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史学(第4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公众史学(第4辑)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7.46 6.3折 7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娜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308213462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5元

货号11131235

上书时间2024-06-1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娜,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研究员,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公众史学中心研究员,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口述历史叙事中心国际研究员,美国印第安纳-普渡大学人文学院“国际学者”。曾任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2017年)。美国公众史学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n Public History)理事会成员之一,担任《公众史学家》(The Public Historian)国际编辑,主要专业领域是公众史学、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研究成果刊登于Oxoford Handbook of Urban Planning,The Public Historian,Public History Review,Public History Weekly等。

目录
理论探索、前沿与反思
  对共享探究的共同探究
  数字时代如何“共享权威”
  谁是公众?谁的历史?公众史学家的目标是什么?
  什么是公众史学
  公众史学能否引导历史学的范式变革?
公众史学与环境
  绿色公众史学:环境史与公众史学在我国的发展
  公众史学和环境史学:在时间长河中解读地域的创造性
  西湖疏浚的保护与记录:公众史学之重要实践
实践聚焦:图像、历史与记忆
  家藏照片与公共记忆
  图像史料在口述史访谈与研究中的意义
  当代语境下的历史影像如何被观看?——以“一个有问题的展览:从一段潮汕旧影像说起(1921—1939)”为例
  “附逆影人”到“民族英雄”:《飞虎娇娃》与李丽华的公众形象重塑
  通过史料共享深化公众的历史认知:来自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探索
评论
  历史修复、保护与重建:公众史学家的行动与责任——美国公众史学委员会(NCPH)2019年会议综述
  过去的呈现:美国各州与地方历史协会

内容摘要
公众史学是突出受众的问题、关注点和需求的史学实践,它促进历史学以多种或多元方式满足现实世界的需求,促成史家与公众共同将“过去”建构为历史。《公众史学》是公众史学的专业文集,主要介绍公众史学的理论、实践、方法、教学等。本系列丛书收集了国内外研究公众史学的一线学者的文章,秉承跨学科、跨文化的理念,通过理论探索、学术述评、实地研究、专题讨论、评论(包括公众史学新书、博物馆展览、影视与数字历史项目等)、动态与前沿、读史札记、读者来信/综述等专栏,探讨历史在公众领域的产生、表征、呈现、认知和传播。 本书为第四辑,分为实践聚焦、公众史学与环境、评论等栏目。

精彩内容
公众史学是突出受众的问题、关注点和需求的史学实践,它促进历史学以多种或多元方式满足现实世界的需求,促成史家与公众共同将“过去”建构为历史。《公众史学》是公众史学的专业文集,主要介绍公众史学的理论、实践、方法、教学等。本系列丛书收集了国内外研究公众史学的一线学者的文章,秉承跨学科、跨文化的理念,通过理论探索、学术述评、实地研究、专题讨论、评论(包括公众史学新书、博物馆展览、影视与数字历史项目等)、动态与前沿、读史札记、读者来信/综述等专栏,探讨历史在公众领域的产生、表征、呈现、认知和传播。
    本书为第四辑,分为实践聚焦、公众史学与环境、评论等栏目。

媒体评论
《公众史学》坚持开放的视域、启蒙的精神、独立清正的学术追求;通过平实易懂、流畅亲切的语言,通过细节,构建历史的丰富性;通过情景再现,返回历史现场,发掘复杂甚至矛盾的历史事实,并为之提供论辩的空间;书写民间的历史情感和具体的伦理诉求;建构一种民间记忆的多元图景。    《公众史学》是公众史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教育者与公众交流的平台。《公众史学》鼓励跨学科、多领域、学院内外的交叉与合作,鼓励学者与研究受众之间“共享权威”;期待积极、活跃的公众参与;强调就具体问题、具体人物的微观互动。    本书为第四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