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华晴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岁华晴影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4.8 6.3折 5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汝昌,周伦玲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21218398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5元

货号11617924

上书时间2024-06-1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汝昌,天津人,中国红学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

目录
随笔与掉书袋

 读书似水能寻脉

 文采风流

 对待书的方法和态度

 读书与治学

 艺术古今杂话

 八旗文赞

 漫话“工具书”

 诗文化

 文之思

 诗人什么样子

 悲剧性人物——漫画家

 潇洒意如何

 羡鱼

 谈笑

 谈哭

 挤和捧

 虚字和实

 念半边字及其他

 京剧之思

 缘话

 多少楼台烟雨中

 逢年到节系人思

 太原随笔

 女士颂

 四通八达百和祥

 新秋漫笔

 妙语与妙人

 毫厘之差

 不悔——知愧

 少年书剑在津门

 何限深情

 我和胡适之

 自家的癖性

 我与“红楼”有夙缘

 我的笔

 看画与观化

 《三国》补诗与《西游》骈语

 岂敢岂敢

 “恨水两埋肩”

 青石板的奥秘

 雪芹曾客“富儿”家

 长安·种玉及其他

 普度寺·福佑寺·克勤郡王府

 龙年与曹雪芹

 雪芹遗物

 红楼竟亲历

 上元佳节访芹居

 “红楼”本是燕京典

 从红楼到康熙

 ……

内容摘要
     岁华晴影 随笔与掉书袋 随笔与掉书袋,好像天生不相合套,有点儿“矛盾”——在“子平学”中就是“犯六冲”的关系。既曰随笔,那何必诗云子曰,引经据典?若一繁征博引,那“随笔味儿”即使不变,也要大减了。它们两“家”难以并存是真的,虽然说不上“势不两立”。 有些人一听掉书袋就摇头——也许摇头是头疼的一种“表现”?所以愿意听“随笔”二字。更多的人是嘲笑掉书袋,连大词人辛稼轩都因此而“虚心接受”了岳倦翁的“批评”,真是其来尚矣! 那么,掉书袋这“东西”就注定是坏的了? 我看也不一定。谁叫咱们中华的文化如此悠久而丰富得惊人呢?从秦火焚烧,以后的无数的浩劫,到今日的书还装满了亿兆的“袋”,则又何怪乎一不小心就“掉”进去了? 只要不是为了卖弄炫耀,在需要的时候掉它一掉,应该是“无可厚非”,未必那么可笑甚至可怕,避之如洪水猛兽。 掉书袋,也不一定非具“形式”“体例”不可,比如列出某书、某题、某册、某卷、某页……一大串,清楚明确(也用以表示“目验”而非“转贩”,其实,标明出处的转贩更多);不具“形式”“体例”的掉法儿也不胜枚举。胡适先生反对“用典”,就是反对掉书袋。但是当他自己说他当年的文学革命是“逼上梁山”,这又算不算掉书袋与用典?且不必说“梁山”一典,就说“革命”吧,如果不是汤周武很早“革”过桀纣的“命”,那胡先生自己用的“革命”一词,又从何来?难道可以说是他自创的“革新”的“白话”? 说到这个词,我想起被关在“牛棚”时,因晚上要吃药,向那位看守的“革命派”姜公申请拿药瓶儿(那是必须放在外屋,现吃现要,我屋里是任何“身外之物”不许有的)。他恶狠狠地吼道:“这不是疗养所,我们是革你的命!”我听了心下暗想,原来我也与纣王有同等的身份资格,岂不大哉。 说到随笔,其实不管你如何地“随”——随时、随地、随事、随境、随想、随感……也还是不知不觉地要掉几回书袋的。小例不用多举了,我只说一句总话吧:我们中华的汉字,即大家写“随笔”用的文字,它本身就是一个特号的大书袋。你不掉进它去,那你文章怎么写成的呢? 随笔的“随”,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对不起,我这就先得一掉。 书袋是汉代大师许慎在《说文》里说了的:“随,从也。” 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跟着走”。好比排着队次第行进,你不能掉队,也不能挡碍后边的人走,更不能“走自己的路”——所谓“另辟蹊径”,那就不是随了。 因此,随也就有了随顺、随和的含义。 这不有点儿太“被动”了吗?不然的。据《易经》上讲,“随”乃第十七卦的卦名,震下兑上,是个吉卦。儒师的解释说,随有两重意蕴:一是让自己随从众人,二是让众人随从自己,谐和团结,都为大家的公益,而不为个人的私利。这种精神可太好了!一点儿也不是个“被动”的问题。 那么,无怪乎《易经》说是“随之时义大矣哉”了。 既然如此,则敢来写随笔的,可不是“闹着玩的”,其意义价值就值得重新估量,刮目相视了。 自己跟着人走,而又不等于“被动”,那必然就是心里明白所跟的前行者是个正确的真理正道者。这就不是甘做糊里糊涂的盲从奴役。而能使众人愿随自己而行,又必然须是你自己也是个讲真理正道的人,因为众人也不低智,即不会盲从你。 如此看来,我们的这“随”,确非“随随便便”或者“随心所欲”的小事一段,实乃“人际关系”的事,群众之间的事,亦即社会生活的一桩大事。把“随”看小了,“随笔”的市场价格也就不值大钱了。 我说这话,千万别误会,以为我是对随笔的“稿酬标准”有所不足而借题发挥,小题大做。 旧时在戏台上拉胡琴的,鼓书园子里弹弦子的,都没有福分享到今日的美称,叫作“伴奏艺术家”,只叫“随手”——梅兰芳先生的文章里就还这么用。虽说是“随”,可要紧极了,比如梅先生他若没有徐兰沅、王少卿,简直唱不了戏,更成不了名,他没有笛师马宝明,他怎么唱得出那么优美动人的《奇双会》?有一年,尚和玉这位长靠武生大师到天津的天华景戏园去演出,一出拿手的绝活《挑滑车》,那靠把武功架势气魄就不用多说,单说那唱,是昆曲牌子,随手是唢呐小海笛,一曲《上小楼》,“遥望那杀气天高……”真是揭响入云,令人意气昂扬激越,慨慷击节而唤“奈何”!然而你别忘了那位吹唢呐的。他平时只拉胡琴,坐台的开场戏,都是他的活,那胡琴真叫无精打采,听了让人昏昏欲睡——谁知他一给尚老吹唢呐,那全副的精气神,都透出来了!那份儿精彩,使得尚老的技艺更显神威十倍。由此例(还有很多可举)可见,这“随”可不只是个简单的可有可无的“附加物”,它是一种骨肉、鱼水的关系。也由此我才懂得,中华古语“夫唱妇随”,绝不意味着妇只是个“百依百顺”的应声虫,那“随”乃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道理。而人们往往误解了真义。 人们说“随分守常”。鲁智深唱《寄生草》说“芒鞋破钵随缘化

