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批评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设计批评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5.69 6.3折 88 全新

库存3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巨欣,何晓静主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39226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3954407

上书时间2024-06-18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郑巨欣,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浙江丝绸工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东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自2002起,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2007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设计历史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间或从事当代设计实践和管理。主要学术兴趣点: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





目录

设计回望中的批评之维度

设计的第三性逻辑

宋代节日造物中文人意趣的浸润

竹器恋语:关于古代中国优雅拜物主义

《生产工艺》(1930-1931)对工艺的思考与批判

名词之争的背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设计理论界关于设计基本问题的讨论

西格弗里德·吉迪恩设计理论中的“时空”观念

管窥20世纪初“女红”研究与中国女性设计批评议题的显现

当下设计的批评性思考

“批评”改变命运:我的“设计批评”研究二十年回顾

关于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思考

刍议中国设计文化与批评现象

试论建立设计审美评判标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当代艺术设计展览的策划与批评

作为批判工具的设计史展览

——以“从呼捷玛斯到未来图景:苏俄设计”展为例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批评

设计的经济价值探究

建筑教研半世纪

——曼弗雷德·施派德尔教授访谈

批评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论

“浙江诗路”品牌IP设计评价与提升策略

“特色”要怎样“设计”?

——特色小镇的设计策划批评

时尚媒体发展背景下时尚批评的困境与机遇

虚构的意义

“消失”的汽车设计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下对菜市场更新的策略探讨

设计批评译丛

建筑绘图生活:瓦尔斯的多姆·汉斯·范·德·朗恩教堂地下圣堂的具体空

间图式

欲望之车

机械美学家

肯特、园林革命与景观

功用的风格

路景,在铁轨生锈之后

码头上的史学家

冰淇淋车画家

有着水坝的山谷

在艺术街区

后记



内容摘要

一,设计为何

日本设计师佐大曾写过一本著作,书名是(用设计解决问题》。作者在书中告诉人们.设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过,用设计解决问题并不是新话题,例如提升人的美感、改善产品的功能等。在历史长河当中,设计能够将牧民塑造成建筑师,将洞窟演变成高楼大厦,从日常饮食需要中发展出专门产品的加工。设计还成就了我们的设计师,并且激发起设计的需要。设计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彼此纠缠.人通过掌握技艺与应用磨合使自己适应环境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塑造出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当中。有些问题就像跷跷板.你在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同时,又会相应出现另一方面的问题。现代设计借助计算机加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但同时一系列负面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左右为难当中,设计应该何去何从?

设计无所不在,从我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到生产劳动、娱乐游戏,设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利用自认为是设计的知识对设计以外的世界进行探究,使设计得以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人类的好奇心、想象力见于各种各样的设计物,不仅给人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福祉,而且成就了从古至今的设计文化与文明。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师的作用时常被一些人夸大,事实上设计乃是无数细节的综合相生。一幢房子、一件产品、一台服装秀往往不是由一个设计师完成的,设计师离不开工程师、工艺师还有雇主的参与,有时候设计师的设计来自别人的启示。所谓专业与非专业设计师的区分,主要在于专业设计师的稳定经济收人来自设计工作,而更重要的是专业设计拥有更多的设计话语权。所以,一个设计项目的完成,可以理解为一个群体的合作,以及朝向一个目标努力的结果。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像美国设计师丽贝卡.哈根(RebeccaHagen)、金姆·戈洛姆比(KimGolombisky)合著的(人人都是设计师》所概括的,设计无所不在,参与设计的每一个人,应都具有设计的潜质。

设计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色彩、结构、风格以及材料等种种要素的选择、组合、应用均有其自身逻辑。根据设计的逻辑,有些人认为设计即设想、计划,设想取决于目的而计划是过程的安排,设计还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创作行为及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不应只有简单的、直线的逻辑。诚如日本工艺家赤木明登在(造物有灵且美》中说:“其实,美好的造型往往诞生于不去刻意追求的时刻。”我们因为无目的或在无法作出决定时,突然产生的设计并非没有,所以有的设计诞生于不可思议当中。

二、现代设计的哀声

一直以来,现代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都在讲发展创新,但是仔细想一想,那些发展都是物质的发展与技术的改进,却完全忽略了作为社会核心的人的发展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建筑设计千城一面,虽然有些夸张,却也不算太过分,至少是同质化现象明显。千城一面归纳起来,不外乎由以下三种倾向造成:一是设计模仿西方古典与现代建筑形式;二是设计承袭中国本土与古典建筑传统;三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工具的建筑参数化设计。人们生活在建筑千城一面,甚至连设施都没有差别的环境里,加上同样地使用手机、电脑以及追逐时尚,我们的现代文化生活不是丰富了,而是变得单一化了。其实这些设计的基本原理都离不开模仿、拷贝与组装,尽管技术越来越成熟了,最能体现设计原创与差异化发展的人的因素,却相对弱化了,工业设计产品不但满足人的生活需求,还要满足包括其他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等多方面的用途。工业设计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的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其设计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的重工业。在20世纪40、50年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设计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0世纪后期,第四次工业革命以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以新能源开发为核心,实现了由自动化向智能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本能主动性逐渐被数字化的适应性所取代。

视觉传达设计追求快速、准确地传达信息,是现代依靠数字化生存最典型的设计行业。作为视觉传达设计核心对象的字体与图形,可能因其应用广泛,设计发挥的空间却极其有限,所以在字体、包装、图形领域过度设计比比皆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注意到了“五感”设计,倡导以此拉近设计与人的距离,虽然发展方向是对的,但是现代人往往是感知过多而认知缺乏,所以将设计仅仅停留在可感知的层面是不够的。由于受到专业属性以及其他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其实视觉传达设计主要还停留在视觉层面设计,即使强调动态也是为了吸引人眼球,所以目前做得既不透彻也不深人。设计的美源自人类的心灵,设计信息的传达,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在心灵上唤起人的共鸣。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回望中的批评之维度、当下设计的批评性思考、批评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论、设计批评译丛,共四部分。具体包括《设计的第三性逻辑》《宋代节日造物中文人意趣的浸润》《竹器恋语关于古代中国优雅拜物主义》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