其背后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历史信息,增强了面向一般读者的可读性。并制作了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的分布图和信息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探访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点。



精彩内容
《传承与彰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保护利用》重点从价值特色研究、保护利用研究、实施行动建议三方面对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综合研究。价值特色研究部分,南京红色文化孕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为历史脉络,全面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段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演变过程,提炼总结了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独有的价值特色。保护利用研究部分,提出总体保护思路与保护层次,明确保护对象,重点建构了适宜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对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评估、确定综合价值和保护利用分级。实施行动建议方面,研究分析近期实施总体思路,确定近期实施工作重点具体建议和实施保障机制建议等内容。

媒体评论
本书在理念上以城市文化复兴为前提,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并重,坚持全面保护、系统保护和积极保护。在方法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注重区域整体联动协调发展。在内容上,一是,系统梳理了南京红色文化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历史沿革;二是,全面分析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利用的目标和思路;三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为制定保护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构建了红色文化资源分级保护利用体系,分类提出了展示利用策略;五是,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实施项目和与之配套的相关机制保障。
编制团队工作认真严谨,对南京红色文化资源深有情感,对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提出的保护利用体系完整、层次清晰。同时,在专业性研究的基础上,穿插了许多重要而“不知名”的红色文化资源的简要介绍及其背后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历史信息,增强了面向一般读者的可读性。并制作了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的分布图和信息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探访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