主编推荐
推荐语1《岁华晴影》一书虽是散文集,却无处不体现出周汝昌先生治学注重“活”“悟性”、“文、史、哲会通”的一贯宗旨。欣赏文章篇幅短而内涵深远的概括力,“活而不板,能放能收”的灵活性,能三言五语说到“点子上”的“片言居要”之功夫。推荐语2从这本散文集中,可看出周汝昌强调更重要的还是“好头脑好心灵”的悟性;既对读书“浮光掠影”“深悔自愧”,又警惕“书厨”式的死记硬背。应该说,这是贯穿周先生一生的治学之心得和经验,“绣取鸳鸯从君看”并不想密藏啬敛而切望“度与人”的“金针”宝典。推荐语3中华文化的“慧命”,就是通过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身上“学术成就”与“文采风流”的辩证统一,而得到体现,这就是周汝昌作为一个中国文化人的文化意义。推荐语4《红楼梦》书迷推荐阅读之书。自乾隆至今,《红》迷数不胜数,《红楼梦》到底养活了多少人难以估计,《红楼梦》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写尽了人学,一个把《红楼梦》研究到骨子里的红学家,在耄耋之年写出了这部平淡之中见深长的“满汉全席”式的散文集,文化大家的灵心神笔、喜怒哀乐、海纳百川尽显其中。推荐语5一本书满足你对古代传统节日吃喝玩乐的好奇。春节、上元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教你怎么把节日过得有滋有味。

精彩内容
《岁华晴影》是有名红学家周汝昌的随笔集,全书辑选了作者随笔精品88篇,大致有读书治学、自我观照、讲“红”说“梦”、追忆故交、前尘往事、文化反思几方面的内容。《红楼梦》书迷推荐阅读之书,一本“满汉全席”式的散文集,满足你对古代传统节日吃喝玩乐的好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