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固碳速率与潜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固碳速率与潜力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34.24 6.8折 19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国彬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38899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8元

货号14515187

上书时间2024-06-18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丛书序三

前言

第1章退耕还林工程概况1

1.1退耕还林工程的由来和实施背景1

1.2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主要阶段5

1.3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范围、任务和目标7

1.4退耕还林工程的特点和主要政策措施12

1.5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成效13

1.6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和存在的问题15

参考文献17

第2章典型退耕树种固碳特征与影响因子19

2.1降雨梯度下刺槐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19

2.2半干旱区刺槐林碳储量及其林龄动态31

2.3降雨梯度下刺槐林碳储量与格局变化37

参考文献48

第3章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土壤固碳影响因素55

3.1退耕还林方式与土壤有机碳固存55

3.2退耕年限与土壤有机碳固存58

3.3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累积特征60

3.4土壤有机碳成层性62

3.5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库变化64

3.6不同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程度67

参考文献68

第4章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土壤固碳速率72

4.1前言72

4.2研究方法73

4.3结果分析76

4.4讨论81

4.5小结86

参考文献86

第5章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深层土壤固碳效应91

5.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深层土壤有机碳剖面特征91

5.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深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分布99

参考文献108

第6章甘肃退耕还林工程固碳效应分析111

6.1研究背景111

6.2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111

6.3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系统碳密度113

6.4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固碳现状114

6.5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固碳速率及固碳潜力123

6.6讨论与小结125

参考文献127

第7章宁夏退耕还林工程固碳效应分析130

7.1引言130

7.2研究方法138

7.3研究结果142

7.4结论与讨论159

参考文献163

第8章河南退耕还林工程固碳效应分析171

8.1引言171

8.2材料和方法173

8.3结果与分析179

8.4讨论186

参考文献187

第9章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研究191

9.1研究方法192

9.2结果与分析197

9.3讨论207

9.4小结209

参考文献210

第10章退耕还林工程固碳增汇技术途径与模式214

10.1引言214

10.2人工林固碳增汇技术与途径215

10.3黄土高原典型模式220

10.4东北黑土区典型模式227

10.5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模式231

10.6西南紫色土区典型模式233

10.7云贵高原喀斯特区典型模式236

10.8南方红壤区典型模式243

参考文献246

内容摘要
全书分为十章内容。全书基于工程碳汇视角,以野外实测和已有公开数据凝练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家和区域尺度的退耕还林固碳效应分析,对客观评估该工程的生态成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可为我国退耕还林二期实施和其它重要生态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典型案例。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内容:(1)分析了国家和省域尺度工程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将会显著提高我国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2)揭示了影响工程固碳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土壤固碳动态的主要驱动因子(3)提出了黄土高原典型树种的固碳效应及其影响因素,阐明了黄土区深层土壤固碳效应及其机制,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土壤固碳的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4)凝练了不同区域退耕还林工程固碳增汇技术途径与模式。

精彩内容
全书分为十章内容。全书基于工程碳汇视角,以野外实测和已有公开数据凝练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家和区域尺度的退耕还林固碳效应分析,对客观评估该工程的生态成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可为我国退耕还林二期实施和其它重要生态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典型案例。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内容:(1)分析了国家和省域尺度工程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将会显著提高我国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2)揭示了影响工程固碳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土壤固碳动态的主要驱动因子(3)提出了黄土高原典型树种的固碳效应及其影响因素,阐明了黄土区深层土壤固碳效应及其机制,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土壤固碳的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4)凝练了不同区域退耕还林工程固碳增汇技术途径与模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