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山西出发: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山西出发: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2.01 6.3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席宏斌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11973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630157

上书时间2024-06-19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席宏斌,字子卫,号明镜,山西省沁源县人。人文作家、文化学者,长期致力于史学比较研究和地域文化综合研究。现任天津大学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大学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曾先后任《北京青年报》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现代教育报》副总编辑、《竞报》副总经理、天津大学社外学院名誉教授、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曾先后发表各类新闻、历史评论作品500多万字,出版有《国运:开国六十年》等专著6部。



目录

第一章 海内最富

第二章 首相和首富

第三章 汉唐之间

第四章 王业所基

第五章 政治撕裂和文化繁荣

第六章 晋商崛起的秘密

第七章 万里茶道

第八章 从城堡到城市

第九章 商鞅出走和晋商沉没

第十章 三晋文脉

第十一章 乡愁悠远的母亲河

第十二章 黄河 太行 长城

第十三章 再读山西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 海内最富 20世纪之前的山西之富,远远超乎今天人们的想象,姑且不论明代,只清代,全国商业领域人数最多、行业最多、资本最厚、分布最广的是山西人;每次全国性募捐,捐出银两数优选的是山西人;在全国重要的商路上,来来往往携带钱财最多的还是山西人。晋商最鼎盛的时候,几十家巨族的年收入达1亿两白银,这个数字相当于当年清政府两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在中国5000年文明目前,山西无疑是最为独特的省份:她的文脉悠久而完整,文化冲突却最为剧烈;她的文化积淀厚重而丰满,历史落差却十分巨大。 山西地形封闭,扩张意识却最为强烈。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阴山,南有中条山、历山、王屋山,与周边省份壁垒森严,界限分明;黄河先由北而南,后由西而东,绕山西而过,使山西与陕西、河南隔河相望,又增一道天然屏障。如此封闭的地形却孕育了三晋历史上最为顽强的扩张,晋国早期只占有今天山西西南部的一小块土地,经过几百年的扩张,在最鼎盛时期,其地域包括今天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与北部、山东省西北部与内蒙古的一部分。在春秋200多年的历史上,由晋国独霸中原的历史长达160多年,远超同时期的齐国、秦国、楚国。 由于三晋历史形成较早,加上山西地形较为封闭,因此形成的传统思维和保守势力极为强大。即便如此,仍然掀起了三晋历史上最为激越的改革浪潮,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改革者。 晋国最早的“晋无公族”,重用异姓卿大夫,尊王攘夷,军队由“一军”改为“二军”继而改为“三军”的一系列革新举措,打破周礼秩序,使晋国国力快速提升,一跃成为春秋时期的中原霸主。进入战国时期,三晋国家先后掀起改革浪潮。在魏国,李悝在政治、经济、法制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改革;与此同时,吴起在军事领域,西门豹在基层治理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创新。在赵国,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大大提高了军事力量,不仅灭亡了中山国,还将疆域扩展到今山西、河北两省的北部至内蒙古阴山以南地区。 在封建时代,山西拥有全国最多的名臣战将和世家大族,却从来没有催生出一位开国帝王。 历数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臣武将,山西人几乎可以位列靠前。文臣方面,有武丁中兴的功臣傅说,助秦统一的百里奚、商鞅,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开汉400年的张良(张良本为三晋韩国贵族),辅佐汉室的霍光,再造唐室的狄仁杰,主编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的司马光;武将方面,战国时期的吴起、庞涓、赵奢、廉颇、李牧,秦汉时期的李广、卫青、霍去病,三国时期的关羽、张辽、徐晃,隋唐时期的尉迟恭、薛仁贵、郭子仪,宋代的杨家将、岳家军(岳飞出生地河南汤阴在战国时期是三晋之地),明代的任环、孙传庭等皆出自山西。从战国时期就蜂拥而出的世家大族在山西更是比比皆是,如战国时期的魏氏、赵氏、韩氏,唐代的裴氏、王氏、武氏等。但出人意料的是,如此多的忠臣良将、如此多的世家大族,竟然找不到一位叱咤风云、统一全国的开国帝王,甚至在那些风起云涌、点燃全国烽火、震惊中外的农民起义队伍中,也看不到一个山西人的身影。 山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变革的省份,却难以享受最终的改革成果。 商鞅的变法思想最早形成于三晋,最终的实现却是在秦国完成;范雎的强国梦想最早发端于魏国,最终却成就了秦国;郡县制最早在三晋国家实现,最终却在秦国走向辉煌;山西票号的创办拉开了中国金融变革最早的序幕,最终却转型迟滞被后来的新型银行取而代之。 历史上的山西曾因“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楚才晋用”传为一时佳话,最终却以“晋才秦用”的悲剧而收场。吴起、信陵君先后从三晋国家的魏国出走楚国、赵国,范雎、商鞅先后从魏国出走秦国,孙膑、韩非子也先后从三晋国家奔赴齐国、秦国。从“唯才是举”到“人才尽失”,三晋国家的人才政策取向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令人感慨万千。 由于地处传统中原王朝的最北部,山西有着中国历史上最长久、最庞大、最艰巨、最成功的民族大融合,却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产生割据政权最多的省份。 历史上北狄、南匈奴、鲜卑、沙陀、蒙古等民族都曾在山西大地有过长久的成功的民族大融合。战国时期的赵国北拓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融合了北狄、林胡等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各民族的进一步交融不仅巩固了长城边塞,而且催生了秦汉帝国的波澜壮阔;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定都平城(今大同),也是汉民族和鲜卑民族一次很好的融合,双方的深度融合产生了至今令人叹为观止的云冈石窟和日后气象万千的大唐。 但大融合的背后也曾产生过大动荡、大分裂。历史上,不论是南北朝时期还是五代十国时期,山西大地上的各种割据政权总是轮番上演,昼夜厮杀。昔日和睦的土地风雨飘摇,昔日牧歌的田园狼烟四起。 历史上的山西曾一手托起两个王朝的封建盛世,却也在不经意间制造了北中国衰败的结局。 汉文帝刘恒在入主长安



精彩内容

本书对山西整体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了多方面探寻,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全书以山西为基点,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对山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做了回顾、梳理,全面解析山西整体地域文化,并重点叙述了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在三晋旅游资源中的地位及其历史成因,全面展示三晋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源头地位和独特的人文魅力。作者为写作本书实地考察了山西全境与周边地区,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具有全国地域视野。是一部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文化类图书,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